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绝学”不绝,冷门何以不冷?

时间:2018年01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甲骨文书法研究最新成果《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三册)》面世

  “绝学”不绝,冷门何以不冷?

《甲骨文合集》10405正 

 

  《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三册)》

  贾书晟 主编

  文物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2017年岁末,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甲骨文进入越来越多的大众视野,成为文化热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此之际,由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首任院长贾书晟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三册)》问世,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与普通大众更好地创作和了解甲骨文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日前,由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在京举行的《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新书发布会上,贾书晟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中国书法全集·商周甲骨文卷》主编、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一曼,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曹定云,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杨升南,中国国礼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吴向明等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直指当下甲骨文书法实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其未来发展指点迷津。

  “我研究甲骨文至今四十年了,越做感到越冷。”

  说起甲骨文申遗,宋镇豪介绍,早在2013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他负责起草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申报文本。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逢双年提交,单年通过。“原来我估计2015年就可以通过的,因为甲骨文在世界四大古典文字系统里是唯一保持到今天的一份珍贵古典遗产,这是毫无疑问的。记得几年前我们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世界四大古典文字的对话,当时的专家包括研究古埃及圣书文字、伊拉克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的,也包括研究墨西哥奥尔梅克玛雅文字的,唯古印度印章文字缺列其中,我们的甲骨文字,在这四大古典文字中属于老三,但是这些专家对我们的甲骨文字怀有一种非常敬重之心。排行老三是就世界四大古典文字的年代来说的,因为有的比甲骨文早一千年,有的早了两千年,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但是我们甲骨文有源流悠长而不衰的特色,有它的世界性和真实性以及特殊性。所以我们在提交之际信心是非常足的。”

  宋镇豪透露,因为2015年国家要保证《南京大屠杀档案》的申报成功入选,所以把甲骨文放到了2016年提交。“2017年3月我就知道初选已经通过了,证书是直接发到我信箱里的,我是第一时间知道的,立即转发给国家有关部门。初选通知说,当年大约9月到10月就可以得到正式的终选消息。我是10月30日得到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确切消息的。《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个旗舰项目之一,其他两个是《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非遗名录》,都是以挖掘入选项目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为目的,唯有《世界记忆名录》,针对的则是正在逐渐老化、损毁和消亡的文献遗产,强调的是保护这种濒临危险境地的文献遗产,这是宗旨。所以我们提交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个信念,将一个抽象的理想与目标,变得更易于接近和具体化,以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起各方重视、关注与保护甲骨文,怎么能够使甲骨文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能够看到、记忆起老祖宗曾经的珍贵文献,这是一个重点。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保护甲骨文”,这是宋镇豪反复在媒体与公众面前强调,并潜心甲骨文研究数十年来践行的五个字。仅近十年来,他就主持整理了十批甲骨文,出版了十种甲骨的著录书,以保护珍贵的文献遗产,使之流传后世。然而诸多努力背后是甲骨文研究领域独有的孤寂:“我研究甲骨文至今,差不多已经四十年了,但作为一个学者来说,越做感到越冷。有些新闻记者一再问我,说你对甲骨文境况有什么看法?我说我感到冷,而不是热,现在所需要的是有关部门能对我们研究甲骨文的给一些温暖,多一点理解,给一些热度,而不是‘考核分数’或其他。有人称甲骨文为‘绝学’,对此我不能赞同,我说甲骨文绝不了,它有很强的生命力!”面对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常年坚持甲骨文书法研究和实践,最终集体撰写出版了《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三卷新书的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全体同仁,宋镇豪深切地感叹,“今天来到这里,我感到温暖,找到了知音。”

  “用假甲骨片配这个大消息,这是一种对甲骨文的亵渎。”

  “现在许多媒体,特别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以后,一些媒体报道中选用的图片有的竟是伪片,用假甲骨片配这个大消息,这是一种对甲骨文的亵渎。当然这不只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搞甲骨文的也有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很及时地提醒他们应该选用真正的甲骨文。有些伪片因为片大完整,很漂亮,但却是假的,这样的话,如果传到国际上去,不是很糟糕吗?这对能够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不是有损吗?”宋镇豪一语中的道出了当下大众对甲骨文认识和传播中的欠缺乃至盲区。甲骨文有假,而大众不辨真伪。尤其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与会专家们纷纷指出的,当今甲骨文书法界普遍存在的错字现象,包括使用旧释、错释,随意“通假”,以偏旁代替,甚至拼组造字,还有的用金文代替等等,各种错误,不一而足,以至于各种大型展览、作品集等所见作品,通篇没有错误的可谓罕见。

