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作家作品研究论集的双重意义

时间:2022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彭定安
0

作家作品研究论集的双重意义

——读《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

《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

叶立群 主编

沈阳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问世后,获得广泛的好评。评论认为依凭这部出色的作品,作家不仅创作了一部优秀小说,而且创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包括不少名家评论在内的众多评论,在《光明日报》 《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现在,将这些评论和研究论文集中在一起,作为《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出版,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了解津子围和研读《十月的土地》,都很有帮助。作为辽宁文学评论与研究的文集,这本书也具有文学创作和文艺研究方面的意义。

  阅读作家、作品研究论集,可以获得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于“‘作品与作家’的意义”的获得,二是对于“‘作品研究’的意义”的获得。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有言:作者以其作品提供“原意”,而读者“阅读”,则在“原意”的基础上,创获“意义”。我们从《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中,正是可以获得这样两个方面的意义。细品其中的评论和研究论述,我们领略到大的方面的、宏观的“津子围的文学世界”:他的“文学世界”是何等“风光”,有何等意义、何等价值。至于作品具体方面的意义,则有诸多“意义链”丝丝入扣,连绵而出,如“东北的泥土性”“兵荒马乱中的大地传奇”“东北地方的历史低语”“东北土地的魂魄”等;更进一步,则有“土地的诗”“土地的悲歌”“土地精魂”“土地与人的亲缘”;再进一步,还有作品的“精神诉求——身与心的生生不息”“执守大地的温情与温暾”“文化精魂”“女性关怀”等;还有作品的艺术性评骘:“家族小说的别样叙述”“作为艺术的家国史”“东北地域文化叙事”“苦难史与伦理寓言”等。

  进入第二层面意义的追寻,我们则可以领略到评论家和研究家的“意义世界”。他们的“阅读”和“诠释”是一种“细读”“精读”“深读”,并进行各自独到的诠释。这正是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做了“读者的工作” ,所以才能进入“原意”,又深察“原意”,提炼精粹,创获了“意义”。而这“意义”又是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意蕴的。总括地说,就是进入审美的、艺术的、哲学的层面,它们不仅引领读者进入作家和作品的艺术世界,而且可以深入其思想——文化——哲学的基底。这使我想起美国学者古斯塔夫·缪勒的话:“艺术不应被看作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哲学而艺术。”众多评论与研究,正是应了缪勒所说:他们把“文学活动里的哲学”揭示给读者们领略了。

  我曾写过一系列议论“阅读”的文字,其中结尾篇则是“冲破阅读的樊笼”,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得鱼忘筌”。这“樊笼”——“筌”,包括语言的多义性、作品的多义性与“隐蔽义”以及作品的非浅白、富韵味、经咀嚼、难体味,还有读者自身的、海德格尔所说的“三前”(前有、前识、前设)的障碍。而评论与研究论文的作用和价值,就是能够帮助读者越过这些“樊笼”,将之一一“突破”,从而进入作家的世界,进入他的作品的意义世界。《大地的寓言——津子围〈十月的土地〉研究论集》的出版,意义正在于此。

  仅述说一些感想,以表对于津子围和评论家、研究家们的敬意。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