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不能跌破道德底线 《骆驼祥子》发表80周年

时间:2016年08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燕华
0

不能跌破的道德底线

——纪念《骆驼祥子》发表八十周年

《骆驼祥子画传》封面

 

《骆驼祥子插图本》封面

  (一)

  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上海的《宇宙风》杂志连载了一部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中国人讲究吉利,老年间叫祥子、福子、顺子的多了去了,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出名,唯有这位有名无姓的“骆驼祥子”出了名。

  老舍先生说,小说创作的核心是人物。《骆驼祥子》之所以能成为名著,根本原因就是老舍先生写出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挣扎有妥协,既真实存在于社会之上,又能让读者认可的车夫形象。

  骆驼祥子十八岁来到北平,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快、诚实的农村小伙。他是逐渐沉沦的,在每一次沉沦的漩涡中都有一番挣扎,然而,最终成了失败者。对这样一个过程老舍先生处理得有层次、有故事,合情合理。保护了曹先生,自己的钱却被孙侦探抢了之后,祥子跳到邻院。躺在车夫老程小屋的地上,睡不着,他觉得冤,想跳回曹家拿几件东西以补偿自己的损失,理由是“为曹宅的事丢了钱,再由曹宅给赔上,不是正合适么?”祥子都“已经坐起来了,又急忙的躺下,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穷死,不偷!”“可怎么知道别人不偷呢?”“别人去偷,偷吧,自己的良心无愧。”

  在“偷”与“不偷”的矛盾中,祥子挣扎着。老舍先生用他“坐起来”到“又急忙躺下”的动态显示出人物心理的快速变化。可在祥子稍稍平复以后,又想到:高妈知道他到老程这儿来了,如果万一丢了东西,他就是最大的嫌疑,“是他也得是他,不是他也得是他”!祥子陷入一种不但自己不肯去偷,反而怕别人去偷了自己“洗不清”的紧张之中。他“又坐起来,弓着腿坐着,头很沉”。这一回他坐起来,不但没有急忙躺下,反而到了“又不敢睡的地步”。此时的他不但不想去偷,反而把曹家万一失窃的责任都背到了自己身上。怎么办?老舍先生以自己的“内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生存逻辑,为他找到了个办法:祥子把老程从睡梦中叫醒,让他看看,“这是我的铺盖,这是我的衣裳,这是曹先生给的五块钱”,“我没拿曹家的一草一木!”这是以祥子的智商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让老程证明他是清白的。

  祥子是文盲,书中写到,他发现“人和车厂”的“人”字变成了“仁”字,不认识,就知道“模样”变了。大字不识的祥子为什么存有“决不能偷”的道德底线呢?此时的他,心中存在有两个圣人:一位是遥远的孔圣人,再一个就是近在咫尺的曹先生。书中第七节是这样描写的:“他心中的体面人物,除了黄天霸,就得算是那位孔圣人。他莫名其妙,孔圣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不过据说是认识许多的字,还挺讲道理。”“只有曹先生既认识字,又讲理,而且曹太太也是规矩的得人心。所以曹先生必是孔圣人;假若祥子想不起孔圣人是什么模样,那就必定应当像曹先生,不管孔圣人愿不愿意。”遥远的孔圣人控制着他的精神世界,身边的曹先生约束着他的举止行为。这两位标杆式的人物在理念和现实中维系着骆驼祥子的道德底线。

  这条道德的底线说坚固也坚固,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坐怀不乱”“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先例;但是说脆弱也脆弱,甚至脆弱到不堪一击的程度。在不断地受到挫折,看不到生活希望的时候,祥子从底线跌落了下去。他开始坑蒙拐骗,偷奸耍滑,吃喝嫖赌……从“决不能偷”滑到“能偷就偷,能骗就骗”,“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逻辑中,而且是非常的迅速可怕!什么“正派善良”,“不能有污点儿”,什么“找到小福子俩人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统统地抛到脑后,祥子已经活到了不需要任何尊严的地步……

  老舍先生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古往今来的精神与物质的生活方式”。当祥子跌破了道德底线之后,瞬间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心中再没有圣人的约束与呼唤,只有为个人生存的贪婪和下流。

  老舍先生写的是个车夫的命运,但是祥子的蜕化过程却很有研究的价值。经过八十年的变迁,老百姓的生存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年的车夫们早已甩掉洋车开上了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各种老板,早已取代了当时鳌里夺尊的刘四爷……但是正义邪恶与善良狡猾依然在道德底线两侧同时并存,相互争斗。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的“祥子”,当他们在跌破道德底线之后,似乎着了魔似的以各种手段满足私欲,追逐着名利:“博导”可以做假,“院士头衔”可以购买,公款可以挪为己用,甚至戴上个面罩就去砸金店、建个网站就骗钱……招数可比当年的祥子多多了,他们决不会徘徊在“偷”与“不偷”的纠结之中,他们不但不怕“污点沾身”,反而会为自己恶劣的行径与技巧的高超四处炫耀。在这种亮财炫富、金钱至上的物质生活方式中,古往今来的精神哪里去了呢?!

  老舍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对阮明与祥子蜕变的不同心理阐明了他的看法:阮明为钱,出卖思想;祥子为钱,接受思想。阮明知道,遇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了祥子。祥子并没做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时候就这么做了——出卖了阮明。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阮明相信自己的思想,以思想的激烈原谅自己一切的恶劣行为。祥子听着阮明所说的,十分有理,可是看阮明的享受也十分可羡慕——“我要有更多的钱,我也会快乐几天!跟姓阮的一样!”金钱减低了阮明的人格,金钱闪花了祥子的眼睛,他把阮明卖了六十块钱。阮明要的是群众的力量,祥子要的是更多的——像阮明那样的——享受。

  站在金钱的面前,多少人都是打了败仗的!这就是在当今,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那些被法办的贪官污吏其实都是在金钱和权利面前投降而堕落的阮明与祥子们。如果我们仅仅把《骆驼祥子》视为京味文化的代表,仅仅看做是祥子与虎妞的爱情悲剧,或者单纯地理解为是一部以车夫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命运的小说,那真是没有看懂老舍先生。

  在小说的最后一节,老舍先生呼应着书的开头,把时间又设置到了妙峰山朝顶进香的时节。在描写了庙会的各种色彩之后,他用浓重的一笔向人们发出了警醒的一拍:“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因迷信而掀起的热闹,造成了大多数愚人自欺的安慰,这是多么深刻的概述啊!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