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国电影新力量:不忘初心

时间:2016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博
0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当代电影》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近日在中国长春电影节上举办。论坛以“聚焦质量、共赢未来”为主题,喇培康、王中军、于冬、贾樟柯、王小帅、张一白、宁浩、乌尔善、薛晓路、曹保平、俞白眉、程耳等数十名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齐聚一堂,就如何应对中国电影产业增速放缓、怎样提升新生代电影人作品品质、不忘初心对于电影创作究竟有何影响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此外,2016年中秋、国庆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也在论坛上发布。 ——编 者 

  面对电影产业增速放缓,贾樟柯、乌尔善、程耳、俞白眉认为——提高创作质量是唯一出路 

  《长城》(上)《我不是潘金莲》(中)《罗曼蒂克消亡史》(下)等风格各异的影片将先后在二○一六年贺岁档公映,无论张艺谋、冯小刚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导演,还是程耳这样的年轻导演,都在尝试突破创新 

   贾樟柯(《山河故人》导演): 

    让电影回归艺术本体 

  身处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许多问题,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源于迅速扩容的电影产业规模。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本介入,也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这造成了一系列创作本体之外的多元价值拷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影片的社会影响如何。

  面对各种拷问甚至是质问,我想所有电影创作者都应当寻找到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因为立足点是创作的立身之本。在我看来,这个立足点就是回到电影艺术的标准,不忘初心。过去我们常常简单地将电影划分为商业片、艺术片和主旋律片,对于观众和投资方而言,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方式会造成种种误解——比如误解商业片不需要艺术性,误解艺术片不需要工业标准也不需要观众,等等。我觉得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繁荣阶段,创作者们应当达成一种共识,无论任何类型或者风格的创作,都应当回归电影艺术的本体和规律。

  这个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都是因为热爱电影艺术才进入这个行业的,只不过一些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原来的艺术轨道。重新回归电影艺术的标准,能够让电影人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按艺术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创作,这就意味着大到宏观主题的建构,小到具体工艺的流程,都回归到艺术的常态。什么是艺术的常态?就是剧本还没写好就不会开机,也不会在拍摄过程中匆匆赶制;不会跟风热门IP创作粗制滥造的影片,也不会为了粉丝效应而选用某个不适合的明星。让创作回归艺术的标准,中国电影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乌尔善(《寻龙诀》导演):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在创作一部高品质的奇幻电影时,技术创新极其重要。《寻龙诀》剧本写作花费两年,前期准备用了11个月,拍摄时间8个月,后期制作长达一年。作为一部奇幻冒险电影,《寻龙诀》需要展现视听奇观,特效是其中必备的元素。影片共有1800个镜头,其中1500个是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我们在前期筹备时,创作了200多张概念设计图和超过60分钟的动画预览,大大节省了工作量,避免了重复创作。

  3D电影的魅力在于在常规的2D画框之外,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电影表达,其核心是用空间去传递情感和情绪经验,将空间变成电影语言。无论压抑的、开放的、纵深的还是悠远的,不断变化着的空间,能够让观众获得一波又一波新鲜的体验。《寻龙诀》的主要场景是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为了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我要求摄影师更多地采用1:1.85的大画幅拍摄,同时尽可能保持镜头的连贯感。在重要的场景和剧情中,我们参考《古墓丽影》《神秘海域》等探险类电子游戏,设计了很多连续运动的长镜头和主观视点,令观众体验到一种进入纵深空间的危险感。

  这个含有大量原创性设计的地下世界是艺术想象的成果。我们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阴曹地府、鬼门关、奈何桥、彼岸花的描绘,再加上契丹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地下世界设计成人体的结构,其中包括骨骼、头部、肢体等,进入这个世界仿佛就是进入了一个人的躯体。在影片高潮段落,胡八一从一个头像的嘴中进入终极地宫,这个地宫相当于人像的大脑。当胡八一看到彼岸花的时候,往事突然涌入脑海,他的大脑与地宫的大脑重合在一起,眼前的奇幻场景竟成为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事实上,这就是将空间转化为电影语言,通过3D技术讲述故事。

  程耳(《罗曼蒂克消亡史》导演): 

    创作观念应与时俱进 

  提高电影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作观念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精神。其实今年在国内上映的大片并不少,为什么票房高的却不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影片的叙事不合理、故事不精彩或者技术不过硬,而是因为创作观念太过陈旧。比如不久前公映的《宾虚》就是一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好莱坞大片,这部影片是翻拍作品,原作曾斩获1960年奥斯卡多项大奖并获得高票房,但翻拍版却严重脱离了当代观众的审美方式与习惯。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是如此,创作者想不出创新的正确方法,只能用一种十分陈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自以为很新鲜的故事。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好莱坞大片,认为它们只是旧瓶装新酒,缺乏创新,其实挺有道理。

