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灵动碧溪”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时间:2021年12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常文
0
  梳理一方文脉,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文艺队伍,创新传播方式,探索文化发展的精准路径
“灵动碧溪”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五两蓑衣百尺竿,碧溪十里足盘桓。卧分芳草为衾枕,坐爱清流照肺肝。花照无声云影动,鸟飞不渡镜光寒。平堤多种芙蓉树,惟有秋容耐晚看。”明代桑悦《题碧溪》中,“九溪十里”绕村而流的描写,令崇文尚和的碧溪素昔影像跃然纸上。
  碧溪有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享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江苏省上鹞灯基地”“江苏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等美誉。新时代,“九溪十里”以文化人,深入梳理一方文脉、丰富阵地载体、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文艺队伍、创新传播方式,探索文化发展的“碧溪路径”,让这片文化沃土焕发新的光彩。

上鹞灯亲子制作活动
  梳理振兴,六馆一中心联动挖掘乡村文化“珍珠”
  2018年9月,江苏省常熟市碧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投资建成的1800平方米的碧溪美术馆投入使用,构建融美术藏品、展览陈列、学术研究、审美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教育服务体系。自碧溪美术馆建成以来,至今已举办大型展览16次。2019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年展、2020年江苏省书法惠民大讲堂暨江苏书法新人展应征作品创作点评走进碧溪美术馆、“身边的小康”苏州国画院走进碧溪中国画作品展、“梦圆小康”长三角“元四家”故里中国画作品展走进碧溪美术馆等各类书画展相继在碧溪美术馆举行,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小康图景和发展历程。2020年,碧溪美术馆成为常熟市文联创作实践基地。
  2021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溪街道以“百年风华”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常熟美术奖”作品展、“联韵江南·灵动碧溪”2021年楹联书法展、“水投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摄影展、“百年风华·最美滨江”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
  1200平方米的碧溪艺术交流中心也于2021年投入使用,为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创作、雅集、交流的空间。如今,碧溪已形成了江花诗词馆、碧溪革命传统教育馆、碧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碧溪之路展览馆、碧溪美术馆、李袁历史名人馆、碧溪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6馆1中心联动模式。碧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伟东说:“这6馆分别对应了碧溪的特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创新文化、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打造这些文化场馆,为的是留住一方文脉,有了这样的文化阵地和载体,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

李袁历史名人馆内景
  共享惠民,“楹联热”引领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古镇几流连,得碧溪雨软烟轻,沾衣弹遍九潭绿;新区一指顾,有热土草肥水美,听笛吹来十里香。”翻开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小册子,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副副对仗工整、用词精巧的楹联,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刻画出一个钟灵毓秀的碧溪。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碧溪进行了“百年风华”百佳诗词楹联作品征集及展示,最终结集成册。
  近年来,碧溪街道着重打造楹联文化品牌,致力于创建“中国楹联文化镇”“中国楹联文化村”“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把楹联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中。推出“全民艺术普及碧溪街道楹联公益培训”活动,打造碧溪楹联长廊、东张中心小学楹联文化墙,组织“灵动碧溪”斗联大会,家家户户张贴各自的家风家训对联,改建李袁楹联文化交流基地……在碧溪,人人能对上两句,处处能以联应景。
  碧溪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楹联只是其中之一。幸福的碧溪人浸染在江花诗词协会笔酣墨饱、炳炳烺烺的平仄起伏中,徜徉在江枫苑民乐队婉转悠扬、余音绕梁的江南丝竹中,陶醉于民间文艺表演队吉祥欢乐、朝气蓬勃的舞龙舞狮表演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渴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碧溪街道立足自身文化基础,以文化团队为着力的支点,以文化活动为输出的管道,献上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今年,碧溪先后开展16项大型文艺惠民活动,并进行了现场直播。
  “我们通过沉浸式活动,让大家随时随地处在一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我相信,泡在文化的蜜汁里,自然能品得出它的清甜芬芳。”碧溪街道党工委委员周丽芳说,碧溪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挖本土文化,聚资源建阵地、强队伍重创作、传文化精品牌,推动碧溪文化高质量发展。

音乐剧《醉美碧溪是我家》
  传承创新,“非遗”活态保护融入现代生活
  “量好尺寸劈篾;篾丝在水里浸泡一下,用纱裹好后,放在太阳里晒;晒硬了再涂漆。”见到上鹞灯传承人解金华时,他正在做一只鹞灯的底座。说起手里的宝贝,解金华特别自豪:“鹞子做得越长,挂的灯越多,日子越红火。飞到天上,就像一条火龙在空中游动,好看得很。”
  2021年碧溪第五届上鹞灯节于今年9月举行,解金华需要提前扎好新的鹞灯,完成试飞。解金华介绍,上鹞灯作为一种民俗曾广泛流传,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娱乐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上鹞灯对大众来说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近些年,情况有所改善,即将到来的上鹞灯节也是一种传承的方式,这多亏了碧溪街道的努力”。
  为了完整保留上鹞灯这一地方民间文化,碧溪街道成立保护领导小组,邀请专家进行调查和研究,走访民间老艺人,出版连环画《灵动碧溪·上鹞灯》,抢救性保留了一批珍贵资料。定期邀请解金华等传承人向鹞灯爱好者传授技艺,开展鹞子、鹞灯制作培训活动,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制扎、放飞鹞灯的水平,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同时,碧溪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鹞灯活动,把每年的元宵节、中秋节作为上鹞灯的传统活动日。201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邀请赛。201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上鹞灯节。多方努力下,上鹞灯这一民间特色群体活动重新焕发生机。2015年上鹞灯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碧溪也被命名为“江苏省上鹞灯基地”。
  作为一个街道,碧溪有上鹞灯、浒浦花鼓、泥塑雕刻等8个项目列入省、市、县三级“非遗”名录。除了划拨专项资金、寻找传承人、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碧溪在探索“非遗”更好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出一条好经验:将活态保护与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基于这一思路,碧溪积极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各个“非遗”项目紧密勾连,以志愿服务、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形式,打造春节、元宵、端午、七夕等七大系列,让“非遗”传承真正内化到群众现代生活中。
  碧溪的文化之路条理清晰、思路开阔,不仅丰富了百姓生活、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更为文艺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时代的“碧溪之路”。 
(编辑:刘禹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