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创新启示录

时间:2016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博
0
  截至10月30日,由博纳影业等出品,林超贤执导,张涵予、彭于晏等主演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票房已达11.5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700万,两项指标皆创造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历史新高。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湄公河行动》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影片出品方代表、主创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本片的成功经验及现实意义,并深入思考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未来。 ——编 者  
  主创声音
  一部主旋律大片的政治红线与商业逻辑
  ——于冬、黄建新、林超贤谈《湄公河行动》创作始末
 
  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拍摄过程中指导枪战戏

  《湄公河行动》全体主创开香槟庆祝影片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
    “正三观,反毒品,逆流而上,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只为保护该保护的人。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牛的主旋律,也是《湄公河行动》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9月30日,在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上映当天,主演张涵予在微博上发表了《勇闯威虎山,逆流湄公河》一文,行文热血澎湃,与影片的风格相得益彰。
  截至10月30日,上映超过一个月的《湄公河行动》总票房已突破11.5亿元,成为今年第5部票房过10亿元大关的国产电影(前四部分别是《美人鱼》《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和《盗墓笔记》)。在上映之初,因为“主旋律”的风格特征,根据2010年发生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一度并不被影院经理们所看好,无论排片量还是场次都逊于同档期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爵迹》。然而随着影片口碑的不断发酵,《湄公河行动》的排片量与日俱增,到了10月4日一跃成为当日票房冠军,此后稳居单日票房榜榜首多日。在观众口碑方面,影片同样表现优异,在豆瓣网上评分高达8.2分,在时光网上也达到7.7分。
  于冬:主旋律理应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
  时至今日,《湄公河行动》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已成既定事实,作为影片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的总裁,于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位民营电影公司中可能是最喜欢参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老总,再一次用行动证明,拍主旋律绝不意味着赔钱。“我其实不太同意主旋律这种提法,更准确一点,我们做的是‘主流价值观电影’。”于冬始终认为,好莱坞可以把美式价值观融入商业大片之中,中国为什么不能?早在决定争取“湄公河案件”电影改编权之时,“美式大片”就是于冬确定的参照目标。
  与确定创作方向相比,争取改编权耗费了于冬更多的精力。早在2012年4月,湄公河案件的头号嫌犯糯康被成功抓捕羁押回国,之后于冬得知公安部有意将这个案件拍成电影,就第一时间决定拿下改编权。为此,他专门带领采风队伍前往云南实地走访,与经办案件的前线警员核实细节,到糯康的庭审现场录下审判全程,最终带回了几十万字的前期资料。
  2013年,公安部决定采取竞标的方式选择“湄公河案件”电影的出品方,于冬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在以往,主旋律题材电影大多由具备国有性质的中影集团操刀,这次公安部决定招标,显然是想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创作中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早在2009年博纳影业就参与了《建国大业》的发行,而2014年博纳参与投资的《智取威虎山》,更是一部叫好叫座的主旋律大片。在竞标会上,博纳影业抛出了一个两亿元大制作的商业大片计划,“美式大片”的理念成功地吸引了公安部,于冬一举夺得了“湄公河案件”的电影改编权。
