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虎丘不断四时花

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袁恒雷
0

  明清时期,虎丘和山塘一带花农特多,除进行自产自销外,同时还是一个花卉的跨省际的交易市场,更多的花卉品种和更充分的花卉货源,保证了虎丘花卉的四时不断。《清嘉录·卷六》这样记叙:“珠兰、茉莉花来自他省,熏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珠兰,辄取其子,号为‘撇梗’。茉莉花,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花’。花蕊之连蒂者,专供妇女簪戴。虎丘花农,盛以马头篮,沿门叫鬻,谓之‘戴花’。零红碎绿,五色鲜浓,四时照映于市,不独此二花也。至于春之玫瑰、膏子花,夏之白荷花,秋之木樨花,为居人和糖、舂膏、酿酒、钓露诸般之需。百花之和本卖者,辄举其器,号为‘盆景’。折枝为瓶洗赏玩者,俗呼‘供花’。”

  外省来的多以江西为多,这种长途跋涉的花卉交易买卖,在明末就已具相当规模,明人王稚登的《虎丘花市茉莉曲》,具体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况:

  “赣州船子两头尖,茉莉初来价便添。公子豪华不惜钱,买花只拣齐屋檐。”“卖花伧父笑吴儿,一本千钱亦太痴。侬在广州城里住,家家茉莉尽编篱。”“章江茉莉贡江兰,夹竹桃花不耐寒。三种尽非吴地有,一年一度买来看。”

  王稚登字百伯,先世江阴人,少时从父居虎丘山塘半偈庵,晚年筑室城内锦帆泾。万历时曾昭修国史。擅诗书画,于文征明后领袖吴中文坛,有《王百伯全集》存世。

  这三首绝句选自他的《三吴采风类记》,“赣州”在明代为府,治所即是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那里盛产花树。明朝周文华《圃史》载:“茉莉花等花树,今江东及吴地所有,皆从江西载来,唯赣州者尤佳。舟行路远,率用磐糠入盆底,取盆轻易。”这种两头尖的船适宜装花运花,由于是远方来的美丽花卉,又逢上一个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姑苏花市,其价钱自是添了又添,因为人们多爱新鲜的东西。姑苏这“最是红尘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公子小姐当然“不惜钱”,所以买起花来也是蔚为壮观,专挑大花树买。

  第二首前两句极写花事之盛。“伧父”,亦作“伧夫”,指鄙夫、粗野汉。陆游《老学庵笔记》有言:“南朝谓北人曰伧父。”“吴儿”即是吴中的少年。“一本千钱”,在山塘花市上,外省运进来的有一种花篮,里面盛茉莉等鲜花,中嵌磁盂,可燃灯或养鱼,号称价值千钱。远来的“伧父”看到吴中的少年不惜花如此大的价钱买在他们眼中不值钱的花,他们怎么能不偷笑呢。

  第三首的第一句明显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如同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漳江茉莉贡江兰”即是说明两地均盛产茉莉花与兰花。漳江在江西省的南部,流往广东大庾岭,贡江流往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两江汇合处的赣江,就是盛产花树的地方。夹竹桃是喜热性的植物,而当时这三种花吴中地区还没有自己产出,所以只好每年都从更南的地方“进口”。

  当时,阊门外的山塘、虎丘以及通往枫桥的十里水路,帆樯云集,米船主要泊汇在上津桥、枫桥一线,而花船则舣塞在山塘河,所谓“花船尽泊虎丘山”。清代画家兼诗人蒋宝龄《吴门竹枝词》也说:“苹末风微六月凉,画船衔尾泊山塘。广南花到江南卖,帘内珠兰茉莉香。”

  这样繁忙的局面,到清代中后期依然没有太多的改变,珠兰、茉莉等来自闽、粤南方的热带花卉,它的市场需求为苏州人所了解后,因而也迅速移栽成功,珠兰、茉莉、白兰、玳玳成为苏州著名的地方土特产。到这个时候,吴地有了自己钟爱的花卉,也就不用花那些冤枉钱了。

(编辑:杨玳婻)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