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9CIFAF>媒体综述

光明日报:留住民间文化根脉

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夏静 蔡钧庭 丁远国
0

留住民间文化根脉——写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之际

宜昌市长阳歌舞团表演巴山舞

  激情四射的巴山舞,有“巴楚古音活化石”之称的兴山民歌,曲调优美的宜昌丝竹……

  古老的巴楚文化,缘何能在湖北宜昌大放异彩?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9月16日在宜昌开幕,记者此前走进当地寻找答案。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廖达凤对记者说:“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塑造城市品牌,惠及寻常百姓,这是对宜昌民间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发掘瑰宝,守望文化之魂 

  刘德培、孙家香、向长仪、刘德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宜昌先后涌现出4位享誉全国的故事大家。是谁成就了他们?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黄尚荣说:“这得益于一群担当责任、践行使命的民间文化掘宝人,王作栋就是其中一个。”

  谈起刘德培,王作栋回忆:1976年冬,他所在的五峰县文化馆年久失修,便请来一位年近古稀的瓦匠师傅检修屋顶。“瓦匠满脸皱纹,眼神疲乏,穿一件灰蒙蒙的旧袄子,一条皱巴巴的单裤衩,一身灰垢。”晚上,王作栋邀请瓦匠烤火喝茶。简陋的宿舍里,瓦匠开始谈天说地,从传统情歌到赛歌斗狠的五句子,连讲带唱张口便来。王作栋意识到:眼前这个老瓦匠是个奇人。

  老瓦匠就是刘德培。随后的半个月,两人每晚都在聊民间文化。“一杯酒,几碟菜,他民歌、故事、谜语、婚丧习俗样样来,不重样。”王作栋说。此后25年时间里,王作栋相继整理出刘德培传讲的民间故事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个、皮影戏文5部。“我的那些经,好比坡田里的洋芋,要一窝窝地挖。没人挖,洋芋不就烂在坡里了吗?”刘德培生前的感叹,饱含着文化传人对文化工作者辛劳的赞誉之情。

  刘德方被人关注,则不得不提彭明吉、余贵福。1993年,宜昌举办首届皮影戏擂台赛,刘德方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时任乡文化站站长余贵福的注意。时任宜昌县委副书记的彭明吉,也特意跑到刘德方家中,一连听他传讲了12个民间故事。彭明吉当即拍板,要求乡文化站对其进行采录整理。其后3年时间,余贵福利用休息日进行采录工作。1999年10月,记录刘德方传讲的民间故事《野山笑林》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保护传人,留住民族之根 

  “宜昌各级党委政府,以一种文化自觉,担当起民间文化呵护者的责任,对民间文化重点传承人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民间文艺之花越开越艳。”宜昌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说。

  2003年9月中旬,宜昌发起设立专款专用的“宜昌市民间文化高龄传人扶助金”。当月下旬,84岁的孙家香就领到了3000元扶助金。传讲了400多个民间故事的孙家香,是土家族女故事家。她住在偏僻的山村里,生活极为窘迫。2003年夏天,时任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文成国看望孙家香,当即与县、乡领导同志商量,把孙家香安顿到福利院养老。

  94岁高龄的孙家香开心地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每天按时送饭、送水,还帮她洗衣服,“没有政府照料,只怕我的骨头早就打得鼓了”。

  建立民间故事资源数据库,开展评选优秀民间传承人活动,对高龄民间故事家给予传承补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孙家香式的民间故事传承人。三峡船工号子著名传人胡振浩、鄂西小调重要传人万戌姐、杜元香等,都成为专项扶助的对象;问鼎青歌赛、喜摘“山花奖”的原生态“农民兄弟”歌手王爱华、王爱民,被破格招入区文化馆……

  传承文明,惠及民生之本 

  质朴粗犷的土家跳丧舞历史悠久,是鄂西土家族在民间保存最完整,可以独成体系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化的土家族汉子覃发池,发誓要让“跳丧”推陈出新。历经取舍、研究、整理,1979年7月,由“半边月”“靠身子”“四合”“喜鹊登枝”“双龙摆尾”“百凤朝阳”“风摆柳”“巴山摇”8套乐曲和舞姿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舞蹈诞生了。覃发池将舞蹈定名为“巴山舞”。“巴山舞”一改“跳丧”时的向下、埋头、扣胸的沉闷感,昂首挺胸,放开手脚。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三赴长阳,与群众同跳巴山舞,赞扬巴山舞是“东方迪斯科”。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巴山舞”作为全国十大广场健身舞之一向全国推广。覃发池说:“利用当地民间舞蹈素材,挖掘创造新的舞蹈形式,然后让它回到民间,那才是传承民间文化的价值体现。”

  走进“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村,村头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堆巨大光滑的石头。“靠人座位好稳当,儿女行为好高尚,力加两点不认办,镶木成松绿山庄。”这是什么意思?村党支部书记廖兴远说:“这是廉政谜语,谜底是‘立党为公’。干部常看一看,念一念,想一想,很有警示教育作用。”

  “廉政谜语”的作者是村民赵兴寿。赵老告诉记者,他已创作出版《廉政乡音》《计生谜语》等谜语书籍,让青林寺谜语以特有的魅力渗透到各行各业。

  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南曲传承人覃远新、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等人走上讲台,传授技艺。近5万名学生会喊山歌、唱南曲、演花鼓戏。长阳、五峰、枝江、宜都、兴山等县市建立了18家民间文化传承基地。

  在传承人的带动下,宜昌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部分手工技艺转化为生产力,依托产品走向市场。采花毛尖茶、三峡奇石、步步升布鞋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2年,采花毛尖茶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五峰及周边地区茶农10余万户增加收入。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