  《智取威虎山》的成功,让于冬获得了更多制作主旋律大片的经验。当年他大力支持香港导演徐克将一个深入人心的内地样板戏故事,改编成孤胆英雄杨子荣深入匪巢歼灭敌人的典型好莱坞叙事,重场面和风格,弱化意识形态因素,并将思想的落点归到“希望下一代不再有战争”这样具有普适性的立意上来。
  在《湄公河行动》这部港式警匪片与好莱坞特工片的混合体中,糯卡就是座山雕,他身边那些爪牙是八大金刚,高刚则是深入敌营的杨子荣,主人公无论如何九死一生,最终还是会击溃敌人,笑到最后。“很多电影人一提到主旋律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界限,但主旋律其实就是弘扬正气,这与商业性毫不矛盾。在我看来,主旋律理应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并且完全能够具备高观赏度。”于冬说。
  林超贤:香港警匪片混搭好莱坞特工片
  《湄公河行动》监制黄建新曾表示,与习惯于自己做主的内地导演相比,香港导演普遍懂得服从制片人的意愿,这一方面强化了他们的工业意识,另一方面又令他们的创作趋于模式化。这一点,在《湄公河行动》导演、编剧林超贤的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博纳影业请林超贤来拍摄《湄公河行动》,看中的正是他对于警匪题材的熟稔以及对于动作场面的把控力。在此之前,林超贤执导了《证人》《线人》《魔警》《逆战》等多部警匪片,影片中警察和罪犯的个性大多较为复杂,善恶并不分明——这种继承自《英雄本色》《龙虎风云》《无间道》等影片的人物设定传统,显然并不适用于彰显主旋律的《湄公河行动》。
  为此,于冬和黄建新专门告诫林超贤,《湄公河行动》里的警察,跟《证人》《线人》里的警察不一样,万万不能按照过去的既定模式创作。听话的林超贤立刻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做一个“戴着镣铐跳舞”的商业片工匠。“正义,是警匪片的原点。《湄公河行动》将是一部呈现正义的电影。”在林超贤心中,已经为影片未来的基调定准了方向。
  2013年,当林超贤第一次走进位于长安街的公安部大楼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二三十厘米厚的保密级卷宗。林超贤被告知,作为《湄公河行动》的导演,他有权随便翻阅这些卷宗,其中涉及的每位一线参与者他都可以随意采访。有关当年案件的任何细节,大到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小到枪支武器的装配,都有专人提供专业的信息。更有甚者,案发当年的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案件”专案组组长刘跃进将亲自担任影片的总顾问。
  为影片配备的团队越是专业,林超贤对自己就越是缺乏信心。习惯于自编自导的他为了创作出具有质感的剧本,决定亲自去金三角走一趟。在当地线人的陪同下,林超贤一行七人坐在一辆面包车上行进于金三角的密林中。“我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能拍照或随意下车,只能透过窗帘的缝隙向外观察。”汽车穿过一连串破败的小村落,林超贤突然发现远处冒出一排豪华的三层小楼,不禁感到惊愕。“后来线人告诉我,那里面住的都是毒贩和他们的家人。”林超贤回忆道。
  考察归来后,林超贤对金三角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很快创作出了第一稿剧本。之后真正令他头疼的事终于来了——影片的创作不仅要经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核,同样需要得到公安部的认可。“公安部要审查电影的每一稿剧本。”林超贤坦言,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一度令自己打算放弃创作。
  就在这危急时刻,经验丰富的监制黄建新出马了。他一方面与审查方细致协调,一边劝慰林超贤:“当年我拍《黑炮事件》时,收到的修改意见多达上百条,电影照样拍出来了。《湄公河行动》才几十条意见,不碍事。”性格执拗的林超贤决意挑战自我,于是耗费两年时间先后改了20多稿剧本,终于与审查方取得了共识。如今忆苦思甜,林超贤坦陈:“正是得益于公安部的高度参与,影片才能逼真还原案件的每个细节。”
  在最终敲定的剧本里,林超贤放弃了内地警匪片惯用的“请示-铺垫-周旋-擒获”套路,着重展现了最具商业价值的抓捕过程和刑侦细节。在两个小时的片长中,总共出现五六次极为劲爆的动作场面,包括城寨救人、商场火并、公路飞车,直到最后的丛林大战,几乎每隔5到10分钟就有一次大场面。林超贤最大程度发挥了自己善于展现激烈动作场面的特长。
  在人物设定上,《湄公河行动》也颇有突破——公安干警高刚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离了婚,女儿由前妻抚养,是一个家庭残缺的硬汉;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倔驴”般性格的他也会偶尔不守规矩。情报员方新武更不是省油的灯,他会用极端手段逼供,在为女友报仇与维护司法正义之间犹豫不决后,他最终射杀了仇人。其实在《线人》《证人》等影片中,林超贤就曾多次使用类似的创作手法,只不过在《湄公河行动》里根据主题需要,有所收敛而已。
  侦查团队的建构,则参考了好莱坞特工片惯用的人员组合——其中有高科技宅男,有爆破专家,有高能翻译,有干练女性,还有身姿矫健的警犬“啸天”。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每位队员都有独特的绰号与癖好,每个人也都能独当一面。基于职业特性的分工合作,在赌场救人和商场谈判两场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赌场救人段落中,无人机驾驶员二郎掌控全局,主导了整场救人行动;在商场谈判段落中,追踪器、高科技窃听设备轮番发挥功用,各个位置的成员相互配合掩护,团队的力量于此间得以彰显。
