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

时间:2020年12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展览现场组图

 

李屹、张雁彬、潘鲁生、白庚胜、罗杨为展览启幕 

 

与会领导参观出版成果展区 

 

中国民协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现场 

 

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现场 

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呈现大美民间 

  今年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为深刻反映70年来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奋斗实践,展示中国民间文艺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砥砺前行,12月8日至11日,中国民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活动。中国民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同期举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胡孝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以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文联相关部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中国民协第八、九届主席团成员,中国民协顾问,民间文艺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国民协退休老干部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李屹、张雁彬、潘鲁生以及中国民协顾问白庚胜、罗杨启动展览,开幕式由邱运华主持。

  张雁彬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表示,民间文艺蕴涵着丰富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强大的文化基因宝库,要珍视我们拥有的文化财富,科学发掘其中穿越时空的当代价值,让民间艺术走近现代生活,让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文明,让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步伐历久弥新再现辉煌。

  潘鲁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70年来,中国民协一直致力于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工作,通过考察、采集、研究、保护、传承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民间文化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全方位推动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

  许久未见的民间文艺界老朋友们在此相聚,共话民协工作和民间文艺事业。许多人曾亲历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等工作,还有很多人仍为抢救、保护、传承民间文化奔走在田野一线。大家畅谈了民协发展,充分肯定中国民协取得的成绩,并对民协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美好的期许。“我们将用双手创造中国民间文艺事业更多辉煌,并以智慧与汗水,浇灌中国民间文艺百花园,让其花开满园,百花争艳、芳香四溢。”老艺术家代表张锠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

  本次展览分“跋涉”“温暖”“传承”“足迹”“心痕”“聚焦”“灿烂”“薪火”8个版块,以时间为主线,用200余幅图片、3万余文字勾连起自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中国民协前身)以来的发展成就,涵盖了新民歌运动、抢救三大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芬联合考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调查民间故事民歌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协新承担的两大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

  展览还首次展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珍贵的文献、信函等资料,如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为团体会员的批件、顾颉刚写给林山关于民间故事整理的建议的手迹等,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再次感受到开拓民间文艺事业的老前辈们的赤诚之心。

  在展览馆的核心区域,特别以“薪火”为题,向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的9位获奖者致敬。32件展品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协推荐,惟妙惟肖的面塑、典雅古韵的团扇、栩栩如生的绣品,难得一见的民族乐器……集中反映了各地的民间工艺特色和民间文艺风貌,闪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海燕)

谱写民间文艺事业的新篇章

张雁彬(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70年辛勤耕耘,中国民协与新中国一路同行,始终坚持党的文化、文艺方针政策,发时代之先声、引民艺之新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振声激扬之路,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到冯元蔚、冯骥才、潘鲁生,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多次歌谣普查和大规模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采风活动和保护工作,到现在推进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和民间文艺“山花奖”、“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重大工程、重点实施项目。一棒又一棒的接力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弘扬,无数民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坚守在田野地头,默默用汗水和智慧在民间文艺的沃野上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逐步推动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承与研究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铺开,不断发展、丰富民间文艺这一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突出民族风格的艺术门类,持续创作、涌现出一大批深刻反映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优秀作品。70年风雨兼程,以中国民协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界,用锐意进取描绘出事业发展的美好篇章,以担当作为书写了不负时代的精彩答卷。

  在新的征程上,民间文艺事业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一、要擎好火炬照亮人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文艺发展趋势,作出了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到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表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化、文艺、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指引、给我们以鞭策。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引向深入,使之真正成为指导民间文艺事业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博大情怀、自觉担当,体现到创作实践之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转化为文艺创作的生动故事、精彩语言和丰润形象,用画笔绘就中国风采,用刻刀展现中国力量,用文字书写中国气象。

  二、要吹好号角催人奋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当起推动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承载着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和永恒追求。民间文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在岁月长河里融入人间烟火,在喜闻乐见、柴米油盐中烙刻民族印记。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扎根人民、融入人民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努力为人民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舞台上立得住、在业界叫得响、在社会上传得开、在历史上留得住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要举好旗帜引领方向,把握好民间文艺的当代价值,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民间文艺蕴涵着丰富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强大的文化基因宝库,我们要珍视我们拥有的文化财富,科学发掘其中穿越时空的当代价值,让民间艺术走近现代生活,让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文明,让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步伐历久弥新再现辉煌。

