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以“写生”诠释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时间:2017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0

以“写生”诠释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记“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

画家齐白石像(油画) 一九五四年 吴作人

拉萨菜市(水彩) 一九六○年 吴冠中

  写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是艺术家观察自然、与自然对话、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方式。在我国古代虽没有写生这一具体的名词,但在美学理论和画论中则多有相关的论述: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及“六法论”中“传移摹写”等。它虽然强调的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但更多阐述的是心与象的辩证关系。历代以来,这种关系演化为美的创造观念和方式支撑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诸多艺术大师都是这一理论坚定的实践者,清初大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对“师造化”这一中国古典写生理论的生动诠释。当然,“师造化”的概念远比“写生”宽泛得多,不仅仅要对物写生,更要领悟自然之规律,表现自然之美。我们今天所说的“写生”这一概念是近代才被引入中国的。回望近代美术历程,写生对中国的美术转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为了“回望写生”,由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于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全国各地美术学院和画院共计25家专业创作机构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400余件写生作品汇聚一堂,让观众透过展览和作品感受当代中国社会生动的发展活力,领略祖国山河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魅力,认识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展览以“写生”为关键词,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的历程及独特的现代特征;同时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画家的写生作品,分为“数风流人物”“我看青山多妩媚”“待到山花烂漫时”三个篇章,分别展出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写生静物三部分内容。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百年以来的“西学东渐”,以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刘海粟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起成长起来,他们远赴欧洲求学,探索中国美术发展之前途。他们学成归国后纷纷创办新式美术学院,为中国画坛带回了西方美术创作的理论;他们走出象牙塔,走出传统绘画的程式,从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灵感,拉开了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改良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美术的新时代。从那时起,我们今天所说的“写生”,被正式引入到了中国的美术教育,成为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时代赋予了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曾经在画室中苦思中国美术变革之道的艺术家们大规模地走进真山真水,深入工矿、部队、山区,在平常的生活中用画笔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感,获得最生动的灵感和素材。他们融“写生”于传承千年的中华美术传统中,为祖国山河立传,为崭新生活放歌,为英雄劳模立像,为普通百姓写真,留下了一大批表现新中国气象的杰作。他们将写生的方法融入到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画之中,创作出一批崭新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及独特笔墨形式与语言的佳作。他们在写生中思索,在思索中探寻,在探寻中升华,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写生,照亮了中国美术崭新的篇章。“无论西方和东方,艺术的本源都来自于大自然。西方提出‘摹仿’,东方却要‘心源’。”画下很多绝妙风景和优雅静物的苏天赐曾这样说。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表示,中国古人相信“一花一世界”的哲学理念,认为真正的彻悟能够从一朵花中感受整个世界。因此,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花鸟鱼虫乃至走兽,表达的都是美术家们对生活的哲思与体悟。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画技法传入中国,静物写生成为美术创作必不可少的修习内容。然而,中国美术家在展开静物写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追求“写”物之“实”,另一方面也不自觉地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寄寓物象之间,使得写生的过程成为他们“借物咏怀”的过程,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今日的美术创作中。不仅如此,美术家们通过对身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观察生发灵感,在布帛菽粟的日常生活中总结美的规律,于瞬息万变的时空变迁中记录美的瞬间,构成了当代美术丰富多样的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当代艺术的涌入,引起了新的艺术思潮的兴起。“写生”这一概念也不断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阐释。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继续坚持对于“写生”的不懈探索,在写生中不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用当代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不断拓展写生在这个新时代的定义。然而当代艺术的崛起也让写生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随着数码照相技术的普遍使用,写生的未来何去何从成为了现下美术界讨论的话题。“艺术家,只有他个人的悲欢与老百姓真正血肉相连的时候,他的艺术才有力量。”刘海粟的说法代表了很多20世纪中国美术家的探索路途——“人”的主题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的重要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家们自觉地在创作中将“人”的概念转化为“人民”,留下了一批驻落在时代现场、反映时代特质、凝聚时代精神的“风流人物”创作。在形式丰富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创作中,透溢出他们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理念与理想;在描绘少数民族人物风情的作品中,显示着他们走进生活深处捕捉到的生动创作素材;在作品表现的人物形象一颦一笑的精妙处,在似与不似的神态间,流动着美术家恣肆徜徉的款款情愫。吴为山表示,展览旨在通过这些作品来梳理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中“写生”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展示当代中国在美术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展望“写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从展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笔下的光所折射的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温情,也可以看到多彩的画布和淋漓的宣纸上所呈现的自然。这自然,印证着艺术家灵魂深处的心象。在人和自然的抒写中,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创作诠释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