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儿童美术教育:你释放孩子的天性了吗?

时间:2020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波
0

   

野猪林-白虎节堂(最佳传统文化传承奖)  贾天一 

  “最佳治愈系奖”“最具温度奖”“最佳脑洞奖”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央美·鲁信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大赛” ,经过业界专家学者的共同评审后,共有480幅作品分别获得16项主题大奖,每个年龄段都有十名小选手入选。除此之外,评委们为了鼓励小选手的创作热情,还设有“优秀奖”和“评委推荐奖” ,旨在鼓励孩子们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和认知世界。而“鲁信公益奖”的设立也重点关注到了特殊儿童群体。

  “在此次大赛中,许多作品体现出孩子们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在专业美术教育环境的要求下,规范化与模式化不可避免,然而这不能影响到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应该释放的天性或天赋。在面对庞大的儿童群体时,如何训练或者引导他们,是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谈道。

  本届大赛持续第一年的信念与理想,以“评选-引导-互动-伴随成长”的创新模式引导机构、家庭及个人建立正确、积极的美育观念,推动全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鲁信基金会秘书长陈强表示,从整体上看,今年的作品在选题上更加广泛和开阔,孩子们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心理及他们对生活的体会。大赛更加侧重对孩子真、善、美的挖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景芝认为,此次大赛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功利地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而是重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另外,依托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背景与平台,通过多位一线专业教师的初审评判,遴选出的作品体现出了孩子们自身的多种可能性。通过设定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半命题式主题以及更灵活的评选方法,从多方面照顾到了儿童表达与创作的差异性,从而得以在各个方面助力儿童身心发展,给孩子们一种鼓励与自信。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淑霞特别提及“最具温度奖” ,她说儿童艺术教育一定要有大艺术的概念。儿童美术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画画而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提升孩子想象力的过程,这是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她强调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鼓励与信心塑造的重要意义,“儿童对艺术的认知是十分脆弱的,更多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才能建立起信心。少儿艺术教育并非为了将所有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更重要的是用艺术去影响孩子的一生,去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试着将美术看作是一个包含人文、科学等诸多话题的大门类,而非仅仅局限在一个单一的学科范围内。 ”

  在众多奖项中,有一项“最佳传统文化传承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谈道,当前国家义务教育改革更加强调对生活逻辑的重视,希望孩子们不仅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对周边的生活、自然有所体会。此次提交的作品体现出孩子们开始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他表示,儿童画的面貌是由儿童所受的教育、经历的生活以及家庭决定的。将儿童的关注点引导向生活,创作就会有广度、深度和感性的丰富性。虽然此次参赛作品在纸材的运用上还具有局限性,但要坚持,因为发现儿童美术教育与地域性的材料、审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是当前美育倡导的一个重要方向。乔晓光建议,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强调传承,传承不是单一的模仿或者复制,而是民族美育,它是很具体的。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它们都是活的文化、活的生态,这些应该与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发生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日龙非常看重儿童绘画中体现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他认为,儿童的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提倡美育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发展的思维能力。这次大赛中,孩子们的发挥比较全面,不像过去那么千篇一律。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跟国际接轨。艺术是没有规范的,我们要给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培养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就是在为中国智造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孩子们可以把创意的能量以后带入各个行业中。

  据悉,本次大赛还将发布“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美术调研报告” 。今年的调研报告不仅邀请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的参与,还将邀请来自心理学、动画制作、儿童出版等多元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点评,这也将使得本年度的调研报告比之去年呈现出更多元、更具针对性的成果。同时,评选出的作品首展将随后展出。
  
恒牙是怎么来的(最佳治愈系奖)  施钰涵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