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青春·文联·中国梦>青春文集

让梦想绽放在田野沃土上

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作者:郝静
0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盘古开天到如今,我们听到太多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镌刻着先人梦想的烙印。而民间文艺的梦想总是绽放在乡间、田野。如果你深入过苗寨,你一定听到过亚鲁王的故事,几千年前亚鲁王带领着苗族兄弟通过勤劳耕耘和勇敢斗争,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建设了美好家园。 

  但是这样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故事如何能够在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是10年前的一个春天,还是学生的苗族青年杨正江在田野调查中遇见了一位歌师,歌师带着他爬上山峰去寻找一座早已被岁月遗忘的古城,歌师说那是几千年前亚鲁王的儿子迁徙南下时修建的王城,歌师又演唱了那一段诉说远古的英雄史诗……杨正江被深深的打动了。从此以后,他行走在大山里,一年又一年,观察记录着每一位演唱苗族英雄史诗的演述人……杨正江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民间文化守护者中的一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守护者的默默坚守和勤劳耕耘,才有了今天的巨著--《亚鲁王》。《亚鲁王》改写了苗族历史,使我们对苗族的历史认识有了新的角度和视野,它对苗族历史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9冯骥才先生带领中国民协加入了这支保护队伍,并且把全中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融入到《亚鲁王》的搜集、调查、整理、翻译、出版工作中。 

  作为一名青年民间文艺工作者,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在这希望的沃土上不停地耕耘,把青春的岁月留在苗岭,让民族的梦想在田野里绽放。 

  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失去历史的民族必将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梦想就是为民族保存那份珍贵的记忆,捡拾那些散落民间的历史往事,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梦想可能并不那么光鲜,在通往彼岸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迷雾,但唯有实干与苦干的统一才构成了托举梦想最坚实的力量。为了实现这份梦想,我们与时间赛跑、与恶劣的地质环境博弈,把濒临消失的优秀民间文化遗存抢救回来。在协会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民间文化活动,每逢佳节亲人团聚的时刻,也正是我们行走乡野,辛勤劳作的时刻。我们和民间艺术家们并肩战斗在抢救非遗第一线,他们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在每一处演出现场,他们都是早早赶到,认真表演,有的民间艺人已是古稀之年,全然不顾年老体衰,不顾高温酷暑,有的步行五六十华里赶往演出地点。。。这些感动着我,也让我亲身感受到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更激发着我为民间艺术忘我工作的热情。 

    冯骥才先生说:“大美不言在民间”。一位杰出民间文化传承人,一位文化遗产的守望者,就是一部民间文化大典,一座民间文化宝库。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我们是具有梦想和激情的一群青年,是热血而爱国的一群青年,是求知和思索的一群青年,是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一群青年。 

    我们的梦想简单而又宏大,它存在于我们的脚下,存在于我们的心间。习总书记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共同出彩的机会。它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信所有人为之共同奋斗就能实现的信仰。它是一面旗帜,鼓舞我们为传承民族精神而永远高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的磨难而不老,千锤百炼而更强,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子孙,他们用自己的脊梁,筑成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中国梦很遥远又很现实,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最大的努力,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世界终将见证,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