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发扬时代精神“要学习柳青”

时间:2019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郭铂
0

发扬时代精神“要学习柳青”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上世纪50年代初,柳青告别京城,携妻子安家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扎根农村,融入百姓生活14年,不仅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还在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社会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大脖子病”,帮助组建互助社,搞统购统销,组织农民卖余粮;为全力支持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更是将《创业史》的全部稿费捐给集体……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4月19日,为全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学习柳青”的号召,由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人民出版社、三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就这两本书专家学者们怀念了柳青的人格,肯定了他的生命价值,热议他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奉献精神,畅谈了两本书对于柳青形象的描述以及对柳青思想和精神的挖掘。

  在场专家学者认为,柳青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文品即人品,作品即人生”的优秀精神特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指出,柳青毕生践行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始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全身心投入农村,与最广大农民生活在一起。在努力创作的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始终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为己任,用自己坚定的信仰、执著的精神,实践着毛主席的嘱托,实践着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铸就了他坚守信仰、矢志不移的人格、风骨、精神。“柳青既在百姓心中,又在我们身边,他的生活和创作、他的人格和理想,不断启发和激励着后来人前赴后继。”

  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李星讲到,为谁寻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谁铸魂?这是柳青跳出作家单纯艺术圈而走进实践深处,观照农民生活,表达农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书写农民、描绘农民、歌唱农民,为农民号脉、开药方、找出路、治大病,真正做到了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大地。他把自己融入进去,为时代描绘精彩图谱,为家国立言,为时代明德,为时代铸魂,把中国人的价值、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的精神阐释好,展示了自己为信仰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强调,在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中,柳青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自觉置身人民,主动融入人民,为人民造像,为人民代言,真真正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的三位一体。柳青这种扑下身子深入生活,为农民寻找出路,解决生产生活困境和艰苦创业等现实问题,这种为中国社会探索发展道路,这种超越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精神,为后世矗立了一座光彩照人的不朽精神灯塔。

  座谈会现场,专家学者对《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两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好评。《求是》杂志编审马建辉指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青在皇甫》一书,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学习柳青”的号召为契机,以新时代弘扬柳青精神为视角,以柳青思想作风、文品人品、人格风骨为重点,用读者喜闻乐见、真实而生动的事例叙述,通过“安家皇甫村的九级干部”“‘闲事队长’柳书记”“为农民树碑立传的作家”“克己奉公的共产党员”“保护干部的贴心人”“为信仰奋斗终生的思想家”“魂归神禾原的皇甫人”“春风到处说柳青”共八个部分的精彩讲述,立体凸现了柳青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三秦出版社总编赵建黎指出,《柳青言论集》共收录柳青言论2000余条,从这些言论中,读者不但能深刻感受到柳青的家国情怀,还能深刻体悟到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有的铁肩担道义、笔下有乾坤的铮铮风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强调,《柳青在皇甫》情感真挚,笔触细腻,事例生动,全面地描绘出柳青感人至深的文格与人格,给全国人民展现出了一个情融百姓心、为民找出路、为家国立言、为民族铸魂的襟怀纳百川的柳青。

  座谈会现场不乏曾与柳青及其家属有过深度交往以及为柳青研究及其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的学者。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郭文麟分享了很多关于柳青的小故事:我们村来了个奇怪的人、柳青的啬皮与大方、柳青的廉洁与躬行、柳青的保护与担当、柳青的为民请命与大无畏、柳青的风骨与脊梁……这些小故事细节生动,亲近可人,兼具趣味性和震撼力,具备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与此同时,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董颖夫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柳青精神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的具体工作:关于柳青墓园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柳青文学奖的设立与评选工作、秦腔剧《柳青》的排演工作等。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