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全国两会>聚焦>乡村振兴

把艺术元素纳入乡村建设,彰显乡村美

时间:2022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迪安
0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乡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作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政府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特征的综合体,乡村具有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标志。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美是积累的产物,乡村之美,缘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涵养与保护和人文历史的积淀。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美,需要建立在对乡村生态和文化传统的保护上,又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其中,把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增强乡村建设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一项急迫的任务。为此建议:

  一、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专门课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充分调动高等美术院校的人文、美术、建筑、设计等学科专业资源,形成学、研、产结合机制,助力各地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充分重视“农村美”的规划建设。

  二、加大力度保护乡村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遗产,在已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强化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制定以村、镇为单位的保护规划。

  三、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组织艺术力量投入乡村规划建设、乡土建筑设计、乡村环境生态美化设计、乡村造物传统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艺术节等具体课题的研究,使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风貌景观形成有机整体,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鼓励和支持高等美术院校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和设计研究机制,为实现“农村美”的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范迪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编辑:张宝瑞)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