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文艺两新”的景德镇实践

时间:2023年07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冉丹
0

中国文联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落户江西景德镇一周年

“文艺两新”的景德镇实践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厅里,展陈着民国时期景德镇烧瓷高手“珠山八友”的瓷板画作品。“珠山八友”都不是景德镇本地人,但他们都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制瓷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和产业从业者聚集于此。

  时至今日,“珠山八友”的故事仍在延续——今天的景德镇已成为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最大的集聚区之一,超过三万名外来从业者以新的创造描绘着瓷都新画卷。过去,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被称为“景漂”。2022年7月7日,中国文联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在景德镇揭牌,他们有了新名字——“文艺两新”。

  “景漂”成为“文艺两新”,改变的不只是称呼。实践基地揭牌近一年,在中国文联指导和江西省文联、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景德镇市文联以基地为抓手,以新文艺群体协会为桥梁纽带,创新方式方法,丰富联络服务功能,为景德镇“文艺两新”带去“家”的温暖和体贴,使他们真正融入景德镇。当记者走进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中间,总会听到这样的“告白”:“虽然不是出生在这里,但景德镇已成了自己的家,这要感谢文联和实践基地的帮助。”

  “现在不能说我是‘景漂’了,我觉得自己就是景德镇人”

  “家”,是陶瓷艺术家们说起景德镇时,最常出现的词。

  “每次回上海看望父母和亲友,都待不了多久,想着赶紧回到景德镇,我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家’了。”在景德镇市新文艺群体协会主席、陶艺家焦猛恬心中,景德镇已是难以割舍的“家”。焦猛恬生于上海,父亲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上世纪80年代,焦猛恬从复旦大学毕业后,随家人赴美待了十多年,在那里学习西方陶艺,当他选择回到中国时,最终把家和艺术工作室安在了景德镇。

  与焦猛恬不同,青年陶瓷艺术家邵颖算是“景归”——从景德镇走出去,兜兜转转又回到这里,而且还带回来一个外地媳妇。邵颖的妻子晋文是山东青岛人,两人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在青岛有了一份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但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他们来到景德镇,一同考取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这里潜心钻研陶艺十几年。“我们家‘景漂’‘景归’都凑齐了。”邵颖笑着说,晋文也早已把这里看成“老家”。

  “想做好陶瓷,就得在景德镇。 ”陶瓷艺术家冯联娜同样是个“景归”。“我的父辈就来到了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大连,但最后还是回到了这里。”冯联娜在景德镇开办了工作室澄品堂,说起“回归”的原因,她表示,是因为这里“陶瓷艺术氛围更浓厚”。“景德镇有完善的陶瓷产业链,为陶瓷艺术的创作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基础,陶瓷行业里各个环节都深藏民间‘高手’。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爱好者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景德镇市珠山区有一个致力于凝聚“景漂”青年、传播瓷文化的“景漂之家”,它依托湖田瓷社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中心而建,为在景德镇创业的“两新人才”提供服务。走进“景漂之家”,三件具有现代风格的陶瓷作品显得异常“夺目”,它们的创作者是“洋景漂”、澳大利亚艺术家雷·大卫,其作品融合了东方美学和西方设计艺术理念……今天,仍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洋景漂”在景德镇创作,对他们来说,景德镇同样是一个牵动着独特文化情感的“家”。

  而湖田瓷社社长章晨同时也是景德镇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今年37岁的章晨出生于江西上饶, 2004年来景德镇求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在这里扎根,于2015年创办新青年湖田瓷社。“上饶是养育我成人的故乡,景德镇是滋养我成长的第二故乡,两个家都让我有着独特的归属感。”章晨说。

  “我时常和朋友们分享,把文联比作我的‘娘家’。特别是在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成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娘家’的温暖,这是我前行道路上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章晨表示。

  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落户景德镇,做了十几年老“景漂”的焦猛恬越来越感觉到景德镇生活的舒适与惬意。“现在不能说我是‘景漂’了,我觉得自己就是景德镇人。”焦猛恬说。

  文联和实践基地是触手可及的“家”

  邵颖和晋文的工作室在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之中,离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不远。在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下,实践基地在陶溪川落成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办公和展览区域,以此为依托服务“文艺两新”。