  薪火相传,中国民间文艺发展的70年,是辉煌的、光荣的、壮丽的70年,也是承续传统、孕育先机、开创未来的70年。岁月长歌,芳华永续。我们要抓住时代发展为民间文艺事业繁荣提供的良好机遇,搭好彰显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推出更多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启迪心智的文艺作品,培厚坚守正道、砥砺前行、变革创新的文化土壤,为谱写民间文艺事业新篇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系作者在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

大美民间,人民至上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社会同发展,谱写了民间文艺事业的壮丽诗篇。

  1950年3月29日,新中国刚刚成立,民间文艺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发起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承与研究工作。“民研会”成为民间文艺发展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当时的根本任务是:“广泛的搜集我国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文艺资料,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继承解放区民间文艺传统,高扬“民间文艺为新文艺服务、为新生活服务”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文艺热情开展田野采风,搜集各民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不少作品由此写入了我国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对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民间文艺的学科建设、学术思想与文艺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协团结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全面推进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从1978年起,全国民间文学抢救性调查普查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老一代民间文艺的研究者、创作者和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行走田野,默默耕耘,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文艺作出了坚实的贡献。

  自1983年起,中国民协主持实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调查编纂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几乎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所有民间文艺中坚力量,近30年的时间里,搜集了数十亿字的珍贵资料,挖掘出一大批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故事家和民间歌手,发掘了56个民族民间文学的浩如烟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田野普查成果,为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树起了一座文化丰碑,体现了民间文艺工作者勇攀新高峰、筑梦“文化长城”的使命担当。

  198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进一步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关民间文艺的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民间文艺汇演活动,举办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建设民间文艺之乡,保护民间文艺工作者权益,全方位服务推动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民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确立了“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龙头、带动协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民间文艺发展作为振奋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员全国广大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民间文化遗存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查,盘清民间文化家底,不仅取得了抢救保护的文化成果,深刻呈现和展示我国民间文化生态,而且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艺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共识,在全社会掀起了民间文化关注与抢救保护的热潮,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文化风尚。

  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间文艺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两大工程”全面启动,为中华民族保留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留存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系统辑录民间文学、民间工艺,为民间艺人立传,为民间文艺铸魂,书写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篇章。

  70年来,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冯元蔚、冯骥才等民间文艺带头人,团结带领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广大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担当文化使命,扎根民间生活,服务人民群众,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奋斗历程,取得了卓越的文化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和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们向一直关心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中国文联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全国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系作者在大美民间——中国民协七十华诞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

文在民间,艺在民间

邱运华(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1950年3月29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喜庆爆竹声中,在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界领导和民间文艺老一辈专家共识下,推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改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民间的共同礼敬成为成立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根本动力。创会的前辈经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来自延安和各解放区的前辈更是深受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教育、受鲁艺学风熏陶,民间文艺成为抗战文艺和解放区进步新文艺的圭臬。新中国的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正是在千百年民间文艺中,传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趣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与共和国一同经风雨,共患难,民协确立学术立会宗旨,以收集整理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起新民歌运动、抢救三大史诗、编纂三套集成、倡导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等,推动建立文化遗产日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承担起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大任。文在民间,艺在民间。这是中国民协不变的初心。

向着明天启航

张锠(中国民协顾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50年3月29日。在这70年的文艺征程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带领广大民间文艺家,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时间的画卷上记录了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赤子深情,在历史的苍穹下书写了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不凡业绩。70年的文艺征程中,不仅壮大了民间文艺队伍,强化了民间文艺组织,坚定了民间文艺服务大局,强化了民间文艺学术传统,弘扬了民间文艺事业。21世纪初,中国民协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当下推进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以及《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系列文化工程,这既创造了中国民间文化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又承载了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执着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向着明天启航,我们将用双手创造中国民间文艺事业更多辉煌,并以智慧与汗水,浇灌中国民间文艺百花园,让其花开满园,百花争艳、芳香四溢。

