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公平?不公平?

时间:2017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今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题列出了12个关键词,命题者要求考生从中选择3个来作文,其中包括“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词汇。一中学老师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同样,高考命题也要以人为本。这道涉及“共享单车”的作文题的命制却显得目中无“人”,尤其是对农村考生极为不公平。由于这道题很难让考生有感而发,只能靠“想象力”加以拼凑,写作内容难免“假大空”。

  新浪微博网友

  @言叶之庭cy

  这其实是过分解读,对号入座。农村考生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虽不能亲眼见到,但他们可以通过媒体,譬如手机等通讯工具来了解,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考生也可以通过《新闻联播》等途径去了解。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农村学子不了解时事热点,那出题者以及当前的教育是否都存在失误的地方?

  @冠一同学

  只有亲自骑过共享单车的人才会更了解它,那些农村的考生也许只在新闻里看过甚至有一部分连新闻都看不了的,无法理解共享单车的真正含义,所以确实不公平。

  @loveqwyy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平等的也是不平等的,就人论人就事论事,无论是共享单车偏于城市学生,还是丝瓜藤和肉豆须偏于农村学生,一件件矛盾的事情无不引领着当代教育朝着更优化更平等的方向发展。

  今日头条客户端用户

  @翩然梦中蝶1

  诚然,“共享单车”的设立主要是面向城市,农村学生确实很难有机会接触,但“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农村学生通过网络或者电视便可以了解到。而且从考题的设置来说,可供选择的关键词还有: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有感触的关键词来进行作文构思,这是一道开放性且能体现考生知识储备、综合素养的考题。所以说,“这道题目的命制是目中无‘人’的体现,尤其对农村考生极为不公”这一说法实有以偏概全之嫌,不科学。

  环球TIME客户端用户

  @王爷

  若不了解共享单车可以选择别的,那么列举的12个词汇是否最值得一写的就是“美丽乡村”了?如何与别的关键词搭配并写出新意亦非易事。尤其是尚未脱贫或虽已脱贫但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考生,面对某些关键词,看过却不了解,或者根本没有看过了解过,就会导致考生非但没有写作的冲动,反倒会产生一种差异性的自卑感,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唱高调”。因此我认为出题者确实有失偏颇。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