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网友论语文课文

时间:2017年04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由《爱迪生救妈妈》引发的语文教材中“假课文”事件近期备受关注。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假课文”又引出“水课文”——语文教材文化含量不足、中华文化精髓不足,让很多语文教材有了“白开水”似的观感。

  澎湃新闻客户端网友

  @estherfan

  学校的语文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语文课文的选择既应与时俱进、符合当下学生的特点,也应选择高品质的优质内容,并在其中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浪微博网友

  @露丝独特

  语文教材作为国家母语教学的范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最好用真实的故事、朴实的道理、平实的语言,展现“真道理”,不能明显违背人们的生活常识,不能愚弄大众的智商,不能误导孩子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假课文引来热烈的讨论甚至质疑、批评,不足为奇。

  @芳心云天

  语文教材搞杜撰,有悖教义易跑偏,课文内容要严谨,教材理应严把关。倘若课文掺了“水”,误人子弟价值观,虽有教义假课文,也应纠错加严管。

  @万里箐空

  语文教材不同于新闻、历史,是一种教育工具,是师生课堂互动的载体,关键要看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本身是否具有正能量,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教育意义,是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价值观,能否给孩子们做人做事、为人处世以启迪。

  今日头条客户端网友

  @马建阳

  不管怎么说,不主张语文教材给后人提供造假的思维和素材。教材审定专家们要勇敢承认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和专家在编写和审定教材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洋洋的帅爹

  课本的意义是教育,篡改历史来杜撰课文有种欺骗的感觉,就像小时候一直把《三国演义》当史书看,长大后才知道是小说,可是有些东西已经印在脑子里甩不掉了。

(编辑:秦兰珺)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