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国文联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时间:2017年03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明确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2月23日,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对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征求意见建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主持座谈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以及万建中、叶舒宪、刘华、吴元新、邱运华、苑利、程建军等中国民协主席团成员和刘锡诚、朝戈金、萧放等民间文艺家与会,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并围绕大系出版工程的实施方式、编纂体例等进行深入交流。

  ——编 者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聚力实施好大系出版工程

  ——在中国文联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赵 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1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非常重要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公布后,在全国文化界、文学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社会口碑非常好。《意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对传承发展工程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都做出了重要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一篇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这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规划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有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具体任务是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在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原创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保留珍贵鲜活的记忆。《意见》明确该重点项目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共同研究如何组织实施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请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向在座的专家、文艺家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为推动实施“大系出版工程”、聚力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贡献力量。这里我想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要深刻领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努力担负起“大系出版工程”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近年来,中国文联会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艺工程,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作、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梅花奖数字戏曲片拍摄工程、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中华文明影像志工程、中国民间艺术精品译介工程、中国艺术名家评传出版工程、翰墨薪传工程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实践活动,包括“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创作活动、“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文艺实践活动、“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还有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推荐活动等等,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追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这次中央专门印发文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文艺实践、文艺活动、文艺人才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各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精心策划实施“大系出版工程”和振兴传统民间工艺工程,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大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出版物的扶持力度,做好戏曲传承保护工作,推进戏曲、书法等高雅艺术进校园。要积极宣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对外交流合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大系出版工程”是一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也是一项中国民间文学遗产抢救保护与传承创新工程,这是中央交给中国文联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任务,充分体现中央对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团结动员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共同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大系出版工程”,全力以赴完成这项重大建设任务。我们深信,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间文艺家的鼎力支持,有各级政府和方方面面给予的帮助,有民协几十年来的工作积累和经验,我们一定会有自信、有底气、有能力做好这项重大工程。

  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大系出版工程”的正确方向。把握好正确方向,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劳动创造的丰厚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社会启迪,是我们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之源,所以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大系出版工程”,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坚持“两创”方针,实施好“大系出版工程”,关键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民间文学和当今文化建设的关系,要把理论研究和学术总结放到重要位置,坚持交流互见、开放包容,不断赋予民间文学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特别强调,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民间文艺的发展规律、编纂出版工作的发展规律,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防止和克服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功利化、庸俗化、简单化。我们要继承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优良传统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科学精神,按照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开展工作,把从田野调查中积累和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以及研究中形成的学术思想,作为提升工程质量的新理念新经验,以示范本、示范卷和示范作促进和带动项目的开展,实现“大系出版工程”与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的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编纂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人文思想的精彩纷呈的民间文学文本。三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审美观。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系出版工程,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民间文学传统。要积极倡导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追求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要浓墨重彩地塑造英雄。二是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实施“大系出版工程”同样离不开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的看清世界、认识自己、看透生活。历史也是智者,同历史对话,使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来呈现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历知当世,传之后人。三是坚持正确的审美观。我们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在搜集整理编纂出版过程中,善于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结合好、运用好,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始终坚持深入民间、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勇于创新,精益求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大系出版工程”。

  民间文学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也是深厚的文化血脉关系,它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总书记还强调,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民间文学故事浩瀚无比,有些题材虽小,但其中有人物、有情感、有哲理、有精神、有骨气。要坚定德在民间、艺在民间、文在民间的信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表达形式,让民间文艺回到“衣袍之地”。我们要坚持创新创造、精益求精,要克服浮躁心态、急功近利,要自觉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出版质量,作为我们的自觉追求,用高度敬业的精神实施好这个工程。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们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编纂出版工程的全过程,要尊重原创,不断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工夫,让遴选汇编的民间文学作品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不仅要抓紧抢救整理,还要用数字化手段来进行保存和传播。希望我们把目光放得再远一些,工作再扎实一些。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民间文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数十亿字民间文艺资料的积累与储备,数十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既是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大系出版工程”的基础性资源和传统优势,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充分尊重前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劳动成果,进一步凝聚共识、精耕细作,不断书写出中国民间文学新的辉煌。

  四、要精心组织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落实责任主体,汇聚大批优秀人才,力争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传世之作。

