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用“外星人”作引子延续荒诞母题

时间:2019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 婷
0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海报

  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声名鹊起,到后来《疯狂的赛车》《心花路放》等电影的备受欢迎,宁浩极富风格的叙事和镜头语言成为他的代表性符号。2019年的春节,宁浩带着他的“疯狂”系列第三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强势回归大银幕,再次为观众奉上了笑料十足的视觉盛宴。《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小说《乡村教师》,根据宁浩所说,当初他被小说中的荒诞感所吸引,于是将它变成了“宁浩的故事”。被“宁浩化”后的《疯狂的外星人》实则套用了小说中“外星人”的引子,内核依然承袭了他一贯的荒诞母题。

  狂欢下的悲观主义

  宁浩曾经这样谈到“荒诞”:“我只是喜欢研究现实中的荒诞性,我只对那个荒诞的处境感兴趣。我觉得,人类本身就是荒诞的。”只有看透结局的绝望才会关注荒诞的真实,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这样的道理,大约只有荒诞才能对抗真实的绝望。西方戏剧史上曾出现过著名的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呈现了一个绝望的世界。不同于荒诞派戏剧中最终指向西西弗斯式的虚无主义,宁浩的荒诞母题则更多地体现在狂欢下的悲观主义。

  继《疯狂的赛车》和《心花路放》之后,黄渤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再次饰演“耿浩”。三个“耿浩”同是社会中“落伍的人”,它们的互文性使“耿浩”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人物名字,更是一个符号。在《心花路放》中,他贩卖二手光碟、在感情中落伍;在《疯狂的赛车》中,他在事业中落伍;这次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耿浩成为一名坚持猴戏这一“低端国粹”的“落伍的人”。不同于“疯狂”系列的前两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从多线叙事结构精简为单纯的线性叙事,电影中人物刻画沿袭了宁浩以往人物的荒诞性,本质依旧呈现出深刻的严肃性和哲学反思。

  荒诞的体现方式之一是狂欢化,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主张发掘人类的思维,将人的思想从现实中解放出来。就本片而言,其文本本身即是狂欢化的表现。外星人作为不可知的领域,一直给人类以神秘感。在好莱坞的电影语境中,外星人总是被置于神秘、高等、中心的地位,反观《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外星人一来到中国,即被耿浩当“猴”耍,中心主义在宁浩的电影中被消解,外星人和人类的关系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中转化。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导演将各种方言、音乐、叙事结构融合在一起,其终极意义指向狂欢下的悲观主义。宁浩关注人物的价值观往往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悖,这本身是狂欢化的一种全新演绎,当多数人沉迷于金钱和权力中时,影片中的耿浩却依然坚守西南猴王的没落传承,耿浩的“落伍”反照出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导演自身的悲观与无奈。

  被颠覆的阶层论

  宁浩的电影总是将镜头聚焦于各种“小人物”,在小人物的奋力挣扎中实现对文化价值深度的嘲笑和瓦解。《疯狂的外星人》通过一个疯狂的故事颠覆了已有的阶层认知,实现了以“猴”为核心的阶层倒转。电影中的阶层鄙视链表现为外星人>C国>中国人(亚洲人)>猴子。在外星人眼中,人类是低端文明;在C国人眼中,中国人(亚洲人)是低端文化;在中国人眼中,猴子只是用来戏耍和娱乐的。但是讽刺的是,作为鄙视链最高层的外星人误闯地球后却被当成是鄙视链的底层——猴子。

  影片的故事结构分为五个层次,实现了四次反转。第一层次是耿浩和大飞对外星人的绝对力量控制,他们把外星人当成猴戏耍;第二层次是外星人通过头圈获得力量,转而对耿浩和大飞的力量控制;第三层次是外星人被大飞泡在酒瓶里,C国特工来寻找外星人,耿浩无奈之下用猴子欢欢假扮外星人,反转为“猴子”对C国的力量控制;第四层次是附体于欢欢的外星人对耿浩和大飞的再次控制;第五层次则表现为外星人(借酒)对人类的和解。原有的鄙视链在荒诞叙事中不断被打破和重塑,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把“耍猴”当作主题的电影——其实大家都是“猴子”,抹平了文化阶层论的高低优劣。

  其中,C国特工的形象在影片中多次强调他们是最先进的生物,很突出表现了人类由狂妄生出的阶层不平等。C国特工的第一个镜头出现在戒酒会的场景中,一个亚洲男性举着酒瓶用语言表现自己如何克服了酒的诱惑,C国特工听后用枪指向亚洲男性的头,亚洲男性在恐惧的本能中对着酒瓶一饮而下,C国特工留下一句“亚洲佬”的鄙视后离开,这种基于权力、文化的优越感而滋生的傲慢和鄙视,是导演讽刺的核心所在。在影片中的后半段,假扮外星人的欢欢在交接仪式中选择了大飞,C国特工却认为“中国人已经够多了”,执意由自己代替大飞参与这一神圣时刻,殊不知再次被耍得团团转。当外星人附体在欢欢身上时,影片的荒诞叙事被推向极致,人类与外星人的对抗和人类与猴子的对抗交织,文化阶层的固有逻辑性被彻底打破。在电影最后,C国特工带着全副武装的团队人手一只锣和香蕉用来辨认猴子和外星人的差别,完成了戏耍的“闭环”,充满了讽刺和戏谑,观众在大笑之余感受到的是导演对文化阶层论的反讽和颠覆。

  解构叙事神话

  宁浩的电影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范本,他总是试图以平凡的小人物和平凡的琐碎故事解构叙事神话、解构元叙事,甚至在本片中解构宇宙,其特点表现为拼贴和游戏。拼贴性是宁浩电影的一大特色,在他之前的电影中无论是语言的拼贴、音乐的拼贴,观众并不陌生。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宁浩将“拼贴”发挥到极致,巧妙地将其置于叙事中。外星人被耿浩控制后,急于逃脱他的魔掌,于是想办法用“头圈”多次发出信号。此时C国特工以高姿态出现,并通过他的高科技手段找到了信号图片中的位置,特工带着他的团队远赴世界各地拯救外星人,但是却连连以失败告终。直到电影最后,特工通过外星人拍摄的耿浩和大飞的图片来到乐华世界公园,才发现这个公园里竟然囊括了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这一有趣的情节设置不仅是宁浩电影拼贴性的延续,更解构了好莱坞大片的神话叙事。

  《疯狂的外星人》还延续了宁浩叙事序列中的游戏性。电影的开头C国和外星人进行基因交易,是一种被结构化的神话叙事,但是外星人因为C国人与它自拍而直接导致交易的失败并引发叙事的矛盾,自拍作为游戏化的表征,消解了观众已知的科幻电影中神话叙事的权力和深度。外星人来到地球被当成猴耍,这本身就充满了游戏的戏谑,后来甚至还被大飞泡在酒里准备出售。外星人离开地球时带走的不是别的,是一屋子酒,可见外星人跟人类没什么差别,那句“都在酒里”充满了游戏的快感,同时也解构了元叙事的深度。

  很多观众在看完《疯狂的外星人》后将它定义为一部合家欢电影,也有观众认为宁浩变了,不再多线叙事的宁浩似乎失去了特色和魅力。不过笔者认为,多线叙事从来不是宁浩的关注对象,荒诞才是他电影的一贯底色。《疯狂的外星人》依然荒诞,却不止于荒诞,导演在电影中提出了“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这一终极命题,对于很多认为宁浩变了的观众而言,这也是一种超出画框外的反讽。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