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华文艺应该把什么样的影像投射到人类星空?

时间:2017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廖 奔
0

  中华文艺应该把什么样的影像投射到人类星空?

  ——关于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能有效作用于当时的社会精神,对于民众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引导力、情感升华力和情绪感染力,因而或彰显幽微或潜移默化地引领和影响着时代心理。优秀文艺作品作用于国家层面则凝聚民心、提振士气、增强向心力,作用于社会层面则激励上进、纯化风习、氤氲祥和气,作用于个人层面则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诗言志。时代性的文艺作品总是集中了全民的理智与情感,总括了当下的审美趋势,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脉搏与心声。古希腊悲剧映现了雅典人崇尚英雄挑战命运的精神与无法战胜自然力的心理矛盾,文艺复兴呼唤了神权桎梏下人性的觉醒与复苏,启蒙主义文学成为人的理性自觉的先声,浩瀚的唐诗是盛世文学留给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五四新文艺则是启唤民智救亡图存昭示出中国新前景的激越鼓声。今天走在复兴大道上的21世纪中华文艺,应该把什么样的影像投射到人类星空?我对此有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为什么说文化繁荣是复兴的基础?当前时代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文艺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从近代屈辱中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先后经历了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独立自主、加快发展几个阶段。改革开放给21世纪的中国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人民心底也在强烈期盼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古国文明的中华文化能够浴火重生。这就是时代心声,这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柔韧与刚强,使之从传统血脉和历史基因中摄取底气,从久远记忆和百年挣扎中锻铸斗志,从迅速上升和力量爆发中控驭心智。

  文化是基因、血脉、历史烙印、民族记忆、当下创造力和蓬勃度的一整个精神物质融合体,它决定了一个国家心胸的深度与厚度,也决定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量和质量。国家富强不仅体现为国力上升,民族鼎盛也不仅体现为民族繁兴,任何一个人类文明发展阶段都是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包括文化量的极大积累和存储。尤其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都是文化而非霸权的辉煌,三代、汉唐的维度都指向民风淳厚、文化繁荣的坐标。中华智慧自古以来都极为重视累积和增修文化厚度,历来反对好大喜功式的穷兵黩武。

  

  社会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文艺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我们这些老子和孔子的后裔、历史辉煌的创造者,这个有着悠久文明而又在现代社会转折中起死回生的泱泱大国,这个日益走向世界和影响全球的主权国家与民族,她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对于人类文明前景有着自己怎样的理解和憧憬?能否为今天的世界提供新的精神助推?把握住这些,就触到了中国精神的脉动。

  文化认同成为现代世界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缺乏文化认同就产生理解歧义,导致猜忌、挑衅、攻击、毁灭,一个缺乏文化认同的国家必然走向分裂和衰败,一个缺乏文化认同的世界必然陷入混乱和无序。能否使全国人民以及全球民众在不同层次上构成文化认同感,这是崛起的中国应有的文化担当和文艺使命。

  三

  当下文艺界,存在着哪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应如何纠正或避免?

  当下中国文艺遭遇的是一个从未经历的生态环境,全球化浪潮与媒体革命的共振结构出斑斓变幻的现代商业社会,资本为王造成文艺价值观扭曲,市场导向成为某些创作的唯一鹄底,唯利润马首是瞻派生出倾仄的创作功利,谄媚俗众心理支配了相当的创作走势,迎合国内与世界不同公众口味成为一些人的嗜好,这些都搅浑了文艺作品的纯净性、高尚性和精神性,催生出文艺创作的浮躁心态。当下的创作浮躁既体现在作者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中大奖心态,又体现为作品的脱离现实土壤、缺乏想象力和缝补拼凑。它们成为文艺创作走向成功的拦路虎,也透视出我们国民仍然欠缺的理性程度和成熟水平,这与世界性中国的应有形象构成较大反差。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