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文化理想和功德精神——摄影收藏与出版

时间:2017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迎新
0

  对于摄影收藏,在策划出版摄影收藏家泰瑞·贝内特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之前,我知之甚少。2010年,泰瑞到上海讲座,没想到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聊得非常投机。泰瑞对1840年到1879年中国早期摄影史如此丰富、详实、完整的史料研究和成果实为罕见和难得。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相继策划出版了中文版《中国摄影史1842-1860》《中国摄影史:西方摄影师1861-1879》《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师1844-1879》。出版社将这三本书定位为基于中国早期摄影史脉络的收藏和史论,选择了精美的装帧和上乘的印刷。不仅成为学者也成为影像收藏爱好者热捧的图书,相继再版。

  泰瑞最早的兴趣是收集古书,书中的照片让他转移了爱好,遂痴迷于影像。他最初收藏朝鲜和日本的早期照片,相继出版了《早期日本影像》《早期朝鲜影像》。之后30年间,他对1840年到1879年中国影像的专注收集,使他成为世界收藏早期中国影像最多的收藏家。从收藏到研究,再从研究至出版,最后将藏品完整出售,这一过程像是一个涅槃的过程。

  在伦敦,泰瑞曾带我去大英图书馆等地看中国早期影像藏品,并到他的私人藏品库房参观,还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了相关收藏中国早期影像的机构,希望我们去查阅。记得那天一早伦敦的天气晴朗,看到带着雨伞、穿着风衣的泰瑞时,我们还暗中窃笑这是一个古板的英国绅士,但中午一出大英图书馆就遇上了大雨,我们不得不买下大英图书馆价格不菲的雨伞,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英国绅士的严谨认真。在他的收藏和图书中,更能体会到他对收藏痴迷的程度,执着的精神,细致的史料收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多数影像收藏家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寻觅、购买、考证的过程,能拿来出版实属读者的幸事。当然,出版也成为收藏者对藏品自我策展的过程,成为确定藏品学术地位的一种途径或是认定其摄影史地位和价值的手段,并最终被机构收藏的途径。泰瑞系列图书的出版就基于他多年的收藏和史料研究,为1840年到1879年尚未全面梳理的中国早期摄影史进行了考证,为收藏者们提供了历史依据,甚至通过泰瑞的研究找出了之前不能认定身份的照片的拍摄年代和不为人知的拍摄者。同时,其所构建的摄影史也为这个时期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提供了史料证据,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中国收藏家仝冰雪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照相馆史》也是一次从收藏、学术研究到出版的成功之旅。从185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照相馆大量的相关影像收藏和一手史料的收集、考证,到历史观点的建立,该书填补了中国在摄影照相馆史的空白,因此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另一位著名收藏家靳宏伟对于20世纪世界摄影大师作品的海量收藏,则呈现了西方的摄影收藏脉络和逻辑,体现了世界摄影史脉络和维度中对摄影家的收藏认定。得到靳宏伟先生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出版了《触摸经典——二十世纪世界摄影大师原作》,选择了靳宏伟收藏的127位世界摄影大师的175幅原作。当年恰逢摄影术发明175周年,我们同时于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在中华世纪坛策划了大规模的原作展。

  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佩斯/麦吉尔画廊的老板彼得·麦吉尔曾表示,他一直设法展示那些从整体上推动摄影进程的作品,“作品一定要和艺术史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和其他媒介一同推动艺术史的发展”,在靳宏伟的收藏中我们能看到同样的思路。

  基于靳宏伟对活跃在艺术领域的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的收藏,我们再次联手,出版了另外一本有关原作收藏的书,同样命名为《触摸经典》。该书对中国当代摄影家做了一个梳理,选择了在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有收藏,或在拍卖市场与交易活跃的前35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的100幅原作。这种挑选的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现实,但就当代艺术家来讲,尚没有摄影史定位,收藏的判断比较容易来自艺术馆、博物馆和拍卖记录的认定,当然,收藏者卓越的艺术判断也尤为重要。

  摄影作品的收藏从某种意义上更广泛。以断代史角度切入的历史影像收藏需要更痴迷、执着和严谨的学者精神,以类型史角度切入的收藏更显收藏者的偏好和好学。对摄影家作品的收藏除了爱好和欣赏,对其在摄影史中的定位、作品颠覆精神的判断,或是摄影家身世的洞察也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业内一直众说纷纭:什么是原作、收藏标准如何确立、照片价值判断标准……中国对于摄影家收藏的价值判定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其实并不都来自于对原作的判定或是技术标准,最大的困难乃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对摄影家及其作品在艺术史位置和价值的意义与定位的缺失。在摄影进入中国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公立博物馆和美术馆一直将摄影收藏定义为历史资料照片档案库,没有摄影收藏体系,没有把摄影家的作品当作艺术品收藏和推广,没有认识到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公共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摄影艺术收藏、学术和价值体系定位的缺失,使中国摄影史的梳理变得艰难,因此,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在收藏定位上显得章法全无。而近年来进入到世界当代艺术范畴的中国摄影家大多是通过国外的收藏机构、艺术馆、博物馆的收藏,确定了他们的影响和地位。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自2006年成立影像部,经过十余年的坎坷实践,不仅产生了从250万元到2000万元的摄影收藏市场价值,更为中国影像的挖掘、发现和抢救、艺术价值定位做出了贡献。在和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李欣谈起出版第一本中国影像收藏和投资的图书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这对中国的收藏和出版都是有价值的尝试。如她所讲,“是希望填补中国摄影收藏类图书的空白,全面而清晰地呈现中国摄影收藏的现状、发展过程和重要节点,为构建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我还想说,《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一书首次全面披露了华辰影像十年来在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实践案例,首次对中国新兴影像艺术馆和藏家进行了全面介绍,首次对影像艺术进行收藏分类和标准系统梳理,并汇集了学者专家和藏家对收藏从学理到市场的全面阐述,是一次充满文化理想和功德精神的实践。

  中国摄影史系列图书史料丰富,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