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中国梦·艺术梦>中国梦·人生故事

"90后剪纸哥"畅杨杨: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时间:2014年04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双瑞
0

  23岁的畅杨杨是很多人眼里的“怪咖”:明明是帅小伙,性格却像“小闺女”“老婆婆”,一坐一整天描花剪纸;同龄人忙着打工挣钱,他却守着老家不挪窝,走哪儿都揣把剪刀。

  家里的两层小楼还是20年前盖的,早就斑驳得看不出原貌。母亲发愁他的生计,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遍遍埋怨:“人家都娶媳妇添孩子了,你剪花不能吃不能喝,咋养家糊口啊。”畅杨杨脾气犟,他说:“我跟他们活法不一样,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被称为“90后剪纸哥”的畅杨杨,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他的剪纸作品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温婉精致,既有《老鼠嫁女》等传统民俗风情画,也有《廉政为民》等反映时代风气的创意作品,多次在知名艺术大赛中获奖。

  “剪纸是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我的梦想是通过我的努力建一个陈列馆,让更多人了解剪纸,更多年轻人爱上剪纸,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好好传承下去。”畅杨杨说,剪一幅作品动辄几十天,但他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因为喜欢,心里有一股劲儿。

  1991年3月,畅杨杨出生在孟津县横水镇的一个小村庄。奶奶是刺绣、剪窗花的高手,两个姐姐对此无动于衷,他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好奇心和特殊天分。七八岁的时候,畅杨杨就会剪很多种花花草草了,剪好后蘸上面汤贴得满屋子都是,妈妈看了嫌脏,为此还打过他一顿。

  “我从小就静,不喜欢打打闹闹,愿意动手做点小东西。”畅杨杨说,村里的男孩子爱下河摸鱼、游泳,他却经常围着老太太们晒太阳听曲儿。下雨了捏泥人儿,奶奶绣花他跟着剪花样,家里蒸馒头他也爱揪一团面捏个猪啊狗啊的,甚至还给姐姐家的孩子做过一双布鞋。

  年龄再大点,家里人就不乐意看他这样“不务正业”了。“我天天说他托生错了,该是个女娃子。”母亲韩巧恨铁不成钢,数落儿子说,“男孩子净做这老婆婆活儿!”

  尽管家人反对,畅杨杨却乐在其中,不仅在家里剪纸,还把剪刀带到了学校,经常在才艺比赛中获奖。因为这项文静的爱好,一些调皮的同学笑话他像女生,给他取各种各样的绰号。“我不理会那些,剪纸让我开心快乐。”畅杨杨说,他最喜欢美术课,可以尽情地画画剪纸,一旦被别的课挤占,他心里就很难受。

  事实上,比失去美术课更严重的事也发生过——他的剪纸爱好一度被中断。高中没毕业,畅杨杨不情愿地跟着老乡去深圳打工。这是村里年轻人的普遍出路,打工挣钱,然后结婚生孩子。他第一份工作是安装电子元件,但没干多久就跑回了家。

  “我不想这样过我的人生。为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背井离乡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畅杨杨跟父母谈判,“你们现在年龄大了,我陪着你们一起住二三十年,剪剪纸心里也快乐。”那时候,他并没有想过靠剪纸生活,只是不愿意丢掉自己从小的爱好。

  这是畅杨杨第一次与家里发生激烈冲突。母亲不肯让步,“觉得剪纸不是正经活儿,人家都打工挣钱,咱去弄这将来咋办?”她回忆说自己当时发愁得很,既担心儿子的前途,又心疼儿子夜里一两点还在剪纸。

  几番争执后,畅杨杨妥协了。第二次出门打工是在离家不远的郑州。他闲下来就重操旧业,还把一幅表现孟津年俗的作品寄到了山西朔州举办的剪纸大赛。

  后来作品获奖了,奖金是300元。畅杨杨几乎忘了参赛这回事,乍惊乍喜之下,激动地要去现场领奖。从郑州到太原车票120元,再到朔州100元,来回车费就得400多。韩巧劝儿子:“不用去了,让人把钱打你卡上吧。”

  剪纸是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我的梦想是通过我的努力建一个陈列馆,让更多人了解剪纸,更多年轻人爱上剪纸,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好好传承下去。

  如今回头想,畅杨杨庆幸自己的犟脾气和“不听话”。“在朔州,我看了很多优秀作品,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剪纸老师,年轻人学剪纸的少,他们都鼓励我好好学,指导我怎么发展。”畅杨杨说,以前剪纸是图好玩的,此后才认识到剪纸艺术的内涵,找到了方向和奔头。

  2011年,畅杨杨彻底放弃打工,专注于剪纸艺术。他眼力好,心思活,手上功夫也快,作品颇受好评。费工夫最多的16米洛阳牡丹长卷,囊括了30多种形态各异的牡丹花,画面精美华贵。他到网吧搜牡丹资料,用手机拍下图片,回家琢磨如何画如何剪,前后历时5个月,痴迷程度让韩巧担心“他会用坏脑子变成个憨子”。

  更痴的是,他出门必随身携带剪刀。去外地参加展览,他经常被火车站的安检扣下,每次都要拿出剪纸作品反复解释,对方才会用胶带把剪刀捆上几层再放行,有时解释不通还会被没收。

  渐渐地,不少人知道了孟津有个会剪纸的小伙子。2012年底,有人慕名到畅杨杨家里,出2000元拿走了4幅剪纸。韩巧不敢相信儿子不务正业的“老婆婆活儿”能换成钱,直到买主走了还惴惴不安:“咋弄这么多钱,要不退给人家点吧。”

  剪纸之余,畅杨杨逢人就打听镇上剪纸的能人,找到76岁的李桂兰老太太时,她又高兴又稀罕。“好些女娃子不剪,往后会的人越来越少,他男娃子能学这个真好。”

  “去向老艺人学习不光是剪的花样,还有很多民俗,她们知道剪这些花样是什么意思,这些文化是我要学的。”畅杨杨说,他最怕听到的消息是,“谁谁剪的可好了,天上飞过一只鸟她都能剪下来,可惜几年前去世了。”

  2013年初,畅杨杨带着自己收集到的老艺人资料去孟津县文化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人员决定为他提供场所从事剪纸和作品展示。

  在孟津县城一处临街的房子里,因为门窗贴满了窗花,室内光线显得影影绰绰,四周墙壁挂满了牡丹、生肖图、五谷丰登等剪纸作品,映得人脸也红彤彤的。这是畅杨杨的剪纸艺术工作室,不断有人慕名上门求购,韩巧终于不再担心儿子难以谋生。

  同时,畅杨杨开始致力于在世老艺人作品和资料的搜集工作,目前已整理出近20位的资料。“我喜欢剪纸,也想为剪纸做点事情。希望二三十年后能建一个展馆,把优秀的剪纸艺术展示给更多人。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小时候喜欢剪纸只是觉得有意思,通过比赛结识前辈,才认识到剪纸是门什么艺术,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想去挖掘、整理、发扬。”畅杨杨说,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现在,他义务为多所小学上剪纸课。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