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全国两会>建言献策

加强网络传播,推动民族音乐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时间:2024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姜克美

加强网络传播,推动民族音乐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姜克美(全国政协委员、胡琴演奏家)

  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新时代民族音乐事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当前科技赋能、媒体变革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统媒体互补配合,提升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是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有力途径。

  背景与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传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日益成为大众传播的主流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媒介,网络传播在传播范围、内容、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优势。

  网络传播的渠道具有广泛性。当前,各类数字终端和智能设备已得到广泛普及,每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网易云音乐等各类多媒体网络平台,快速便捷地获取海量信息。网络传播能够较大地拓宽民族音乐传播的范围和渠道,提高传播的可及度与覆盖率。

  网络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媒体技术使得网络传播可以借助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中西方及各个艺术门类的元素,让传统民族音乐迸发出符合时代特征的生机活力,全方位展现其艺术魅力、展现科技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之美。

  网络传播的效果具有交互性。在各类网络平台,民族音乐的内容生产者与受众可以即时进行双向交流互动,让传播更有深度、更加生动。同时,受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点赞、转发、分享等,使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得到指数级增强。

  因此,网络传播能够为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平台。一方面,民族音乐可以打破专业壁垒,降低欣赏门槛,更加广泛深入地走进大众,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桥梁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审美旨趣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成果与不足

  近年来,民族音乐通过网络加强传播推广的尝试越来越多,并成效初显。例如,各大民乐院团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进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会及节目直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连续多年举办民乐“艺”起来活动,汇集全国各院团的精彩节目,进行线上音乐会公益展播;各类进行民族音乐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广的主题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繁荣发展;2023年抖音平台上的民乐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128亿,同比增幅均超200%;中国广播艺术团打造了24集中国节气文化音乐短视频《聆听二十四节气之声》,与抖音合作制作了以四大名著经典歌曲为线索,融合民乐、西洋乐、流行音乐以及舞蹈、武术等元素的《重温经典·大乐争鸣》节目,获得大量海内外观众的喜爱,网络观看人数屡创新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由于民族音乐的网络传播目前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因此在配套政策的支持、精品品牌的打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宣传推广的加强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建议与措施

  一是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出台加强民族音乐网络传播的配套政策,例如支持民族音乐院团、从业者与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民族音乐网络传播专项经费,组织成功案例研讨会进行经验分享等。

  二是打造精品民乐品牌。民族音乐的网络传播需要重视传播内容的质量把关,汇集专业院团、艺术家、创意设计及技术支持团队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品质上乘、形式丰富、与时俱进、引人入胜的精品民乐品牌节目,提升民族音乐对于大众的吸引力。

  三是培养传播专门人才。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对民族音乐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掌握从节目创意、内容创作到拍摄制作等全链条各环节的知识技能。建议广泛遴选,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培养具备较高网络传播素养的民乐人才。

  四是加强民乐宣传推广。对于民族音乐的精品品牌,可以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宣传矩阵,从多种途径加强海内外宣传推广,并通过线上节目为线下演出引导培育观众群体,提升民族音乐的整体影响力,从而促进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