  今年3月,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美协、江西省文联、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2新文艺群体陶瓷绘画作品展览在实践基地举办,新文艺群体文艺家创作的115件精品力作经过层层遴选从全国各地来到“瓷都”,展览在全国陶瓷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绘画十余年,我慢慢在这里扎根成长起来。此次展览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重视支持下,架起了一座文艺连心桥……”青年陶瓷艺术家邓利对这次展览印象深刻——他不仅以瓷板画《东方之美》入展,还作为参展作者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回想当时的情形,邓利仍然十分激动:“这次展览给了我很大鼓舞,我深深感受到‘主流艺术’对我们这些陶瓷艺术从业者的认可。我们展示自己,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材料和新的艺术形式描绘新时代,受到广泛关注,从此陶瓷绘画就可以大着步子往前走。可以说这是一次‘破局’。”不仅如此,参与此次展览的另一个“实惠”,是可以为加入中国美协积累积分,这对于像邓利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来说是极大的助益。

  除了为全国各地“文艺两新”创设高规格展示平台,实践基地也为生活在景德镇的外国人提供展示交流空间,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会客厅”。去年11月,“互鉴·共融”——2022景德镇“洋景漂”陶瓷艺术作品展暨中外陶瓷艺术家对话会在实践基地的推动下举办,为中外陶瓷艺术家交流互鉴搭建了平台。

  在积极创建“陶瓷文化的展示台”和“对外交流的会客厅”之外,实践基地还致力于打造“‘文艺两新’的集训营”和“创新创业的孵化园”。2022年7月6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景德镇研修基地揭牌,景德镇成为各个艺术门类文艺工作者交流共进的加油站。实践基地积极对接名师大咖,为“文艺两新”搭建研修交流的平台,举办“2022年新文艺群体瓷画高研班”“全国首届综合材料书法刻字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提升文艺人才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基地也从政策角度为“文艺两新”人才“甩开膀子向前迈”营造有利环境。

  “文艺两新”发展的一个“后顾之忧”是职称申报。正在申报“二级美术师”的“两新”艺术家赵萍过去一直为职称问题忧心,不过,景德镇市文联和实践基地对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的广泛宣传发动、悉心培训指导,让她看到了希望。“职称评定一般需要从低到高逐级申报,江西省针对新文艺群体之前普遍没有职称的情况,特别规定从2022年开始对首次申报人员设立三年过渡期,达到规定条件的,可直接申报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得益于这项政策,今年我直接申报了副高级职称。”赵萍高兴地说。

  景德镇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景德镇)副主任刘旻介绍,近年来,景德镇市文联和实践基地在解决“文艺两新”职称申报方面用力颇多,也看到了成果——在2022年的职称评定中,共有12名景德镇市文联推荐的人员通过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初、中级职称评定。除了在职称评定方面出力,景德镇市文联还注重积极为景德镇“文艺两新”参评奖项提供便利——在参评景德镇市文学艺术奖时,景德镇市文联要求其全体会员单位申报推荐“文艺两新”作品的比例不低于申报推荐总数的20%。

  另外,景德镇市文联和实践基地还积极为大学生陶瓷艺术爱好者创造机会。今年3月,实践基地与京东合作,启动首届“京彩未来——京东大学生电商创业大赛”,在京东为景德镇3100多名各高校电商、直播和陶艺相关专业学生以及陶瓷艺术爱好者提供展销平台,四个月时间里,“相当于为3100多名学生各开了一家小店”。据京东陶瓷产业带服务商负责人李刚介绍,“开店”学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卖陶瓷产品的。

  正是由于这些贴心的服务,景德镇“文艺两新”与这座城市的联结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家”,触手即可及。

  而“家”的深意,更在于凝心聚力,同向同行。

  “近些年来,景德镇文联一直注重突出政治引领,对新文艺群体加强教育引导。”景德镇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景德镇)主任熊小席介绍,一方面,在景德镇市级层面成立了“景漂景归综合党委”,县区层面先后在“景漂”聚集地成立了珠山区“景漂”陶瓷流动党员党支部、陶溪川景漂党支部、浮梁县皇窑党支部等,把“景漂”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景德镇市文联注重把“支部建在协会上”,特别是成立了景德镇市新文艺群体协会党支部,更直接引领新文艺群体凝聚在党的周围。另一方面,景德镇市文联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引导“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投身伟大时代,砥砺人品艺品,创作精品力作。

