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鼓凌云壮志 绘就新时代中国文艺璀璨星空

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0

鼓凌云壮志 绘就新时代中国文艺璀璨星空

——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2月4日晚,“艺映百年 情系傲雪”——2021年北京市文联系统优秀节目展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图为歌舞《新时代进行曲》。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两名年轻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的海报。新华社发

  “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演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党的百年文艺道路,展望新时代文艺工作光辉前景,总书记的话语娓娓道来、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文艺工作者认识新时代文艺的本质,认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与时代、与历史、与人民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南。

  躬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两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发持续热烈反响。聆听总书记的深情寄语,面对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的远大前程,代表们纷纷感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根本立场,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西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叶青表示,高扬人民性是中国当代文艺的最鲜明的品质与特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家都应该自觉与人民同向同行,倾听时代足音,讴歌火热时代,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自我淬炼,奋力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创作,认为自己“只有进入,没有深入”。他决心,仿效先辈作家柳青、丁玲的做法,扎进雄安新区容城县北河照村一带,打一口“深井”,用报告文学记录下一座全新城市细碎但又轰轰烈烈的茁壮成长史。

  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员陈宝国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从艺经历,深有感触地说:“但凡是受到观众们认可的人物形象,都一定是我亲自体验过生活后创作的。”他坚信,只有拿到了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将它直接用于创作,才能对角色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系。这样的创作才是真诚的,才能打动观众。

  “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老百姓中去,你才能找到拍摄文艺精品的钥匙,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得让老百姓爱听。”电视剧《山海情》制片人、正午阳光影业董事长侯鸿亮如是说。他介绍,在拍摄《山海情》过程中,主创团队前往宁夏和福建等地作了大量的采访,包括吊庄的村民,福建的援建干部、援建专家,以及当地的一些领导干部等共计1000余人,由此才慢慢在众多真实人物原型的基础上生成了剧中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坚持人民立场,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艺术之母,不仅深刻揭示了人民与生活、艺术的本质联系,而且科学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导向与评价标准。

  文学创作不能回避人民立场,必须具备人民性。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诗人姚辉感到,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要努力让自己的创作从“小我”的桎梏中挣脱出来,不能过分偏重个人体验而回避大众诉求,要将人民性真正灌注到诗歌中,切实做到不仅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看到,无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还是发达地区、中心城区,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志愿服务的基本遵循,作为一名画家,在今后的创作中,要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作品中积极融入时代气息和风土人文,为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国梦绘出美丽画卷。”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表示,从《诗经》到《离骚》,从李白到杜甫,从柳青到路遥……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家的成长都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继续为世人留下经典作品。

  创作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今年是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从艺40年,她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儿里。这几年,天津评剧院相继推出了传承剧目《赵锦堂》,新创剧目《红高粱》《寄印传奇》,以及为建党百年精心创作的评剧《革命家庭》,广受好评。她表示,牢牢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将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中去,是当代戏曲人的使命和担当,“40年来目睹了评剧艺术的发展,我和评剧事业共同成长,我想我有义务有责任,通过我的作品,将评剧艺术带到新的境界。”

  “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表达,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唯有坚守精品创作才对得起人民的期待。”四川省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体会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让作品有魅力,从时代脉搏中积蓄力量,才能让作品有动力。在都江堰生活了25年的他计划为凝聚着中国工匠精神的都江堰写一部传记,“我要向传统文化致敬,向时代精神看齐”。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认为,守正创新既需要博大的胸襟和宏阔的视野,也需要细致的观察与真挚的共情。一方面要做到心系民族伟业,择取最能代表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和民族风貌的创作题材;另一方面要以有机借鉴、多元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审美立场,不断拓展文学的胸襟,深化文学的人文情怀,强化文学的引领力量。

  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

  “百年辉煌”主题书法篆刻作品展、主题摄影展、主题美术展,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今年,围绕建党百年的一系列展览展演活动在海南举行。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夏斐表示,这些生动的艺术表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流动课堂,起到了给人以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作用。他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在蓬勃展开,海南省文联将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繁荣自贸港文艺创作,奋力建设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自贸港。

  沂蒙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秀庭表示,要进一步充分挖掘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领艺术创作、用文艺评论引导艺术创作,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引领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文艺面临的新环境、新态势作了精准的分析,对我们辩证、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艺创新性的规律予以重要指导。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一定要用体现专业尺度和标准的评论来获得同行认可,用有温度、有情怀的评论来感染和引导创作,才能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博大自信 向世界解码中国道路无限魅力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幅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去年,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创作的童话故事书《戴口罩的猫》艺术地再现了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一经出版便荣登畅销书榜首。杨红樱表示,如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影响世界,是每一个中国作家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对作家讲述故事的能力的考验。每个时代的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现实主义作品,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让世界儿童从小就了解中国这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家。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中国民族乐器承载着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国文化,用中国乐器传递中国精神需要找到让观众产生“共感”的连接点。“在中俄建交70周年庆祝大会的文艺演出中,我创作的琵琶协奏曲《绽放》用中国的琵琶与俄罗斯三角琴共同完成协奏,两件乐器融合在一起的效果超乎想象,我和俄罗斯演奏家共同的演绎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只要找到一个支点,我们就能成功。”

  国家级非遗福建莆田木雕传承人、“大国工匠”郑春辉,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手艺人。他颇有感触地说:“中国古典诗词、山水画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题材,也是近年来我创作的重要主题。我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山水木雕。我想用古老的技艺传承经典、创造经典,用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总书记的话让我精神振奋。今后,在守正创新的路上,我底气更足了!”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青年作家王威廉看来,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展现当代中国人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更是为了参与叙述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必须要具备这样的大视野与大情怀,才能写出与时代相称的好作品。

  纪录片《中国》的总导演、制片人李东珅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好两个方向,“一是记录生动鲜活的当代。不同国家的人民,尽管语言、生活方式不同,但对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向往。当代纪实题材可以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追求。二是回溯群星璀璨的历史。传统文化题材可以彰显中国审美,表达中国精神,在世界文艺领域鲜明地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光明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参与记者:李笑萌、王国平、刘江伟、牛梦笛、李晋荣、韩业庭、郭超)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