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为诗歌插上翅膀,让诗句飞进心田

时间:2017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向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授牌,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虹云、郭凯敏等出席授牌仪式。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一桌、一椅,一袭红衣如烛火般的舞者,映衬着一身长衫声情并茂的吟诵人,或低吟浅诵,或慷慨激昂,当最后那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铿锵而落时,台下掌声雷鸣一片。这一幕是3月15日在京举行的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授牌仪式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孙星和青年舞蹈家汪凡共同完成的诗歌朗诵表演闻一多的《红烛》。活动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向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团长、著名朗诵家瞿弦和授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诗歌网地方频道代表出席,朗诵艺术家虹云、梁艳、长啸、周宇、张筠英、曲敬国、刘鹏、郭凯敏、刘纪宏、孙星、胡乐民、雷凌等参加仪式。

  作为中国作协重要的诗歌互联网阵地,中国诗歌网自2015年正式上线以来,累计注册约7万会员,拥有数十万微信粉丝,迅速成为同类网站中最具权威性且影响与传播广泛的诗歌互联网出版平台。据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介绍,在过去一年中,中国诗歌网的注册诗人、诗歌发表数量、访问人数、页面浏览量等都实现爆发式增长,成立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频道,以及校园诗人、军旅诗人、女性诗人等行业频道,为推动诗歌创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天有几万首诗在中国诗歌网这个平台上,这是量,但我们还要讲究质。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这么热?因为大家看不到今天的好诗,所以大家愿意回到经典。我觉得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不是今天没有好诗,是今天的诗再好,人们也不认。所以,为了中国今天的诗歌能像当年唐诗宋词那样传诵,今天的诗歌要阅读,要传诵。谁来阅读?谁来传诵?我们自己也可以!”谈及为什么要成立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该艺术团的发起人何建明如是表达其成立艺术团的匠心所在。

  何建明以朗读自己创作的《父亲的体温》时,曾让自己与听众动容为例,来说明朗诵的意义。“虽然我的普通话并不好,但如果把文字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语言表达,都会更深地触动内心情感,尤其是自己写的诗会更有感情。记得我父亲临去世前,浑身上下疼得没办法,赶到病榻前的我看着不知怎么办,我扶他,他说疼,我用其他方式他又吃不消,我翻来覆去想了一个办法,让他躺在我的背上,我的背蜷曲成45度角,我问他,怎么样?行不行?他没有声音,旁边的母亲说,他睡着了。多少天啊!他没有睡着过,可在我的背上,他睡着了,那一刻,我感到特别幸福,因为这是我作为儿子唯一可以给他做的一点事!那时,我觉得这是我们何氏两代人的传承,生命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两个男人之间的传承,这就是我朗读那一段文字的深切感受。”

  当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在众多娱乐节目的喧嚣中脱颖而出并广受好评,有如躁动焦虑的生活中的一股清流,让人看到人文精神的某种复苏。对此,何建明深有感触。“为什么《朗读者》大家那么喜欢?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现象,今天的社会,文化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什么是文化?有人说文化就是文化人的事,不是这样,文化是所有人的事业,我们普通人只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好,我认为就是一种文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何建明是全民阅读的提案者之一。他坦言,“我们花了五年时间,推动全民阅读从个人愿望成为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今年的报告中还强调‘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进入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时代。”何建明表示,文学是文字来表达的。今天,我们的文字应传诵、传播。在他看来,刚刚成立的由瞿弦和等著名朗诵家加盟的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对于繁荣我国诗歌艺术事业、促进诗歌创作、提升网站的品质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中国诗歌网这个综合、跨界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可以用吟诵、歌唱、伴舞、对诵、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和传播,不仅可以吟诵经典作品,还可以将最新创作的诗歌传达给大众。诗歌创作出来后,读者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感受到诗的魅力,而朗诵者要把诗句融于自己的心灵,再通过自己的演绎,把诗句送到观众的心灵,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诗句的升华会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且对诗的普及有所裨益。”瞿弦和介绍,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的成员都是来自播音主持界、演艺界、影视戏剧界的知名艺术家,都对诗歌怀有炽烈的热爱,具有十分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朗诵技巧。“我相信通过中国诗歌网朗诵艺术团线上与线下的演出,能让诗歌更接地气,不断把优秀诗作推向社会大众,努力为诗歌插上翅膀,让诗句飞进人们心田!”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