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2013两会>代表委员建言

代表委员谈深化两岸交流 提案推广闽南话

时间:2013年03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0

  “台湾竞争力论坛”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达61%,认同属于中华民族者高达90%。结果还显示,认同者主要是认为两岸具有同样的血缘、文化或教育养成。在后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代,两岸关系正步入“深水区”。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强调,文化交流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两岸之间的文化血脉要连结得更紧密一些。

  瞄准年轻人——把之前欠缺的补回来

  “您知道台湾篮球运动员李学林在大陆哪个球队打球吗?”记者见到北京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陈军,上来就摆出一道难题。

  “李学林啊,当然知道,是我们北京首钢金隅队的控球后卫啊。”她笑着说。这种往往年轻人才耳熟能详的东西难不倒她。

  陈军是本届人大台湾省的代表,她祖籍台东,如今台湾的姑姑、叔叔都还健在。北京奥运后她到岛内探亲,亲戚的女儿高兴地说:“你们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真棒。”口气是赞赏的口气,但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岸一家人,这边你叫我姨妈,那边怎么就成了“你们中国”了呢?细心调查后她发现,陈水扁时代的“去中国化”教育,对岛内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应该把之前欠缺的补回来,除了台当局在教育上应该有个拨乱反正,两岸也到了深化文化血脉联系的时候了。”

  陈军认为,岛内“70后”和“80后”都已经慢慢走出校园,成为社会各领域的中坚,他们在两岸问题上的认知,是岛内民意的重要部分。在这方面需要做一些很细致的工作,比如,鼓励更多的岛内篮球运动员到大陆发展。因为篮球文化伴随流行文化,两岸年轻人都喜欢。希望透过这种文化载体,深化岛内年轻一代对大陆的正向认知。

  关注原住民——设立两岸少数民族博物馆

  “大陆游客赴台后,与原住民交流,谈及‘你们高山族’,原住民就不会太愉快,这种尴尬就是因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够而导致的。”来自云南的政协委员陈俊骢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他这次带来的是加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提案。

  他说,过去两岸少数民族的交流不够,大陆对台湾原住民的认识和研究也存在不足。比如,大陆喜欢将他们统称为“高山族”,但这一称呼在岛内带有歧视性色彩。如今两岸交流越来越多,有些误解自然就渐渐消除了。

  陈俊骢进而从交流中发现,台湾原住民中的泰雅人和云南的独龙族都有纹面的风俗,台湾原住民中的卑南人与云南傣族在饮食习惯上比较相似。台湾原住民曾多次到云南访问,大家围着篝火一起喝酒、唱歌、跳舞。陈俊骢说,在那种气氛下大家都感到血脉相通,十分亲切。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两岸少数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陈俊骢建议,在未来两岸交流中更加重视少数民族的交流,把这种交流常态化、制度化,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专家到台湾去研究民族文化,定期举行论坛、研讨会,建设两岸少数民族博物馆等。

  推广闽南话——拉紧文化认同的那根绳

  “我的提案是关于学习使用闽南话、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提案的初衷来自习总书记的一句叮嘱。”台盟中央秘书长张宁受访时开门见山。他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早前走访台盟中央时,在品茶的过程中特意与年轻工作人员交谈,询问对方会不会讲闽南话,并说:“你们要学习,将来跟台湾交流更亲切。”不少港台媒体关注到这个细节,甚至解读认为,大陆领导人让机关干部学习闽南话,释放出新信号。

  闽南话在岛内又称台语,不仅是日常生活交流常用的语言工具,还是政治人物讨好选民的拉票利器。连岛内领导人马英九也不得不专门拿出时间来学习。张宁认为,文化认同是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后可摸可触的那块石头,闽南话无形中就是拉紧文化认同的那根绳。

  3月4日,张德江同志在政协大联组会上讲话指出,要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和文化,要让下一代会讲闽南话。张宁更加认准了他的提案的价值。他建议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学习、保护闽南话和闽南文化的意义,将其纳入海西区和涉台工作部门公务员的培训,尝试在部分中小学开设闽南语课程,并且加大闽南话使用力度,比如,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海峡论坛等两岸交流平台中“适时适量地使用闽南话”。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