    记者观察
  主旋律电影何以口碑市场双赢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主旋律电影”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称谓。说熟悉,是因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都被冠以“主旋律”的名号,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开国大典》《大决战》这类宏大题材以及《焦裕禄》《杨善洲》这类英模题材。说陌生,是因为“中国特色主旋律”并不是主旋律电影的全部。比如在好莱坞,《独立日》《超人》等卖座大片,同样属于主旋律电影的范畴。很多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好莱坞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王者。
  究竟什么是主旋律电影?简单来说,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的影片都属于主旋律电影。更简单来说,一切宣扬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纵观国内外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直接由国家或具有官方背景的制作团队组织拍摄,以塑造模范人物、记录历史大事和弘扬时代精神为目的,一般不带有商业色彩;第二类兼具弘扬时代精神职责与商业性诉求,呈现出类型电影的面貌,但思想内核高度符合主旋律的标准;第三类一般由市场机构组织拍摄,本质上属于商业类型电影,但在创作过程中会主动迎合主旋律的思想追求。就创作难度而言,三类主旋律电影呈递增趋势,因为将商业美学与主旋律意识形态完美融合,注定要比直接表现主旋律困难得多;而就传播效果而言,三类主旋律电影同样呈递增趋势,因为你很难期望一部因缺乏商业性而无人问津的影片能够感染多少观众。
  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第一类主旋律电影创作占绝对的主流;第二类数量正在不断攀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开罗宣言》等皆属于此类;第三类则较为少见,目前较为成功的仅有《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战狼》等寥寥几部。然而在靠商业类型片打遍天下的好莱坞,第一类主旋律电影基本不存在,这是因为就本质而言,这类影片不符合市场规律,无法通过市场的手段传播,这一方面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无法有效实现宣传目的。与品种相对单一的国产主旋律电影相比,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类型极为丰富,从表现个人奋斗史(《阿甘正传》)到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拯救大兵瑞恩》),从宣扬民主政治(《逃离德黑兰》)到彰显基督教文明(《宾虚》),从抗击传染病(《我是传奇》)到抵抗外星人侵略(《独立日》),这些影片在商业类型的外壳之下,基本都包裹着美国所宣扬的民主、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
  除了熟练运用各种商业元素和类型模式,好莱坞主旋律电影还拥有另一个法宝——看似中立的立场。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中出现的“敌对势力”,无论“老对手”苏联还是“新敌人”伊拉克,都极少会被脸谱化展示。例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间谍之桥》中有这样一个段落:苏联与美国进行间谍交换,美国律师问苏联间谍他回去后会发生什么时,苏联间谍回答,你从交接人员迎接我的方式就能知道,看他们会拥抱我还是直接让我坐上汽车后座。结果是,美国间谍被交接人员拥抱,而苏联间谍直接坐上了汽车后座。这个段落显然是在嘲讽苏联体制对自己间谍被俘虏的不宽容以及对本国人民的不信任,但嘲讽的方式却十分符合商业电影的叙事规律,而不是简单地丑化敌人。
  在国内,很多主旋律电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进入市场体系,只能通过电影频道播放或公益放映的方式传播,一些影片即便通过各种方法挤进了市场,也难逃“一日游”的境遇。于是乎,部分创作者开始抱怨市场、抱怨观众,认为自己呕心沥血拍摄出的影片被淹没在商业片之中是时代的悲哀、观众的损失。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导致自己影片无人问津的原因并不在于主旋律题材本身有问题,甚至也并不完全因为市场的功利和观众的浮躁,而在于他们自身创作能力的不足。试想,如果主旋律是彻头彻尾的冷门题材,市场只认可商业电影,观众毫无爱国之心也并不关心正能量的话,《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战狼》等影片又怎么可能取得票房佳绩?
