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重要讲话精神>学者专家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

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0

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

——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三

  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众营销”意识。不仅要懂得工农,也要了解各种群体,这样才不会一讲宣传,就让体制内思维包打天下

  有领导同志这样揶揄一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启示我们,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但那些“不会说话”的现象,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人看来,人民是个抽象概念,群众是个集合名词。谁是人民?有哪些群众?说不清楚、也弄不明白。于是尽拿些老话、套话、官话、正确的废话出来,“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成就没有不喜人的”,只会泛泛而谈凌空蹈虚,别人自然不爱听、听不懂,达不到宣传效果,更谈不上统一思想。

  “分众化”是个传播学术语,意思是针对不同对象“量体裁衣”。这应该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了解了不同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大革命前后,恽代英常身披旧短衫,到车间、棚户、宿舍,与工人、市民、学生推心交谈,被称“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现在,从海归、海待到蚁族、北漂,甚至是散户、“大妈”,人群更多,分化更大,如果不能多交朋友、读懂人心,怎么搞思想宣传工作,怎么当意识形态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众营销”意识。工人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毫无疑问,懂得工农大众是把握社会大势的关键,但与此同时,也要了解职业经纪人、自由撰稿人、意见领袖、独立演员等各种群体,这样才不会一讲宣传,就让体制内思维的“新闻通稿”去包打天下,才能在坚持常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的阵地战之外,借助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手段,从微博、贴吧、BBS、QQ群、微信群等渠道入手,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小切口议程,与他们展开互动,让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真正入耳入脑。而这些创新,无不建立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化理解上,建立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真诚愿望上。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倒也常迎来送往、呼朋唤友。可惜,不少时候却是“谈笑皆商贾,往来尽乌纱”。或是在体制中的“内部循环”,交朋友成了疏通关系、积攒人脉;或是本着“为我所用”交朋友,商人多、富人多、名人多,甚至出现王林、李一这样的“大师朋友”。对于其他群体,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认为基层群众“啥都不懂”、新兴群体“啥都不是”、知识分子“酸文假醋”,没有共同语言。让这样的“冷热失调症”患者去动员发动群众,怎么可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同?

  “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而宣传思想工作是其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苦口婆心地劝说”爱国知识分子,利用其人格魅力广交朋友,让众多具有不同信念的知识分子留在了新中国。今天,宣传思想工作仍然离不开知识分子,然而一些人不做仔细甄别区分,“一竹篙扫落一船人”,在他们眼里,有个性、有主见的知识分子都是“异质者”,爱思考、能行动的社会人士都是“搅局人”,说实话、谏真言的有识之士都是“反对派”。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争取到最大多数人,找到对话交流的公约数?

  社会群体越分化,越要学会建立“统一战线”,在求同存异中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凝聚起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多元、观点多样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有舆论的正面力量,也有负面言论,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要让主流思想得到更多认同、核心价值成为共同选择,就需要我们多交不同群体的朋友,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把中间地带争取过来,形成社会转型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参观南京雨花台时,一个数字让人震动,埋骨于此的近10万名革命烈士中,60%以上出生于殷实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我们的信仰,有着多么巨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同样需要激发这种信仰的力量,团结引导各种人群,“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一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