大事记

  1950年3月29日,文艺界在北京文化部礼堂召开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大会,周扬致开幕词,郭沫若首先谈了“为什么要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茅盾、老舍、郑振铎相继讲话。大会通过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章程》和《征集民间文艺资料办法》,选出周扬等50人为理事,郭沫若当选为理事长,老舍、钟敬文为副理事长。

  1955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作为团体会员之一加入中国文联。

  1958年7月9日至17日,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郭沫若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主席,周扬、老舍、郑振铎为副主席,林山任秘书长。

  1958年7月16日,毛泽东主席等中央和国家领导接见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全体代表。

  1981年12月29日至1982年1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民间文学作品评奖办法和编选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问题。会议由贾芝主持。周扬到会并讲话。

  1984年5月28日,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研会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

  1987年5月11日至14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召开工作会议,宣布: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中国民协)。会议由刘锡诚主持。贺敬之到会并讲话。

  2000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授予本会名誉主席、著名学者钟敬文,成就奖授予著名学者贾芝、姜彬、袁珂,搜集家、研究家萧崇素、董均伦,著名民间艺人居素普·玛玛依、康朗甩、刘德培。

  2002年2月26日、27日,中国民协在京召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研讨会”。百余名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冯骥才主席作主题发言,阐述民间文化的价值,历数其消亡受损的现状,细说抢救遗产的设想。

  2003年2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牧等出席。

  2005年3月2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隆重会议,展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重大成果,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

  2010年12月3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5年6月3日,“文化先觉的脚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举行。冯骥才、乌丙安等出席。在巡礼活动现场,举行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首发式。与会35位代表共同署名,发表标志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时代的《后沟宣言》。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被列为重点项目。

  2017年2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中国文联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对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征求意见建议,并筹划成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协调办公室。

  2017年6月,成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与传播工程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等工作机构,明确了项目的工作流程,并确定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作为首批示范卷编撰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25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批成果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四性”原则编选,皇皇12卷本,1200多万字,300余幅图片及音视频资料。

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钟敬文

贾芝

居素普·玛玛依

冯元蔚

张振犁

乌丙安

冯骥才

刘锡诚

刘魁立

图像志

1960年,郭沫若、周扬向诗人签赠《红旗歌谣》。

1955年7月2日,周扬写给贾芝关于毛主席歌谣的信函。

1961年3月1日,顾颉刚写给林山关于民间故事整理的建议及借阅资料的信函。

  1965年,《玛纳斯》工作组在新疆采访史诗歌手。图中人物为陶阳(右一)、郎樱(左一)、玉赛音阿吉(左二)。

   1979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筹备组在北京召开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座谈会。顾颉刚、钟敬文、常惠、容肇祖、常任侠、杨成志、于道泉、贾芝、马学良、毛星到会,居素普·玛玛依应邀参会。

  1986年5月21日至25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会由周扬任总主编,马学良、任英、林默涵、周巍峙、钟敬文、贾芝、高占祥任副总主编。

  2001年11月23日,由钟敬文筹备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启功、季羡林、于光远等与会,冯骥才在会上公布中国民协主席团决定要组织全国民间文艺家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规划。

      学术史:本书以口述、自述、论文三种形式围绕中国民协70年来所做的考察调研、学术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历史回顾、梳理与记录。口述部分根据对民间文艺界重要人物的访谈整理成文;自述部分是各地民间文艺工作者撰写的回忆录;论文部分对协会不同时期的重要学术事件、学术项目进行了专题梳理。

     发展史:本书是中国民协70年发展的文献及资料文集。第一部分呈现了中国民协的历届组织机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原貌呈现了各时期的文件,第四部分是中国民协70年来开展民间文艺重大工作、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大事记,第五部分以表格、数据图形式展示了历届“山花奖”、出版成果以及会员数据情况。

展品选登

堂屋里的女人(面塑) 刘吉程

多福多寿(木雕) 吴明松

千秋贺寿(寿山石雕) 陈礼忠

和合太平(布糊画) 刘海艳

万象更新(青瓷) 李震

戍边人(烙画) 杨新平

竹韵(湘绣) 邬建美

南丝路一带缘藏汉人一家亲(唐卡) 着着

囍(风筝) 哈亦琦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