  电影是工业产品,即便是小成本文艺片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资本而存在,遑论投入普遍不低的主旋律电影。一部分国内电影创作者与其不停地哀叹抱怨,不如好好修炼一下“内功”,争取早日提高创作能力,拍摄出既符合价值导向又符合市场规律的主旋律电影。
  专家观点
  善恶分明又不失人性深度
  ——专家眼中的《湄公河行动》

  在《湄公河行动》中,两位主人公的兄弟情感人至深
    从《智取威虎山》到《战狼》再到《湄公河行动》,这些叫好叫座的国产片证明,主旋律同样可以拍得精彩万分。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眼中,《湄公河行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探究《湄公河行动》的成功之道,胡智锋认为有四条经验可以分享:“首先是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影片不只表现一个案件,也不只展现一个国家,而是提炼出了人类正义的普遍理念;其次是具有恢弘的大国气派,在经历了百年民族屈辱的历练、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之后,中国有能力向反人类的恶魔说‘不’;其三是具有前沿的探索性,影片不拘泥于单一类型片的创作模式,除了警匪动作类型外,还吸纳了特工片、言情片甚至科幻片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其四是具有精到的工匠精神,片中高难度的城市飞车、水上行舟、丛林战斗的段落,需要主创团队拥有丰富的类型片创作经验。”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对胡智锋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人性进行深度探讨和充分表达,是《湄公河行动》最大的亮点。“两个核心人物高刚和方新武,一个更具‘官方’色彩,一个更具传奇色彩,两人背景、经历与性格截然不同,但在合作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立中的统一。”路海波特别指出,方新武面对个人情感与职业道德的矛盾抉择,最终选择枪杀仇人的情节,非但没有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受损,反而更加真实动人。
  影片中另一个片段也让路海波印象深刻:糯卡手下的童子军被洗脑后,竟将四国警方联合办公的基地炸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东、非洲一些国家的真实现状——犯罪分子通过毒品控制,对幼小的生命造成了巨大伤害。”路海波表示,“影片对于人物命运、人性深度的表现,显然超过了普通的类型电影。”
  与此同时,《湄公河行动》还采取了双焦点叙事与单焦点叙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分析指出,一般而言电影的叙事分为双焦点、单焦点和多焦点三种形式。其中双焦点叙事要体现出两股敌对力量的抗衡,影片中高刚与糯卡之间的价值观对立正彰显了这一叙事手法。“在双焦点叙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向价值观的传达,故事也会以反面一方被消灭而结束。”李迅表示,“对于商业类型电影来说,主要人物一定要正反鲜明,而不是善恶模糊,这更利于普通观众的辨别与接受。”
  与之相对应,单焦点叙事会在影片伊始假定一种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主人公通常处于盲目、矛盾的困境之中,随着影片的不断推进,人物才会慢慢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方向。“这种叙事方法在方新武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李迅认为,《湄公河行动》将两种叙事方式有机结合,以双焦点叙事为主,单焦点叙事为辅,一方面强化了类型电影通俗易懂的特征,一方面又不失应有的人性深度。“深化人物塑造对于提升影片的艺术品质有很大功效,《湄公河行动》为提高国产商业电影的创作水准做出了良好示范。”李迅表示。
  长久以来,国产类型电影在叙事层面的孱弱一直为人所诟病。基于林超贤丰富的警匪类型片创作经验,《湄公河行动》并未出现明显的叙事败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卫防认为这实为难能可贵。“影片剧情可谓跌宕起伏,叙事张力很强,而且充满反转——楼顶营救、商场谈判等桥段都以正面人物的失败而告终,这为正义方最终的胜利提供了很好的剧情铺垫。”赵卫防表示,“与此同时,林超贤十分擅长拍摄枪战场面,影片中发生在街道、小巷、商场的多场枪战戏,为叙事提供了极好的补充。”
(编辑:阮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