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2021全国两会>聚焦学党史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作贡献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彬
0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作贡献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袁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才 扬 摄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开始前,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代表通道”开启,为更好地反映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郭艳玲、空降兵某营政治教导员余海龙、青海省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墎、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查艳7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自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浙江嘉兴的基层代表袁晶,通过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事迹,讲述了一个大党和一艘小船的故事。袁晶说,作为青年人,一定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学习革命先辈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奉献精神。要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共同守好党的红色根脉。”袁晶介绍,近5年共有892万人次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他们从党史中重温永不忘却的初心,感悟历久弥新的精神。大党和小船,沧桑与青春,使命与担当,每一份感动都源于一份初心。同时,她还邀请大家来南湖革命纪念馆一起学党史,共同守初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就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有记者向苏伯民提问,一年多来,敦煌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哪些新的进展,未来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十六世纪中叶后的几百年间,莫高窟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境地,石窟遭受到比较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直到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才开始对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各项工作。77年来,几代莫高窟人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不断努力,运用各种科学技术,使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也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光辉。”苏伯民表示,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遗址,见证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多元文明的交流荟萃。到目前共保留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

  “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总书记强调,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总书记的指示让我们备受鼓舞,也赋予了我们新的时代使命。一年多来,我们牢记嘱托,更加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各项工作中来。”苏伯民介绍,在保护方面,敦煌研究院聚焦古代壁画、土遗址、数字化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申请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政府已经批准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科技平台。“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申请设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希望国家在‘十四五’科技规划中,将文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充分保障和支持。”苏伯民表示,在研究方面,敦煌研究院正在积极地筹备启动敦煌文化价值体系、敦煌与丝绸之路系列课题研究,深入发掘和研究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沿线历史遗存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在弘扬方面,敦煌研究院积极运用各种新的技术,现已运用AR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莫高窟智慧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的参观模式。同时,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苏伯民还表示,敦煌是中国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敦煌文化在形成过程当中所秉持的包容、借鉴、吸收的文化胸怀,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往和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文化自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敦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苏伯民说。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