  熊小席表示,除此之外,景德镇市文联还注重组织新文艺群体深入生活、服务群众,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活动,组织新文艺群体广泛参与“写福送春联”“书画进社区”“送戏下乡”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从源头感受力量、下基层体验生活、到一线认知使命。

  盘活丰富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在景德镇,焦猛恬有很多艺术家朋友,他们的工作室大多散落在郊外。空闲时间,三两好友,把酒言欢,相聚时,焦猛恬偶尔也会写首乡野小诗:“访友入郊野,闻香进厅堂。重逢忘冷暖,温酒话情长。小桥留楚忆,碧水含春芳。闲散年关近,农人腌菜忙。”景德镇的“郊野”有著名的三宝国际瓷谷,那里风光秀美,有众多陶瓷工作室,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寻梦”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正在湖边树荫下惬意写生的滕道洋生于江苏徐州,201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留在景德镇。2015年,他发现了三宝这块“宝地”,来这里开设工作室。此时正值三宝国际瓷谷项目启动建设,大批“景漂”前来聚集。而在三宝开展创作的滕道洋也逐渐找到了感觉,以“青花芭蕉”的独特风格打出名气。2017年,位于瓷谷核心地段的三宝蓬艺术聚落开始招募艺术家驻场,为他们提供展陈、销售的平台。2019年12月,滕道洋正式入驻。“入驻三宝蓬有一定‘门槛’,这里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看中三宝蓬的原因。当然,它的环境也非常好。”滕道洋说。

  “三宝形成了‘文艺两新’的聚集,景德镇市文联也及时关注到这一点,为联络、服务这里的‘两新’文艺家做了大量工作。”景德镇市文联主席谢景玉认为,市文联工作的适时开展,推动了瓷谷更进一步吸引“两新”文艺家聚集。

  在景德镇,积极为陶瓷艺术家提供展销平台的机构并非只有三宝蓬,陶溪川是更为青年人所熟知的地方。2016年,陶溪川开设了“邑空间”,着力吸引青年“景漂”创客入驻。今年33岁的易欣于2020年入驻“邑空间”,和爱人钟杨一起经营着一家陶瓷小店。“在‘邑空间’,你可以完成自己想创作的任何作品,也能碰到喜欢它们的买家。这里不是那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我们很喜欢。”易欣介绍,他和爱人都喜欢这样的创作状态,一个月也会有一两万元的收入。

  “目前,‘邑空间’已累计聚集了2.15万名青年‘创客’,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创作和展示的空间,希望能为更多青年‘文艺两新’服务。”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景德镇)副主任华婧表示,未来将会加强与景德镇市文联的合作,为更多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服务。

  “景德镇有着繁荣发展陶瓷产业所需的丰厚资源,实践基地既要直接服务于‘文艺两新’,又要盘活资源,积极为‘文艺两新’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景德镇)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景德镇文艺两新协会驻会副主席章安群表示,未来,实践基地将对服务模式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在景德镇市文联和实践基地的努力下,越来越多“文艺两新”来景德镇“安家”。今年4月,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陶瓷艺术家龚余辉在景德镇开设凡溪艺术馆,“旨在积极参与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挥景德镇中国陶瓷学院派核心竞争力”。凡溪艺术馆理事潘丽介绍:“开设凡溪艺术馆,是想为来到这里的武汉、湖北甚至国内外的更多艺术家提供交流、展览的平台,为他们服务。”

  “去年中国文联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在景德镇落户,基地获批以来,我们建设好、运用好这个高端平台,与国家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陶瓷文化传承发展。”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表示,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举世无双、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殷殷嘱托,加快打造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

  “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发挥好文艺界人民团体作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文艺两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做好“文艺两新”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践行,是新时代赋予文联协会的新职能、新使命,是文联协会传统业务职能的延伸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文艺两新”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文联协会的工作成效。作为中国文联这项工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表示,建立中国文联“文艺两新”实践基地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两个优势”,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团结凝聚“文艺两新”的创新举措。我们要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探索发展路径,找到有效抓手。谢力表示,一年来,景德镇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践行“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理念,敢于先行先试、勇于善作善成,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引资源、立项目,在推动“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的有机融合中,不断放大“文艺两新”工作效能,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良性可持续发展路径,也为兄弟省市文联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目前已有9个省(市)文联建立68个省级‘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13个省(市)文联正在筹备建立省级基地。相信全国文联系统各层级、各地区‘文艺两新’实践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一定会对推动新时代‘文艺两新’工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谢力说。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