  在更新创作观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坚守某些看似“老旧”的传统。在IP电影和粉丝电影的冲击下,很多创作者愈发感到迷茫,不知应怎样在保持本色的同时取悦观众。每个电影人都想拍出历久弥新的电影,在我看来,要让自己的作品历久弥新,首先要做的是回归情感。无论电影创作的环境如何变化,突出情感这一要义都不会改变。电影人需要以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创作影片,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创作方法,但精准表达人类共通情感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曾经年少轻狂过一段时间,手里握着三个自己写的剧本四处找投资,曾是我生活的中心。直到有一天,我看了西班牙电影《爱情是狗娘》,刹那间醍醐灌顶。我突然发现,如果按照原先那种水平的剧本拍电影,我可能很快就会荒废。所以我必须等待合适的机会,去拍摄那些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同时又是我真正想拍的电影。在如今的产业环境中,找到投资并不难,执著地坚持自己所真正认可的价值观,反而更加困难。正因如此,我才会在《边境风云》之后4年才推出《罗曼蒂克消亡史》,我希望凭借一部慢工出细活的影片,获得观众的赞许和认可。

   俞白眉(《恶棍天使》编剧、导演): 

    电影人要有童心、耐心和好奇心 

  要成为一个好电影人,应该保持童心、耐心和好奇心这三颗心。斯皮尔伯格的新作《圆梦巨人》最近在国内公映,我非常好奇,一位电影导演为什么能从20多岁一直拍到70多岁,也不觉得疲倦和乏味?其实很简单,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正是这颗童心让他对电影的热爱丝毫未曾消退,也是这颗童心让他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充满艺术创新而又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佳作。

  电影局前一段时间组织国内电影人去好莱坞学习,我有幸参加,在美国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中国电影同世界顶级电影强国的差距,并不仅在于艺术和技术层面。我对美国电影同仁的感受是,去之前高山流水,去之后见贤思齐。在我的既有印象中,电影艺术家都应该是充满个性的,但美国同仁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高度的协作精神。这种协作精神与工业水平一样,是好莱坞制霸全球市场的法宝。回国后,我发现中国电影人普遍比美国同仁缺乏耐心,很多人梦想一夜成名、希望赚快钱,却忽略了电影创作是团队艺术,没有优质团队的协作,着实难以成功。就连最近票房增速放缓,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对中国电影有耐心,更要对自己有耐心,在不断增强团队协作、提升艺术水准和技术高度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水平自然会逐步提升。

  我最后想说的是好奇心。目前全世界民族电影抵抗好莱坞的唯一武器就是本土化喜剧,但本土化喜剧能一直吸引本土观众吗?似乎不能,香港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一夜之间坍塌的事实便是佐证。我充满好奇,于是研究了周星驰、王晶等曾经创作过许多经典喜剧片的香港导演。我发现,他们影片中的工业比重在逐步提高,他们的作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特效大片。这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所以在拍摄《恶棍天使》时,我和邓超强迫自己依照电影工业的规律去创作,而不是单纯地将话剧翻拍成电影,话剧中本不存在的追车戏和动作戏,以及大量的虚拟场景并不是影片的核心表达要素,但对于一部商业喜剧片而言,它们必不可少。

  2016年中秋、国庆档观众满意度调查出炉——

  热血主旋律登顶,IP改编已非灵丹妙药

  二○一六年中秋、国庆档重点国产片满意度和票房对比

  在经历了票房平淡、佳作寥寥的2016年暑期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的中秋、国庆双节档期相继落幕。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取得15.79亿元票房、5083万观影人次的成绩,票房虽较2015年“史上最强国庆档”的18.6亿元略有差距,但观众满意度却不降反升。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艺恩咨询共同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表明,2016年国庆档国产影片满意度达82.7分,超过对今年已结束的所有档期的调查结果,创下截至目前的年度档期最好成绩,这一分值也超出去年国庆档3.1分。其中,《湄公河行动》以84.5分获观众满意度第一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83.1分排名第二。

  自2015年春节档启动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至今已完成了对10个档期的观众抽样调查。今年暑期档后,满意度调查扩大了影片数量和样本数量,中秋、国庆两个档期的调查对象包括中秋档7部国产影片和国庆档4部国产影片,覆盖一、二、三、四线共11座城市。

  ■ 满意度先抑后扬,国庆档口碑与票房同步上涨

  2016年暑期档后接棒的中秋档表现不温不火,档期满意度降至73.7分的年内低点,环比下降7.1分。中秋档调查的7部重点国产影片均处于比较满意状态,《大话西游》更是跌破7.0分。而随后的国庆档国产影片却全面发力,档期满意度上升至9.0分。

  从具体影片表现来看,中秋档影片票房与口碑分化相对明显,7部影片中仅《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反贪风暴》的票房与满意度表现相对均衡,满意度最高的《我的战争》票房收入倒数第三,《大话西游3》满意度排名垫底,却是中秋档票房冠军。而国庆档则整体表现均衡,其中《湄公河行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与满意度双高;《王牌逗王牌》票房不高,但满意度进入“满意”区间;《爵迹》满意度和票房均差强人意。

