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获勋前后,他们做了这些事——

时间:2022年07月0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从1949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涌现出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模范人物,这其中就有以优秀作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颁发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和建党百年之际颁发的“七一勋章”,就是人民共和国为他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作出的崇高褒奖。

  这些为党的文艺事业鞠躬尽瘁的老艺术家们,即使荣誉加身、收获无数尊崇与喜爱,他们仍朴素地坚守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演绎可亲可爱的人民形象、歌唱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书写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史诗。获勋之后,他们仍然以赤子之心扎根人民文艺,不辜负党给予的荣誉,与人民紧紧相依!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文艺界的表演艺术家秦怡、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作家王蒙获颁“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活着,就要拍戏。活着,就不退缩。” 

秦怡在病房的电视机前手握五星红旗观看直播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的这份荣誉,我永远爱我的祖国!”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7岁的秦怡收获了“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因身体原因无法赴京参加颁授仪式,她在病房里观看了电视直播,激动不已。

  “活着,就要拍戏。活着,就不退缩。”秦怡一生经历坎坷,但始终乐观坚强。她从封建家庭中出走,投身抗战进步演艺事业。在80余年的演艺生涯中,秦怡在《青春之歌》《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浪涛滚滚》《林则徐》《青海湖畔》等四十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银幕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电影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不仅用语言、眼神、表情,就连一个很小的动作,都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做了电影演员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了”。步入九旬后的秦怡也从未停止过演戏:93岁加盟赖声川8小时话剧《如梦之梦》饰演老年“顾香兰”;94岁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电影《青海湖畔》并登上青藏高原拍摄,摔跤、打滚,都不用替身;95岁入驻陈凯歌《妖猫传》剧组,饰演见证唐王朝跌宕命运的白发老嬷嬷......步履不停的秦怡以行动表达对电影的热爱。

纪录电影《演员》海报

纪录电影《演员》秦怡单人海报

  2021年10月30日,秦怡参演的纪录影片《演员》上映,该片以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为切入点回望历史,以纪实结合影像资料的方式呈现老一辈艺术家以他们的毕生经历诠释“立心文艺,耄耋不悔”的风骨。秦怡与于蓝、田华、于洋、金迪、谢芳、王晓棠、祝希娟等德艺双馨艺术家,在片中分享对演艺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2022年5月9日,秦怡逝世。中国电影家协会为她写下这样的追悼词:“她满怀对祖国的无限热忱,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用质朴精湛的演技谱写了中国电影的璀璨篇章;她一生不为名利所动,乐观向上,用满腔热情拥抱事业,用博大爱心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德艺双馨的内涵,引领着广大电影人弘正道、扬正气、树新风,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爱祖国,爱人民,为中国文艺建设贡献一己之力,是秦怡始终践行的真挚心愿;电影是秦怡一生的追求,她以满腔激情拥抱表演艺术,为人民留下无数经典角色。

  秦怡是人民的女儿,她的精神也会像她所塑造的经典角色那样,永存历史之卷,闪耀人民心中。

  “为人民服务的心一辈子不变”

89岁的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9岁的郭兰英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郭兰英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8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作品传唱于中华大地,以歌声串连起新中国的有声历史。作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和开拓者之一,她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著名词作家乔羽评价:“在中国歌坛上,郭兰英代表着民族声乐的最高成就。”

  郭兰英在“百花迎春——2020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现场带领文艺工作者们共同演唱《我的祖国》

  “就算现在走路有点不太灵活,唱歌气息也不足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心一辈子不变。”虽已荣誉加身,年过九旬的郭兰英依然活跃,在重大时间节点上坚持演出,以歌声回馈观众对她的爱。2020新春来临之际,获颁“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郭兰英现身“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0春节大联欢”现场,和多位青年艺术家一起合唱那首由她首唱并传唱半个世纪的《我的祖国》。2021年春节,疫情当下,郭兰英又通过视频形式向全国观众送上新春祝福。

  2021年中,为录制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崇德尚艺特别节目”,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李丹阳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赴郭兰英家中拜访,临别时郭老特题字“风尚”,表达对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期许。

  “我是从旧社会来的,吃过很多苦,从小被送进戏班,是党和人民挽救、教育、培养了我,我演的角色、唱的歌,都是对党、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爱。”“没有党就没有我郭兰英,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所以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是人民给的。”

  郭兰英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走来,她歌唱伟大的党、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她的艺术成就闪耀于中国文艺的星空。

  “爱人民、理解人民、熟悉人民”

2019年9月29日,85岁的王蒙获颁“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家王蒙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从20世纪50年代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改革开放后的《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等,再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这边风景》及重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等,王蒙的文学创作始终同新中国发展的步伐紧密相连。他关注现实、反映现实,他的作品深刻剖析人的内心世界,清晰描绘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在近70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王蒙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出版,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和多项国际性文学大奖,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高度。

  近年来,年近九旬的王蒙始终保持创作激情,他通过发表文艺评论、讲授党课、参与文化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活动向大众分享文学创作经验、关注国民精神文化建设,勉励青年创作者不断勇毅前行、勇攀高峰。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十次作代会代表,王蒙在采访中谈及对文艺发展、文艺界行风建设,对文艺工作者如何攀登高峰的看法。谈及文艺工作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应当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文艺工作,它反映了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创造性。”对于文艺工作者如何做到勇攀高峰,他表示:“正像我们的文艺作品要强调向上向善一样,文艺工作者本身也要向上向善。人民需要的是对自己的道德作风、自律性等各个方面有要求、有底线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文学艺术具有非常优秀的传统,关键是我们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勇于攀登,要以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罗贯中、曹雪芹、鲁迅为榜样,我们的文艺工作才能真正上高峰,真正出大师。”

