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民族歌剧《金沙江畔》:采风所得是灵魂一般的存在

时间:2017年07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高艳鸽
0

  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打造的原创民族歌剧《金沙江畔》,将于7月28日至8月2日进行首轮演出。在歌剧《金沙江畔》排练期间,国家大剧院于7月11日举办了该剧的赏听会。该剧作曲雷蕾和音乐指导黄小曼,以及主演王凯、王泽南、王喆、王丽达、刘珊、关致京、王宏尧等亮相赏听会。赏听会上,演员们演唱了《一条大江》《断炊粮》《没来得及告别》《老谭,你就这样走了》《淡蓝的心湖》《格桑花》等唱段,雷蕾和黄小曼针对每个唱段解读剧情,并介绍了创作构思。

  在黄小曼看来,一部新歌剧的诞生,就像一个新生儿的出生。“孩子小时候的样子,和他慢慢长大以后的样子,会有一些不同。剧作家和作曲家写出了文字和旋律,是一度创作,演员演绎时会重新塑造,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是二度创作。”作为歌剧《金沙江畔》的音乐指导,黄小曼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和演员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歌剧的音乐是核心,如果演员们没有把音乐消化了,最后出来的东西会不知所云,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演员只有理解了作品,在台上才能解放。”

  如今,在距离首演还有将近半个月时,黄小曼看着演员们对每个唱段的演绎,感到他们“离那个即将要登上的歌剧舞台很近很近了”。导赏会也是剧中主要角色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包括男主角金明、女主角卓玛,以及桑吉、金秀和反派人物仇万里等。《金沙江畔》是一部旋律化很强的歌剧,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和中国戏曲元素,这让黄小曼听起来有一种亲近感,“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要用中国的旋律,去讲中国的故事”。

  为了创作这部讲述几十年前红军和康巴藏族同胞军民鱼水情的歌剧,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创作之初,雷蕾、该剧导演廖向红和主创团队曾赴迪庆藏族聚居区,寻找具有康巴藏族特色的音乐素材。当雷蕾循着英雄的足迹登上迪庆海拔4500米的雪山时,“真正感受到雪山的神圣和红军的崇高如此和谐地融合,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这次采风,雷蕾在当地搜集了大量的音乐素材。这些风格浓郁的康巴藏族音乐元素和当地人传唱的一些小曲,在她看来是“最珍贵最闪光的音乐”,“是灵魂一般的存在”,她将它们融入了歌剧《金沙江畔》的创作中。全程陪她在藏族聚居区采风的迪庆文工团副团长达摩鲁卓,曾给她唱了一首当地的歌谣,它带出了他关于童年的记忆,因为这是小时候母亲在地里干活时唱的康巴民歌。雷蕾以它为创作素材,将其献给了歌剧中正直、勇敢、美丽的女主角卓玛。

  歌剧《金沙江畔》中,卓玛有一个唱段是《格桑花》:“一阵阵温暖和煦的春风吹过,千万年的冰河也会悄悄消融。即便白雪覆盖的荒野,格桑花儿也会开得灿烂如云。”这个唱段是雷蕾根据一首康巴藏族民歌创作的。卓玛对红军起初是仇恨和怀疑的,随着剧情进展,红军的谭政委、卫生队长金秀、炊事班长金永德相继为保护藏族同胞而牺牲,卓玛深受感动,内心的冰雪逐渐消融。雷蕾介绍,这个唱段的前两句比较平静,是稍加变化的藏族民歌,后两句是八度的大幅度旋律,情绪更加热情激荡,很好地展现出卓玛对红军情感的转变,由恨到敬,由敬到爱。

  除了康巴藏族的音乐元素,雷蕾也在剧中运用了江西地区的民间音乐。比如,在金秀的唱段《老谭,你就这样走了》中,她运用了江西音乐的素材。在获知丈夫谭政委为保护藏族群众牺牲的消息后,刚生下孩子的金秀难掩悲伤,用女中音的声部在咏叹调中发出“你怎么就这样走了”的追问。

  “谭政委和金秀从江西上路,家乡的山歌一直伴随着他们。”雷蕾介绍,为了挖掘金秀此刻的内心情感,她用了极限的手段,让女中音在两个八度内一气呵成,情感大起大落,表达了金秀的悲痛、愤怒和崇高的信念,以及革命到底的决心。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