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林怀民编创作品《稻禾》亮相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云门舞集舞动大地颂歌

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 华
0

  “《稻禾》是秧苗,是谷粒,是稻穗,是根茎……是一步一脚印踩在泥泞中的脚,是握着镰刀的有力的手,是滴在田土中额头上的汗……”这是学者蒋勋眼里的舞蹈《稻禾》。由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林怀民编创,11月2日至5日亮相2017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演了一场舞者与稻禾的灵魂碰撞。

  《稻禾》灵感来自台湾著名米乡池上的田园风光与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演出以泥土、花粉、榖实、风、水、火等自然界因素为题起舞,配以池上稻米从初秧、结穗、收割、焚田到春水重新灌满田地的投射影像,将一方稻田四季的生命轮转娓娓道来,委婉喻示人生历程。辽远的台湾客家古调,西方歌剧高昂的咏叹调,池上本地录制的稻浪风涛、雷鸣雨声,共同构成了《稻禾》的音乐环境。在《稻禾》中,云门舞者仍旧以多年修习的内家拳与太极导引的身法呈现当代舞步,以对自己身体的高度掌控,来诉说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

  为筹备舞作《稻禾》,林怀民特别选择台湾池上稻米达人叶云忠的田,请摄影师用时两年,多次到池上蹲点,记录稻田的生命周期:从初秧,结穗,收割,焚田,到春水重新灌满田地。这些美丽非凡的实景影像经由舞蹈影像设计师以全景和特写交织的方式投射在舞台的天幕与地板上,营造出独特而炫目的舞蹈空间。

  创作过程中,林怀民还特意组织舞者亲赴池上稻田,与土地亲密接触,在稻田里参与农民生产劳作,舞者将这份独特的体验融汇于舞蹈创作中,使舞蹈呈现得愈发自然生动。“从上世纪70年代的《薪传》徒手‘插秧’,到上世纪90年代的《流浪者之歌》真米登场。兜兜转转,云门如今40岁了,我竟然又回到稻田。”林怀民说,他有“稻米情节”。

  林怀民介绍,云门舞集曾在池上的稻田边做了实景演出,观众是村里的农民。在一块割掉稻子的农田上搭起舞台,到处是随风起伏的金色稻浪,稻禾在风雨中吐纳,舞者在稻田的怀抱中起舞……舞者与天地、稻田融为一体,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三天的演出,两千观众顶着骄阳,或穿着雨衣观赏。林怀民说,如果问云门的舞者,他们最难忘的演出是什么,他们一定会说是池上的演出。“我一辈子都记得,有一位大娘在看完演出之后,拉着我的手说,林老师啊,演的什么我看不懂,但是我从头到尾都感动得不得了。”林怀民说,他在编舞的时候本就没有想要让谁懂,“看跳舞是稍息不是立正,当然更不是考试。如果你一定要看懂,或者看完要发表演说,这些是给自己太大的负担。能将池上的明亮美好透过舞蹈带给他们就足够了”。

  自2009年以一部飘逸灵动不失现代意识的《行草》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到2011年的《流浪者之歌》、2013年的《九歌》、2014年的《松烟》、2016年的《水月》,林怀民有计划地甄选带到国家大剧院的每个舞作,并在2012年至2015年间,让云门舞集二团以《云门新声》《断章》《来》等舞作来展现云门舞集的艺术传承与创新。纵观云门的舞蹈,要么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反映,要么是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创作主题,但是在林怀民看来,他们的舞蹈从来就不是所谓的高端艺术,而是接地气的生活。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