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烽火芳菲》:将中国人的勇敢、坚韧与爱传播出去

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博
0

  丹麦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执导中国影片——

  《烽火芳菲》:将中国人的勇敢、坚韧与爱传播出去

电影《烽火芳菲》剧照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轰炸东京。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寡妇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危险,英子却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虽然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由两度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丹麦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执导,刘亦菲、埃米尔·赫斯基、余少群等主演的电影《烽火芳菲》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主创团队汇集了7国电影人,剧本创作历时4年,前后修改20余次的影片,堪称一部精心打磨的力作。

  《烽火芳菲》根据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为鼓舞美国民众士气,下令轰炸东京。秘密轰炸任务执行后,因意外事故,64名美国飞行员迫降到中国境内,其中有56人被中国百姓救起并安全送回美国。此次救助事件使中国遭到了日本军队的疯狂报复,日军不仅发动了空袭、地面围剿屠杀,甚至发动了细菌战,近25万中国百姓遇害。据统计,此次日军对中国百姓的屠杀人数,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这样一个残酷的历史事件,吸引了比利·奥古斯特的关注。这位擅长深刻挖掘人性的导演,被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所打动,希望通过一部影片,证明“英雄不一定都出自战场”。为了拍好《烽火芳菲》,比利·奥古斯特多次到中国农村体验生活,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努力克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了解并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

  由《电影艺术》编辑部主办的电影《烽火芳菲》观摩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仲呈祥、向云驹、陆亮、徐阳、皇甫宜川、徐枫、李春利、高小立、胡建礼、朱玉卿、王纯等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部作品通过对战争中个体的细腻刻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具有较强的反战意义,此外影片也为中外电影人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身为评委会主席的比利·奥古斯特曾表示,自己希望在观众的耳边,用非常轻柔的声音为他们娓娓道来一段故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认为,《烽火芳菲》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比利·奥古斯特的创作风格。“这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文艺片。影片节奏舒缓,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戏剧性也不强,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咀嚼出其中的味道。”陆亮表示,《烽火芳菲》作为一部跨文化合作的影片,没有太多的违和感,“影片的故事和人物较为自然流畅,细节真实感人,导演没有拘泥于对普通异国恋情的描写,而是将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人性选择的高度,体现了其非凡的功力。”

  微信公众号“影视风向标”创始人胡建礼同样认为,《烽火芳菲》是一部具有思想内涵的文艺电影,整体风格客观、冷静、克制。“例如影片中正面人物的死亡过程,都十分干净利落,几乎没有情绪上的渲染,这与好莱坞式的煽情手法大相径庭。”胡建礼说,“也许观众不该以观看战争大片的心态去欣赏这部影片,而是要以一种更加平和的状态,去欣赏这部节奏舒缓、风格淡雅、极具内在张力的作品。”

  “《烽火芳菲》是站在正确的历史观立场,用审美的方式揭示人性的价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一位美国飞行员与一个中国普通女性,在共同反侵略的过程中相知、相识,自然而然地萌发了两性之间最高尚、最纯洁、最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影片能够将这种情感表现得如此丝丝入扣、韵味悠长,实在令人感动。”

  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烽火芳菲》为今后的中外电影人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电影需要推进更高端的国际合作,除了同好莱坞进行商业电影领域的合作,也应与充满艺术个性的文艺片导演展开合作。”饶曙光表示,“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要以我为主,但不能自以为是,我们要探索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以全球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理念、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人的勇敢、坚韧与爱传播出去,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