  文联和民协既要依靠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更要紧紧依靠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勠力同心、精诚合作。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规划设计。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要把握好编纂出版的导向原则和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要组织精兵强将,会聚各方面人才,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出版工程资料浩如烟海,既要有明确阶段性进展,又要持续推出阶段性成果,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支持这项工程。我们要把任务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充分调动各级文联、各级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位民间文艺家的积极性,包括汇聚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力量,创造一切条件,落实资金保障,共同推进“大系出版工程”的实施。通过实施这项重点工程,努力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精品力作,推出一大批民间文艺学科的带头人和新生力量,为推动民间文艺长期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勇挑时代重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确保经典性和科学性

  □ 陈建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传递弘扬中华人文传统和中华美学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延续下去,影响和引导人民群众的生活。实施这个工程首先要立足于经典,立足于当今的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来自民间的、鲜活的、经典的东西作为保障,文化自信就没有源头活水。因此,尽管已有《三套集成》这样的成果,中央还同意由中国文联牵头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并作为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思想意图。大系出版工程首先要确保经典性,遴选出民间文学各个门类当中的经典作品,成为供人们学习研究的范本;其次要有科学性,要通过专家甄别筛选出符合中华人文精神的民间文学作品,要在国家层面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集思广益,做好顶层设计,列出具体标准,明确操作规范,全力以赴做好这项重大的文化工程。

  发挥优势 完成使命

  □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承前启后、正逢其时的历史工程。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列为国策,这是我们发展民间文艺事业、推动大系出版工程的重要指导和遵循,也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民协的文献资源优势,全面梳理中国民协和地方民协在民间文学资料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方面的丰富资料,并进一步查遗补缺,做好数字化工作,夯实文献基础。中国民协有成立60多年来文献资料的积累基础,在冯骥才主席的带领下,又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对60年来采集的民间文学资料进行了数字化抢救和整理,到目前,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已形成了11000余册、约18亿字资料,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其中50%经过了数字化转化。从三套集成到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是几代民间文艺家辛勤工作的历史性成果。中国民协有学术积累的传统,有几十年的调研成果,有数字化的基础资源,这些都是出版工程的底子,是重要基础资料。

  第二,我们要充分发挥民协的专家学者优势、学术研究优势,把握民间文学实质,尊重民间文学规律,体现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把握生活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内涵,科学系统地开展编纂工作。我们要汲取三套集成的普查编纂成果和组织协调经验,吸收民间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借鉴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的方法和经验,全面深刻地把握民间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认真做好编纂工作。

  第三,我们要充分发挥民协的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科学规划,积极协调,调动全国民协的积极性,落实国内高水平编辑出版机构提前介入,做好编辑出版配套工作,推进出版工程落地落实,将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库建设和编辑出版,为全民族留下一代代人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留下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在中国文联的组织领导下,计划组成总编纂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工作协调委员会。民协首先要做好工作协调,在总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协调各个层面的编纂工作,落实出版机构编辑出版事项,以及对应的数据库建设和资金管理等项工作。出版工程的各项工作力争做到科学规范、严谨有序、优质高效,争取做到工作一流,编纂一流,成果一流。

  发言摘登

  冯骥才(中国民协名誉主席):

  中国5000多年农耕文明形成的口头文学非常深厚璀璨,直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的形象表达和最佳载体。在国家层面大力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责无旁贷。大系出版工程和我们目前正在不断深化的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标的不一样,执行标准也不一样。数字化工程目前已形成近20亿字的资料,它的一级分类为九类,包括史诗、长诗、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歌谣、说唱、小戏。毫无疑问,大系应该是选本,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民间文学《诗经》就是选本,《三套集成》也是选本,选本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要传之后世的出版物来说,分类必须科学,选择必须要精当,文字上必须严格,这都是非常难的。我们要按照出版要求,重新制定标准,统一评定甄选,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我们可以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他们亲近自己的民间文学,更能达到文化的传承。

  刘锡诚(中国文联研究员):

  中国民协作为以民间文学搜集研究保护为主要业务指向的专业社团,承担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的光荣任务。大系应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起至2025年止历年搜集采录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总汇,可参考赵家璧主编、丁景唐、王蒙和王元化先后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与周扬顾问、陈荒煤总主编、冯牧、李庚副总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的分辑原则。按民间文学体裁,可设置如下分卷:(1)神话传说卷,(2)民间故事卷,(3)歌谣卷,(4)叙事诗卷,(5)史诗卷,(6)民间小戏卷,(7)谚语俗语卷,(8)宝卷卷,(9)谜语灯谜卷,(10)调查报告卷,(11)理论建设卷,(12)民间文学运动与论争卷。要适时成立全国总编委会,设立总主编,副总主编,各卷主编负责编辑工作,同时设立总编委会办公室负责实际执行普查和编纂工作。