  “甲骨文是我国文化自信之源,如今中国在国际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中经常以甲骨文书法作品作为‘国礼’,这份‘国礼’必须高质量,必须是正确而美观的文字,这是中国的形象。”作为多次参与以甲骨文为“国礼”的创作并长期主持国礼研究的吴向明此言更是道出甲骨文创作实践者一定意义上肩负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份厚重责任担当。同时也指出了甲骨文书法不仅要以正确书写为基础,还要追求美。王宇信等诸多专家指出,现在很多甲骨文书法家没有对甲骨文拓片进行踏实的临习,也没有对甲骨文书法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写出来的完全不是甲骨文的用笔和结体的味道。

  “在书法创作方面,我们不主张用甲骨文书写后世的经典长文和唐诗宋词,因为甲骨文可用字有限,承载不了那些鸿篇巨制。一篇充满错字、滥造字的作品,不论书法技艺如何了得,最终只能是一篇文化垃圾。我们认为,望文生训、胡编滥造等等做法都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在写对和写美之外,贾书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尊重甲骨文字少的客观事实,不强写长诗、长文。王宇信也例举烟台一位书者写了一首《王懿荣宝刀歌》,共300余字中,有150多个字基本都是借字、造字,根本不认得。此次出版的《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新书中指出,现存甲骨文单字总计4000多,目前已释不足2000,而其中又有些字几乎永远也用不上,真正能用于作品中的至多只有1000左右。所以以甲骨文书写经典诗词文赋是不现实、不适用的,出错便成了某种必然。因此,识字、临拓、集字创作三个重要阶段是一个合格的甲骨文书法家必须下的功夫,且笔墨功夫之外,还应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最艰难的路,就是捷径。”

  “《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是‘一道彩虹’,因为它把甲骨文从高深的学术殿堂推向民间,也搭起了贯通学界研究最新、最前沿与书法界未来发展趋向的‘一座桥’。在甲骨文书法领地,已经有崎岖的小路,有弯曲小道,甚至还有歪道邪道等各种各样的路数,有关甲骨文书法的书,这几年我看到很多,有些不得不说是垃圾。我们研究甲骨文这么长时间,居然看不懂有些人写出来的‘甲骨文’,因为是他们自造的‘甲骨文’。所以应强调返璞归真。贾书晟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宋镇豪对该著作以及相关研究团队的评价表达了与会专家一致的心声。

  作为贾书晟继2005年编著的国内甲骨文书法研究第一本专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之后在该领域作出的又一项重要贡献,《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书共分为《综论》《甲骨文常用字书体分类字编》《甲骨文书体分类拓片萃编》三卷。该套书在吸收了甲骨学界对卜辞分期断代和类组划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按类组对甲骨文不同书体的书法特征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组文字笔法、结体和章法特征,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对各组拓片和甲骨文常用字字形进行了精选,不仅为广大的甲骨文书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使用工具和学习途径,也为甲骨文书法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是沟通甲骨学与甲骨文书法两个领域的一次开创性研究。

  贾书晟介绍,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由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董作宾等首先开创了甲骨文笔墨书法这一领域之后,时至今日甲骨文书法已从甲骨学家转移到书法家手中。虽然都力图出新,但由于甲骨资料匮乏,限制了对甲骨文本身的熟悉和了解,加之近现代受外来美学思想的冲击和流行书风的影响,使甲骨文书法的创作离甲骨文的原汁原味越来越远。“由于历时二百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并不只是一种书体,学界已把不同书体的卜辞划分成不同的类组,分别以其中某一贞人的名字来命名。七年前在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王宇信根据甲骨文书法的发展现状,响亮提出‘甲骨文书法必须回归甲骨,再走出甲骨’的期待。这本书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酝酿动笔的。”贾书晟表示,正源于此,他集结了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这一众痴爱甲骨文书法艺术并矢志弘扬甲骨文化的志愿者团队,数年如一日,默默打捞着鲜为人识的艺海遗珠,也渴望为后来者点亮一束微光。

  “最艰难的路,就是捷径。”甲骨文冷门遇冷或许是注定的某种宿命,但正如曹定云此言,不畏艰难逆流而上是甲骨学和甲骨文书法研究艰难破题的必由之路。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