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直面未来,展现思考与责任——中央美院“彼时/此时”本科毕业展上线

时间:2020年06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宫剑南
0

“彼时/此时”2020中央美院毕业季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海报

  以互联网科技连接艺术的在线展览几乎成为 2020 年所有艺术展的关键词,当虚拟化的中央美院校园和中央美院美术馆出现在 2020 中央美院毕业季的镜头里时,央美迎来了毕业季的核心大戏。6 月 15日, “彼时/此时: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于傍晚6:15分在线上启幕。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中央美院毕业季全部搬至线上虚拟展厅,从 5 月 20 日开始,研究生毕业生首先提交答卷,他们的创作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万次线上参观。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则由来自中央美院 11 个院系的846位本科毕业生的创作构成,他们在5个中央美院美术馆虚拟展厅里展示近20000件作品,打造出中央美院史上最大规模的本科生毕业展。

  在开幕直播之前,视频影像不断展示着毕业生们的作品、创作想法和校园生活片段,来自各院系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时光轴”上介绍自己、发表感悟。他们都为成为这特别的一届毕业生感到荣幸,表示这段毕业经历很难得、让人印象深刻;为了让线上展览看起来更加完善,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做出了各种努力。线上毕业展不仅是全新的尝试,在家完成创作,在线上展示学习成果更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将终生难忘。此外,见证居家创作全过程的学生家长们也在视频中亮相,向学校表达谢意,他们希望线上毕业展的形式在将来能够延续下去,同时祝愿孩子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相比在实体美术馆里举办毕业展,线上展览优势多多。除了展示成型的作品外,创作过程中的想法、手稿、资料均得以在线上用超链接的方式展示。 “网络上的美术馆比真实的还要‘大’,每个同学的展线都特别‘长’。”在开幕直播中,中央美院党委书记高洪幽默地说。

  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环境的特殊也改变艺术创作与交流的方式,除了单纯地将展示“搬至线上”外,艺术创作也在信息与科技的敦促下向多元形式转变。特别是作为实用性学科的设计,在疫情下更是直面全球变化,展示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责任。城市设计学院王子禾的《草木·呼吸》就是基于疫情大背景下的思考。在疫情初发时期,由于口罩极度稀缺使得不法分子用废弃口罩进行二次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他设计在口罩内加上一层涂有变色油墨同时被草药浸泡过的熔喷布,温度的变化会使口罩上的图案逐渐凸显出来,这些草药具有一定抗菌性,也杜绝二次销售的问题。就像设计学院创新工程主任程书馨所说: “疫情给同学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在疫情影响下,我们把创新思维和设计工程里的‘大健康’环节做了融合,引导大家思考该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环境也催生出不一样的创作,有可能是家庭防灾用具,也可能是线上同学聚会平台,还有基于健康话题的一些设计。”

  疫情的蔓延也触发了建筑学院的观照,再次直面全球气候变化。毕业生卢柏沄表示这次疫情让自己意识到人和自然、动物应该是共生的关系,因此他在毕业设计《月亮湾核心区规划设计研究》中体现出了一种平等、共生和低姿态的设计态度。 “这是观鸟塔的设计,外部覆有植物以达到隐蔽的效果;这是观鸟廊道,它的设计与鸟塔类似。还有这个竹筏浮桥,是利用场地原有的废弃竹筏重新加工的,对场地有划分的作用。”从线上展厅看,他的设计图纸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而他的同学张紫琪也认为,线上展览的方式反而对图纸的展示效果更友好,它比实体展览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参观者不仅可以阅读更多图纸,作者也能把设计成果融入到展览这个大的“虚拟储存空间”里。

  造型学院更多面对的是“作品新形态”的问题。原本都是“手工业者”的他们在疫情、科技的倒逼下,被迫做出了改变。就像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所说:“春节前,中央美院的毕业生们只背了一个小包回家,为的是初一过后马上回到学校进行毕业创作最后的冲刺,可他们哪里想到,这一离开竟是从此告别了中央美院校园生活。”这恐怕正是造型学院多数学生的真实写照。毕业生的工具、材料几乎全在学校,特别是对于版画系的同学来说,面对脱离工作室的机械设备,该如何从事铜版、石版等版种创作,是他们要应对的局面。好在版画系授课一直注重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中结合社会需求,因此学生们善于择取自己的长处优势来创作。范书媚的《翌日》系列创作原本是铜版画,但疫情的打乱让她有了新的思考。由于她正好对 iPad熟悉,加上平时学过数码版画课程,决定用数码版画完成系列创作,最终效果也得到导师的认可。她坦言这种改变: “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大,即便是传统的木版、铜版、石版,也可以结合新的科技,在网上传播也可以让流量更多。”

  雕塑系创作也遇到空前的难度。尽管缺少工具加上在家作雕塑会“被妈妈诟病”,大部分同学还是坚持完成实体作品。他们将目光聚焦在身边的现成品上,能借则借,能买则买。张佳沁的《关联生长》就是对生活常见物的观察和改造。妈妈在窗户护栏上绑的洗衣液花盆、小区里用凉棚搭建的凉席、路边的墩子、五花八门的防护用具都给他新的感受。相比之下,中国画学院受到的影响虽然没有过于强烈,但特殊的创作环境也影响了作品的呈现。毕业生坦言,疫情在家,让时间慢下来了。在家创作不同于在学校画室等公共空间里频繁接触外界所带来的影响,在家会更关注自身生活和情绪,创作也变成私人化的事情。这更像是一个离开老师、离开同学和自己交流的过程。比如张皙晨的系列创作《矢量》以琐碎无章的片段来表达自己记忆点滴的关联,描绘人们生活的各种瞬间。

  此外,线上展览还引发了诸如未来的艺术是否需要材料空间的讨论,和疫情下艺术世界的传播环境将面临怎样的机遇等众多思考。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 “往年在实体空间展览,由于空间有限,加上学生多,作品不可能全部展出,线上展览给了大家充分的空间。

  在网上观看其实也保留了传统的看展方式,点进去看自己深度的解读认识,既拓展了实体空间,也拓展了观众对美术馆的认知。这让同学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空间’拓展想法来加深作品深度,他们都做得很棒。”疫情给艺术世界的传播环境带来变化,是机遇也是未知数。今年,中央美院首次授予获奖学生“中央美院优秀毕业作品奖牌”,分为金、银、铜和主题创作奖奖牌,是学校给特殊时期优秀毕业生最高的奖赏。2020年中央美院毕业展将成为中央美院毕业学子的新坐标。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