  2022年5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王蒙做客《鲁健访谈》,分享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对自己的创作影响,以及扎根新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启悟和滋养。谈及对文艺创作中“人民观”的理解,王蒙给出了自己的解读:爱人民、理解人民、熟悉人民。

  “对人民的感情,是作家写作的最大动力”,王蒙的文学创作与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写人民、谈人民,体贴人民、为人民说话,传递人民对生活的真切愿景。他的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成为新中国的一道文学坐标。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94岁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和91岁的作曲家吕其明成为文艺界获此殊荣的两位艺术家代表。

  “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获颁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94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蓝天野获颁“七一勋章”。

  1952年,蓝天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从艺70余年,蓝天野始终坚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和追求。他以极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对表演艺术独到的感悟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先后参演70 余部话剧。《茶馆》中的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等人物形象成为观众心中永恒的经典。

  多年来,蓝天野一直坚持表演教学,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演员传授表演理论和技巧,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许多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演员,都是在蓝天野的指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年过九旬的蓝天野并未回家颐养天年,而是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始终关注并参与着中国话剧事业。2020年,93岁的蓝天野在北京人艺68周年院庆晚会上《蔡文姬》片段中重新饰演了董祀一角,并在同年10月复排上演的《家》中继续饰演冯乐山这一角色。这一轮《家》演出,他在首都剧场舞台上连演了11场三个半小时,创下惊人奇迹。

2021年,蓝天野在《吴王金戈越王剑》研讨会上

蓝天野执导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演出海报

  就在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前夕,94岁的蓝天野重执导筒,担任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导演。每次排练,蓝天野都会早早到达排练厅,为演员讲戏。他热爱表演,尊重舞台,每一场演出都倾尽全力,严肃对待。

《吴王金戈越王剑》排练现场,导演蓝天野为演员濮存昕讲戏

  2022年6月8日,蓝天野因病在北京逝世,95岁的他彻底告别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民文艺事业。他自幼生活在沦陷区,亲身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目睹过因此冻死饿死的穷苦人民。成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演员,投身人民文艺的建设中......蓝天野用一生践行“戏比天大”的誓言,他将经典留给观众,把生命献给舞台;他坚持艺术为国家、艺术为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将所有的经历化作养分,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永存文艺长河。

  “我所有的作品中,都融入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吕其明获颁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90岁高龄的吕其明获颁“七一勋章”。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从事音乐创作70余年来,曾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曾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荣誉。

  多年来,吕其明始终坚持创作。“白求恩是我的偶像,1963年电影《白求恩大夫》邀我作曲,这几十年来,这部作品一直在我心头,没有放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吕其明深受感动,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作为素材,创作了单乐章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 ,回望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致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谱写属于千千万万个“白求恩”的乐章,奏出时代与历史的交响。

吕其明在《白求恩在晋察冀》研讨会上  (祖忠人 摄)

  “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上,《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是上海爱乐乐团提交的选题之一,作者吕其明以“参赛者”身份,亲临研讨会现场对专家评委如是说道:

  “白求恩作为我崇拜的偶像,这个人物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几十年来在我心里始终没有放下。今年发生了疫情,人们都不好出去。我在家里看到几千位白衣战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线、奋力拼搏、无私奉献,这样一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作为一个作曲家,应该做一点什么?在受到白衣天使抗疫事迹的感染下,我从今年3月开始,想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作为素材,创作一部单乐章的作品。”他表示,白求恩和根据地的军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作品既要写白求恩又要歌颂根据地的军民,既要以白求恩为主线,又有一定的篇幅来表现根据地的军民和白求恩的关系。因此采用了随想曲这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2020年11月27日,90岁高龄的吕其明在《白求恩在晋察冀》研讨会上,向到场的专家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会后,他还特意叮嘱工作人员:“研讨会专家建议速记,不仅微信发我,最好打印一份文字版尽快给我。”

吕其明为上海市文艺工作者艺风艺德专题培训班授课

  “我活着一天,就要为祖国、为人民做事情。”2021年9月9日,吕其明参加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全市文艺工作者艺风艺德专题培训班”,现场为近200位文艺工作者授课。“爱党、爱祖国、爱人民,问问自己,在心中的分量到底占多少?”课程结束前,吕其明为台下的文艺工作者们留下这一值得深思的提问。

吕其明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的新会员们上“入会第一课”

吕其明与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的新会员合影留念

  2021年9月28日,吕其明专程赶赴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参加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的新会员入会典礼,为60名新会员上“入会第一课”,以此寄语新一代青年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严于自律,勤于学习,悉心创作,永攀艺术高峰。

  “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胜利!”2022年上海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吕其明通过视频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干部、公安干警和志愿者致敬,他号召大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持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要拧成一股绳,让胜利的红旗在上海高空飘扬!”

  吕其明从战火中走来,他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入党,“我所有的作品中,都融入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只有这样的作品,与听众的情感有了交汇点,产生了共鸣,才能听得懂、传得开、留得下。”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他用手中的笔为新中国,为党和人民谱写出激情豪迈、动人心魄的民族之音!

他们是新中国文艺发展的

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

他们用优秀的文艺精品

观照现实、表现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

抒写着时代发展的光辉图景;

他们塑造生动、丰富、感人的艺术形象,

绘制属于中华民族的时代画卷;

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对祖国、对时代、对人民深沉的爱。

共和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他们没有辜负这份荣誉!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