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高校舞蹈教育中编导意识培育的价值与方法

时间:2022年03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海林
0

  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在诞生之初即受到群体性的尊崇与热爱,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时代的文化精华与民族情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舞蹈专业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舞蹈艺术编导意识欠缺的情况往往会导致舞蹈创作活力不足。近年来,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纷纷强化对舞蹈专业的编导意识培育,力图通过专业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现代舞蹈艺术领军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资源。

  高校舞蹈教育中编导意识培育的价值

  舞蹈编导以独特的表现手法糅合人体动作与专业化的文化符号,使特定的审美特性与人文内涵得以凸显。编导意识即舞蹈编导工作的根源与基础,引领着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形态转变,并最终决定着舞蹈作品的内涵意蕴与人文深度。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加强编导意识的培育,有着厚重深远的意义。

  首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加强编导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对舞蹈文化的深层认知,不断深化发展自身对人类、对世界的思维广度与探索深度,并以此作为舞蹈编导的思想基础,以极具独创性的艺术理念推动艺术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之路,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积淀与艺术风采,推动舞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行。

  其次,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加强编导意识的培育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质量发展,继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把握,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审美理念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效应,积极搭建并持续完善自身的舞蹈编导专业化水平。基于此,学生能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深入审视、梳理、形成个性化编导思维,通过社会整体创新意识与个人创造性思维的相互转化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意义的舞蹈作品,促使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推进。

  高校舞蹈教育中编导意识培育的方法

  舞蹈专业的编导意识培育对学生发展、行业进步影响深远,高校应把握教育目标,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融合,推进舞蹈艺术新理念、新形式的创新发展。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中编导意识的培育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入。高校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切的中华传统文化情感认知,激发观众的心灵共鸣。优秀的舞蹈作品并非由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堆砌而成,而应当充分发掘其独有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使观众切实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美学价值与深厚人文魅力,并通过对舞曲、动作与宏观构造的深入理解,体悟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浓烈情思。因而,高校应注重对舞蹈专业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在人文历史与文化精神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进而促进其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着力把握舞蹈艺术中表演者这一载体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构建以肢体活动为基础的情感传达思维,使舞蹈作品更具观赏性与感染力。高校舞蹈教育应全面构建以深厚人文底蕴滋养舞蹈艺术呈现的发展机制,从而实现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深度感知。

  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舞蹈人才编导意识的多样化构建。高校舞蹈专业教研小组需深度把握教学要求、深入剖析舞蹈教学各环节中的要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宏观目标与微观指引有机结合,切实促进学生编导意识的个性化、专精化、多层面发展。在舞蹈编导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应以曲目赏析、动作训练、团队编排等作为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对舞蹈编导工作的系统认知,并有效结合表演者的身体条件与专业能力,将其实际体悟融入到舞蹈艺术与身体语言的表达之中,实现舞蹈作品与主题内涵的深度契合。同时,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思想基础与成长经历都构成了艺术表达的一部分,不同个体对同一舞曲的赏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确保舞蹈专业学生能够在自身原有思想体系中获得最适宜的培养呵护,教师应当尽可能熟知学生的心理基础、情感特点与价值逻辑,运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匹配性的引导,以“因材施教”为教育理念,推进个体发展与整体前进的有机统一。

  此外,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校舞蹈教学应立足于新时代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与社会文化现状,牢固把握现实生活的基准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艺术的真谛。社会生活是各时代艺术诞生的土壤,舞蹈以肢体动作拟态自然万物,因此编导意识的培养也需立足生活实际、扎根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环境,以多维视角观察生活并从中提炼创作素材,不断完善自身与世界的内在关联并将其作为舞蹈创作的意识先导,进而树立以舞蹈编导思维看待世界的视角。

  最后,应对舞蹈教师专业素质进行全面提升。舞蹈教师作为学生编导意识培育的引导者,对课堂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以编导意识培育能力作为目标,对舞蹈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优化教师责任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以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深化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度,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深度与配合程度,有效激发学生对编导内容的创作灵感。此外,还应积极对现有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集中改善。面对我国舞蹈教学整体高速发展之下的舞蹈编排方式及理念相对单一等问题,高校需深刻认识学生编导意识培育不足的现状,积极学习海内外的成熟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生源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吸纳。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借鉴运用先进经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印象,进而推动自身编导意识、综合素养及专业水平的长远发展。高校还应同步推进校内其他工作岗位对舞蹈专业学生编导意识的辅助培养能力构建,贯彻落实编导意识在全校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舞蹈学界编导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编导意识的培养对舞蹈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决定着舞蹈专业人才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舞蹈文化艺术的演变进程。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应着重强化对学生人文底蕴、个性特点及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教育,并积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善专业教育理念模式,多措并举地推进学生编导意识的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文化艺术层面的坚实支撑。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研究馆员)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