  杨亮才(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原社长):

  以中央的名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印发文件,这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说明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我感到非常受鼓舞。文件中提到的不少项目是属于中国民协的工作范围,作为中国民协的一名老同志,我感到特别亲切。我们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没有理由不好好干。我们一定要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组织好全国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举全国之力,把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做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建议出版工程可以从民间民族史诗开始,这样影响一定很大。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

  我建议出版工程不仅是纸质出版还必须包括电子版这样比较新型的样态,与原来的数字化工程也有所衔接。民间文学是汪洋大海,如何体现审美趋向、历史积淀与文化要素,选本的意义很重要。以藏族史诗《格萨尔》为例,现在藏族大大小小各种地方的本子,不同演唱艺人的本子,藏文的加起来超过一百种。蒙古“格萨尔”也是如此。有外国人最初着手搜集的一百多年前的本子,今天认为是学术上的经典,能否印到我们的大系中?建议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尽快成立总编纂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把边界划清楚,主要问题弄清楚,就会事半功倍。不要试图做一个完美的民间文学大系,只能说今天的认识水平,学界反思的水平,搜集资料的水平,誊写和翻译的水平,在这个大系中得到了大致的反映,这才是务实的态度。

  曹保明(中国民协顾问):

  第一要成立资料梳理组。把中国民协过去60多年留存的大量原始资料做统一整理、分类和录入工作。第二要成立田野考察组,设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卷。2017年起,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以1931年东北白山黑水直面法西斯的侵略作为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大系出版工程要承担起重新书写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光要把传统的东西重新整理,还一定要有新的抗战卷,这也是整体工程的亮点。这两组齐头并进,必须在头一年拿出点样板来,找一些选题,责任到人。

  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第一个建议,大系出版工程应该设计两种版本,一个是文字的,一个是音像的。只是书面文字,不足以全面反映民间文学的现实状态,有了音像资料,很多民间艺人表演的声调、神态和形体与现场的语境,可以得到全息保存。第二个建议,要强调原创性的文献,大系要尽量避免重复出版,应该着眼于那些没有正式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第三个建议,要充分利用已经完成的第一期数字化工程的成果。比如,能不能把县卷本列为第一批出版成果?第四个建议,要充分发挥地方民协的作用,通过这个工程在民间文学队伍建设方面发挥强大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陈泳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大系必须注重两个特性:一是经典性。貌似除了四大爱情传说,民间文学没有多少经典故事了。经典都是打造出来的,不是自然生成的,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搞得很好,可以一边不断完善,一边充分利用,比如召集专家圈定几个故事类型,呈现已有的典型作品,并且附上相关历史文献、民俗调查等。二是科学性。许多学者都有专门的定点调查,他们手里有相当多的科学记录本,数据库里面还没有囊括,一般来说其科学性比大范围的普查质量高得多。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出版工程不是孤立的,应该跟其他文化工程联系和对接起来,对以前民间文学工作当中的一些遗漏,可以借助这次大系出版工程来弥补缺憾,填补空白。比如,过去在三套集成的工作中,传承人讲述的过程、讲述的历史,也就是民间传承史、生活史记录得很少,大系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弥补,至少对健在的重要传承人做个人生活史的记录,这样读者就能在文学大系里看到人的活动以及传统生活方式如何演变发展的过程。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民间文学缺乏像《格林童话》一样的经典著作呢?出版工程的实施,应该是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在以往大量调查成果之上,从选本工作入手,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民间文学经典大系,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切切实实的贡献。我们要认真思考大系出版工程与三套集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有什么样的异同,大系是在《三套集成》基础上的精编还是补充?对于调查我认为应该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而不是大规模地铺开,因为这种撒网式的调查,其实是对以往工作的重复,而且也可能达不到三套集成时期的效果。我建议调查应该选择重要的一些点来进行,针对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来展开,作为一个补充性的工作。此外,可以以音像的形式呈现表演者的表演过程,这恰好体现的是他在生活情境和具体语境当中进行表演的口头传统。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