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文艺评论

李明泉:文艺为民利民强民的本质期待——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80周年

时间:2022年06月0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重温毛泽东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讲话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精髓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经典著作,放射出永恒闪耀的文艺思想光辉。

  毛泽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充分尊重艺术创作和接受规律,把文艺为群众、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作为解决文艺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和基本命题,深刻体现了文艺的政党性质和人民至上的本质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围绕着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更大繁荣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坚守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毛泽东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他追问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八十年前的“毛泽东之问”,在今天看来,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和回答正确,在实际创作中仍然存在左右摇摆,甚至迷失方向的问题。 

  几十年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多次强调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应以人民为中心从事文艺创作,把目光、身子和情感投向人民群众,熟悉群众生活,学习群众语言,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不要描写的“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讲话》精神指导下,我国现当代文艺创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不少书写人民火热生活和时代沧桑巨变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人民文艺”观,认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决了当代文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根本问题;将文艺与文艺创新同人民联系,认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强调人民与文艺互相需要,认为文艺创作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求文艺工作者跳出“身边的小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文艺工作者逐渐偏离甚至背离了人民立场,把为人民写作变成了为人民币写作,深入生活成了走马观花,依靠网络信息胡编乱造,历史成了消费品、猎奇变为大卖点、娱乐化为摇钱树,一味追求收视率、上座率、发行量,一切以经济收益作为衡量艺术生产的标准。于是,“娱乐”成了“愚民”,“搞笑”成了“扰民”,“怪异”成了“坑民”,“穿越”成了“欺民”,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不绝于耳,甚嚣尘上。说到这里,我们也需要花大力气净化荧屏,抵制俗不可耐的搞笑节目。当前,这一股文艺创作潜流逆流,与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方针相去甚远。我以为,弄清文艺为了谁,回到人民立场,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以创作实绩回答“毛泽东之问”的唯一选择。 

  二、坚持利民功能,正确处理普及提高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如何去服务”,深刻阐述了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他进一步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在这里,我理解文艺的利民功能,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创作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文艺作品,实行文艺普及工程,在字里行间反映人民群众情感,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另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角度,实施文艺提高工程,沿着社会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道德情操、审美素质,提高到促进祖国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上来,汇聚成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艺的时代性”命题,强调当代文艺工作承担的时代使命,要求文艺工作与时代同步伐,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要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艺利民,具体说,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利无害、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和文艺服务;二是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环境,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让“文艺惠民”的阳光普照,真切感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带来的“文艺红利”。 

  三、坚定强民信念,用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用先进文化鼓舞人民、教育人民,他指出:“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在谈到文艺如何描写光明与黑暗的问题时,他指出:“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深情地期待把“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在这里,歌颂还是暴露,解决的是写作立场和作品内容问题;先生还是学生,解决的是情感态度和角色转换问题;帮助还是教育,解决的是艺术作用与审美价值问题;齿轮与螺丝钉,解决的是文艺事业与国家发展的问题。这一切,都深刻地表明文艺具有“强民”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与中国梦”相联系,重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明确了新时代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承担的历史任务,确立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论断,将党的文艺思想与方针政策建立在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上,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希望中华文化同各国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当代文艺要立足中国现实,根植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强民。民兴则国旺,民强则国盛。文学艺术在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担负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文艺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揭示和真切表达,塑造先进典型,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人格魅力,可以坚定人们的生活信念和树立高远理想,铸就公民强大的灵魂内驱力。这种生存时空所折射的生命韵律,弹奏着人生命运交响曲,理想信念就是其内在的主调。如果失却了、减弱了、变调了,将会成为人生的悲鸣。文艺所表达出来的信念坚守和理想追寻,是文艺之于民众的根本要求和新期待。 

  文艺强民,本质是指通过文艺教育、文艺滋养、文艺引导、文艺创造等确立公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精神家园建设,树立文化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文化素质和综合发展能力,做到意志坚强、人格健康、心性坚韧,从文化塑造上实现人格精神的强大,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强健、精神强大、社会强盛、民族强壮,达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意志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文艺强民,需要开其心智、强其心性、乐其心情,把蕴藏在公民心灵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充满诗情画意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汇聚成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创造源泉。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惟有在创造中能发挥人的潜力增强文化自信,惟有在创造中能实现人的价值达到文化自强,也惟有在创造中才能聚集民族的精神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崭新的形象。文艺,正是中华民族人格形象和精神价值的生动而真切的表达。 

  八十年岁月流金,八十年精神永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一座高山,历经风雨而巍峨耸立,需要我们不断去攀登,去感受沿途的青枝绿叶、壮美胜境。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思想可以激荡大潮,思想因思想的继承者弘扬者而获得永生。这就是毛泽东《讲话》至今仍具有强大思想力的魅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殷切希望: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