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第12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大会发言

《艺术评论》副主编 雍文昴

时间:2021年11月09日 来源: 作者:
0

 

《艺术评论》副主编 雍文昴

  宋代郭熙、郭思父子所撰的山水画论《临泉高致》中,专门探讨了世人看重山水画的原因,认为“尘嚣缰索”的劳碌与羁绊使人感到疲惫厌倦,如果有技艺超凡的画家,将山水景致绘于纸上,让人“不下堂筵”即可亲近自然。即在一幅画作之内,将自然山水尽收眼底,从而获得心物相通的审美感受。以郭熙所画《早春图》为例,画面描绘了早春时节晨雾笼罩中的山水景色,虽然画中山水仍然具有冬天的萧索之感,树木花草还未抽芽生长,但通过画面中层叠的山峦、川谷里流动的溪水,还是能够感受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蓬勃气息。一草一木、一石一潭,皆蕴含着生命的张力。这样的美感不外显张扬,却具有沉潜的力量。优秀的山水画所营造的自然之境,可以陶冶情操,让人在喧嚣中拥有片刻宁静,在奔忙中获得暂时驻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画科,的确在艺术层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即无论身处何方、际遇如何,心灵能够通过“山水”或“山水画”的意境,回归到自然世界的本真,也回归到精神世界的本真。

  可见,在中国古代山水画领域,一种崇尚于自然的美学精神曾贯穿始终,是每一位绘画创作者同时也是每一位绘画理论家所着意捕捉并希望能够展现于他们的画作与画论之中的。现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更多的审美范畴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曾经出现于山水画领域的自然美学精神,却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销声匿迹,反而仍以一种审美的方式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当代青年艺术家要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则要注意着眼于古代美学精神的思想脉络,从中找到与当下艺术创作相契合的方面。自然的美学精神,对于当代青年艺术家创作出能够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审美导向作用,因为只有真实地感受时代变迁、自然地表达与流露以及排除掉一些虚假掩饰和机械化的创作手法,才能够形成触动人心的文艺作品。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