  ■ 动作片表现抢眼,青春片制造惊喜

  从中秋、国庆两个档期整体看来,主旋律电影表现抢眼,两部动作片《我的战争》和《湄公河行动》分列档期满意度第一名。其中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湄公河行动》以性格饱满的硬汉人物及激情热血的动作打斗强势“圈粉”,在成为国庆档满意度冠军的同时,票房也一路飙升登顶。

  同为爱情题材的《七月与安生》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同样表现不俗。中秋档满意度及票房均进入前三的《七月与安生》成为今年国产青春爱情片难得的口碑之作,影片女性化的细腻叙事给早已对同类型国产片产生审美疲劳的观众带来不少惊喜。而集热门IP、“小鲜肉”与实力演员、大牌导演和编剧于一体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则取得国庆档满意度第二、票房第二的佳绩。

  ■ 三大指数传播度仍居首,国庆档新鲜度提升

  从档期三大指数来看,国庆档观赏性指数、思想性指数及传播度指数均为年内最高。而中秋档传播度指数75.2分,国庆档传播度指数84.2分,分居两个档期三大指数之首。具体来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凭借优质主创、暖心台词及唯美画面位列观赏性指数第一名;热血力作《湄公河行动》因其过硬的品质保证了口碑的持续发酵,思想性指数及传播度指数均位列第一,最终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逆袭。而两个档期满意度最低的《大话西游3》的三大指标纷纷垫底,再度表明热门IP改编已非灵丹妙药,缺乏故事性、创意性和思想深度的影片难以获得大众认可。

  从新鲜度来看,国庆档的82.8分为年内最高,表明国庆档影片整体创新性获得观众认可。按照美国烂番茄网将得分75分以上的影片评为“新鲜”来看,中秋档7部影片中的4部进入新鲜区间,国庆档4部影片全数进入新鲜区间且得分均超80分,其中打“环保+动作+爱情”组合拳的《王牌逗王牌》得分居第一位;满意度第一的《湄公河行动》新鲜度排名第四,表明影片在情节设计上仍需摆脱俗套、不落窠臼;满意度排名第四的《爵迹》新鲜度排名第三,影片在国内首次采用全CG技术进行真人动作捕捉,带给观众较为新鲜的观影体验。

  从峰值到震荡,是难能可贵的洗礼

  2012年,中美签署第一个电影备忘后,“狼来了”的哀叹声曾遍布于中国电影行业。当时的中国电影人的确心里没底,不知如何抵抗好莱坞这只在全球市场战无不胜的“饿狼”,遑论战而胜之。然而近5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电影并没有被好莱坞击溃,反而成长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人更是通过一系列高票房或者高口碑或者高票房高口碑兼具的作品,获得了基本的底气。

  然而从2016年年中开始,一种焦虑的情绪再度弥漫于中国电影行业之中。这一切的焦虑都源于一连串的数字:截至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总额380多亿元,与去年同比净增20多亿元,这一小幅增速与前年36.15%及去年48.68%的高速增长不可同日而语。而今年暑期档票房零增长、国庆档票房同比下滑的事实,更是令部分业内人士开始看衰中国电影的未来。

  中国电影产业增速放缓,首要原因在于优质产品供应不足,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电商补贴减弱、一二线城市市场接近饱和等。2015年48.68%的超高增幅几乎超过了所有业内人士的预期和预判,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发展峰值。我们不能用发展的峰值去同常态化的增长数值进行对比,这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从规律上来说,都是不科学的。

  今年以来,全球的电影市场发展也同样陷入了瓶颈——北美市场仍然稳定保持着3%的微小增幅,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与中国一样动荡不已,欧洲电影市场则持续低迷,而南美市场也出现了萎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对传统形式的电影创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李安开始研究120帧拍摄,斯皮尔伯格推出“AR”模式,而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等大导演也在谋划革新,他们试图以更高的工业成果和更新的科技成果来创新电影表现的方式与方法。可以说,革故鼎新已成为全球电影人都在面对的课题。

  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电影从2015年的峰值到2016年的震荡其实是难能可贵的洗礼和考验。在此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将会淘汰一批劣质产品,淘汰一部分泡沫化的创作,淘汰一些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投资和项目,从而愈发趋近通过优质产品与观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稳定阶段。

  更为可贵的是,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常态化观众,看电影已成为中国民众基本的文化消费模式。截至目前,2016年我国城市影院观影总人次已达11.21亿,去年同期为9.98亿,观众人次增速明显高于票房增速。随着观众群体的不断成熟,他们对中国电影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期待,也提出了更新的创新要求,中国电影理应在多样化、多类型的探索中,持续开拓创新。

  事实上,在大量资本涌入推动市场快速膨胀之后,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这意味着行业竞争核心正在转向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面对2018年更大的开放格局挑战,中国电影依旧需要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因为对于电影产业而言,内容永远为王。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