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0>我们的村庄

上甘棠村:千年古村的“室外桃源”

时间:2020年08月1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喜马拉雅推出《我们的村庄》湖南村落系列音频节目,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将十八洞村、板梁村、下灌村、高椅古村等传统村落的脱贫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最美最念不过家乡山水的乡愁乡念,娓娓道来,让听众从中感知村落文化所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聆听音频讲述中感受十八洞村、板梁村等传统村落奔小康的脚步,感受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影响。节目还特别配以介绍村落的720度全景影像,网友收听的同时可直接通过全景影像观看村落现场,更直观体验画一样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村舍民宿,围观美丽乡村建设,线上体验传统村落的优势旅游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本期节目,由付易天为您介绍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上甘棠村。


付易天——倾情发声

上甘棠村

千年古村的“室外桃源”


蒋新民 上甘棠风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喜欢用石刻来记录先人品行,供后人瞻仰。这些石刻往往历经千年,仍然字迹清晰。

  在湖南省江永县,有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这个村落里就有这样的一方石刻,这个石刻不仅是这个千年古村的标志,更铭刻着一种传统儒家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这个村庄叫上甘棠村,这方石刻上写的四个大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孝廉节”。忠是忠诚的忠,孝是孝敬的孝,廉是清廉的廉,节是气节的节。这四个字,每个都高近两米,宽约一米半,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流经这个小村子的一条小河旁。远远看去,古朴有力、巍峨庄严,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

  今天我们就以这方石刻为线索,给听友们介绍一下这座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上甘棠村。

汪志功 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中的村民,基本都姓周,据说,是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宗亲。至少在北宋以前,他们就迁居于此。

  说起周敦颐,我想听友们都能吟出他所作名篇《爱莲说》中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的,周敦颐本人为人处世也正如这句诗。做官几十年,不论政治环境多么复杂,也从不随波逐流,赢得了同僚和后世的尊敬。

  周敦颐的学说后来构成了宋明理学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儒学随着各地书院的繁荣发展传播传承。1165年,大儒张拭到著名的儒学重镇岳麓书院主持教务工作,他在教学管理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要坚决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读书不是为了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公元1167年,张拭还邀请朱熹来岳麓书院论学,两位大咖竞相论道,史称“朱张会讲”。相传在“朱张会讲”时,“忠孝廉节”就已经被定为岳麓书院的“校训”了。

  “朱张会讲”之后大概不到100年,1256年,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拿到了那一年的科举状元,他叫文天祥。17年后,文天祥南下镇压广西叛乱,在上甘棠村所在的江永县停留驻扎。

  正好在上甘棠村,文天祥有个同朝为官的朋友,叫周德源。村里的周氏族谱记载,时任杭州太守的周德源一直仰慕文天祥,回乡探亲听说偶像来了,上门拜访,请求题字。文天祥也敬重周德源为人为官,于是提笔写下了四个字送给它。

  这四个字,就是现在上甘棠村石刻上流传下来的“忠孝廉节”。

  事实证明,文天祥不仅这么写,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造了“忠孝廉节”的典范。

刘飞跃 上甘棠晨曦

  文天祥写下“忠孝廉节”的第三年,蒙古人兵临临安,同为状元出身的宰相留梦炎和其他高官见势不妙,抛下只有4岁的皇帝,四散逃跑。文天祥这位由于过于耿直一直仕途不顺的“低级”地方官,此时却选择散尽家财,募集了一支部队援助临安。

  当时有人问他,元兵三路直逼,你却带着一支临时凑起来的队伍以卵击石,这跟赶着一群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文天祥回答,我又何尝不知,但国家危难,眼下朝廷征召,却“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后来文天祥兵败被捕,相传忽必烈亲自相劝,他也誓死不降,最终为国捐躯,妻子为他收尸,在衣带中发现了文天祥的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丹心一片,浩气长存,英雄无悔。读书为何?孔孟之道为何?圣人之教为何?“忠孝廉节”为何?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一系列问题的生动回应。

  听闻文天祥死讯后,周德源痛哭流涕,悲痛之余,决心辞官不做,回到自己的家乡上甘棠村。周德源拿出文天祥曾留给他的墨迹,把它刻成牌匾,以此激励后世子孙,做人要时刻记住“忠孝廉节”。


戴利民 上甘棠村 步瀛桥

  到了乾隆时期,这里又有一个叫做王伟士的县令,也是文天祥的粉丝,他看到偶像墨宝,便临摹了这四个字,又安排人把这它们镌刻在上甘棠村的摩崖上——从此,文天祥书写的“忠孝廉节”就公诸于世了。

  在这之后,“忠孝廉节”这四个榜书大字争相被湖南各地模仿。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就是清道光年间被铭刻在岳麓书院墙壁上的版本。在书院讲堂左右两壁的镶嵌石刻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赫然挺立,如堂堂君子般正襟危坐,浩然之气,迎面扑来。

  在这四个大字中,宋明儒学鼻祖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大儒气节,岳麓书院主教张拭科举不为利禄、读书经世济民的办学理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还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传统,所有的这一切,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共振。

  后来,从岳麓书院果然走出了一批批湖湘学子,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将湖湘儒学“忠孝廉节”的精神传统昭示给世人。其中著名的人物就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郭嵩焘等等。他们无一不是站在时代浪潮的前沿,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付于各自治平天下的理想和奋斗之中。

刘旭东 湘南明珠上甘棠

  好了,让我从浩浩荡荡的中国历史,再次回到上甘棠村这个安静的小村庄。

  小河从村庄安静地流过,就像历史悄然无息地从这里流过。河上架着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三孔石桥,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步瀛桥。“步瀛”,意思是所有走过这座桥的后代子孙,都能成为国家栋梁。

  站在这座千年石桥上看风景,“忠孝廉节”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见,岸上有座文昌阁,从宋代开始,圣人之教就在这里传承,香火千年未断。倒映在水中的文昌阁,和步瀛桥交相辉映,不仅构成了上甘棠村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揭示了这座小村庄最弥足珍贵的传承。

  我想,上甘棠村一代代人,一定无数次望着“忠孝廉节”的摩崖石刻,离开文昌阁,走过步瀛桥。这个小小的村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走出了很多校长、教师、医生、工程师。正如步瀛桥所祝福的那样,走过这里的上甘棠读书人,一个接一个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上甘棠村,“忠孝廉节”不单单是名人留下的一方石刻,这里面承载着一种儒家传统精神的鲜活传承,它让上甘棠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一处静谧美丽的桃源美景,更是一方湖湘文化的寄托之地,一处体会儒家传统精神的寻根之处。

  出 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台

  喜马拉雅

  出品人:谢 力

  总监制:彭 宽  周晓晗

  总统筹:张华立  龚政文

  视觉总监:梁向锋

  总策划:秦兰珺

  总撰稿:詹乃德

  统 筹:李 敏  苏 航  曾 致  赵海燕  朱一丹

  摄 影:湖南省摄影家协会VR影像专业委员会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