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以研修促进传承人守“艺”创新

时间:2021年12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风寒
0

  轰隆隆的机器声一响起,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激光雕刻实训室,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正带领前来参观的非遗传承人了解在激光机械的辅助下艺术品的制作过程。 “当今社会讲求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使机械生产与手工制作相辅相成,默契配合,既符合了市场生产逻辑,又体现了传统手艺的不可替代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可以进一步彰显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在参观过程中,带队的老师边介绍边说明道。

  这是在12月15日延庆区非遗传承人研修季活动第一站走进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过程中出现的场景,这次活动也拉开了延庆区非遗传承人研修季活动的序幕。据悉,本次活动汇集了北京市延庆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辖区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传统文化技艺从业者、非遗主管单位的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非遗志愿者团队等30余人,活动旨在聚焦工艺美术非遗项目的设计创新,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至为重要。而在长城文化影响下,延庆区居民凭借智慧和实践创造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更具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延庆区非遗项目,成为非遗传承人不断探索的持续性话题。为此,北京市延庆区博物馆主办了延庆区非遗传承人研修季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在12月15日这天齐聚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参观了该校师生作品展、工艺美术雕漆工艺李志刚创新工作室、花丝镶嵌实训室、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玉雕实训室、激光雕刻实训室、陆璐景泰蓝工作室,品读工艺文化,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实训室中,大家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制作手法的培训过程中,一捏、一刻,一起、一落,参加活动的非遗传承人透过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实践,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致性和多样性。 “时间和专注力积累是每一位工艺大师的必备素质,而正是认真、专注、谨慎的特质才铸就了传统工艺的精美绝伦,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陆璐景泰蓝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说。

  雕漆的原材料是什么?雕漆的制作工艺有哪些?雕漆工艺创新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见解?15日下午,任职于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以“雕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题,为参加本次活动的传承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讲座。李志刚从事雕漆工艺创作30余年,他结合自身的从艺经历,讲述雕漆工艺的发展历史,并且从制作技术和材料创新出发,展现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突破,同时以雕漆技艺的文化传承为目的,从传播渠道、文化服务、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见解。

  雕漆,横跨数个不同的时代,位列“燕京八绝”,在明清两朝更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而如今的雕漆作品除了继承传统的基本制作手法,还出现了用电脑设计纹样,用现代材料亚克力和3D打印做胎体的新鲜做法。在李志刚看来,这是多元化需求促使下的雕漆工艺新发展的表现,而传统的漆文化要发展,需要更新创作理念,融入现代的生活审美、艺术审美。

  而说起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李志刚表示,年轻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活力、很强的记忆力,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实训力度,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适时给予荣誉及物质上的奖励,进而更好地确保创作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延庆区非遗传承人研修季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介绍,研修季活动以“守‘艺’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研修的形式,帮助非遗传承人群体强化基础、开阔眼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非遗传承人群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加强延庆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推动本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