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荧幕娱乐

电视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时间:2012年07月04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端木凡昌
0

  近两年来,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真人秀类节目,但是随着真人秀类节目的泛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很多节目也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已经停播,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最近十分火热的相亲类节目入手,从多个角度解析这种现象,寻找解决的办法,探究我国真人秀类节目的出路。

  我国电视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真人秀类节目最早出现在西方,荷兰的《老大哥》被认为是真人秀节目的鼻祖。《老大哥》节目1999年9月16日在荷兰首播时,观众多达2400万人。截至当年10月30日,约有三分之二的荷兰人看过这个节目。美国CBS的《幸存者》播出的第二周,即成为全美收视率排名第一的节目。这些节目至今还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可以说是真人秀类节目的成功范例,后来也有许多节目效仿,但却始终无法超越。

  2000年6月,中国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的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全球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的魅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节目成为最大赢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使“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从单纯的节目样态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电视产业。近年来,一种新形式的“真人秀”类节目登上荧屏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那就是以单身男女交友为目的的相亲类“真人秀”节目,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到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一时间“相亲”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相亲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伪造嘉宾身份、隐瞒已婚事实、赤裸裸讨论低俗涉性内容、炒作拜金主义等现象的出现,使得这些节目的收视率下降。

  中国真人秀类节目面临的问题

  模仿成分多,缺乏创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其创意和形式都是模仿英国的一档交友类节目《take me out》,《take me out》是英国Fremantle公司的一档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份引进购买了其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专有版权,并推出本土化节目《我们约会吧》,之后江苏卫视随之推出了形式类似的《非诚勿扰》,两家电视台还因为版权问题产生过一些纷争。本身就不是原创的节目形式,再加上后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争相效仿,于是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各种形式的相亲类节目,如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这些节目虽然在形式上略有改动,但却都只是一些小修小改,缺乏创新成分,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加上已有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成功范例在先,后来者便很难突破,造成尴尬的局面。

  作秀成分多,缺乏真情实感。电视传播机构通过收视率来了解受众和竞争对手,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以此为依据销售时段,获取相应回报。广告主和广告商也需要根据收视率评估时段价值并选择性购买。于是,很多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便拼命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噱头,很多参加节目的选手都是按照节目制作单位为其写好的剧本来“演出”,作秀意图很明显,观众似乎只是在看电视剧的改编版,很难从中发现真挚的情感,缺乏真情实感的节目自然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某些相亲类节目的嘉宾身份本身就令人怀疑,例如某个在节目中自称“富二代”的男嘉宾,却在网上被人认出是某高校一名家庭条件极普通的学生,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也自然无法很好地融入到节目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去。而这些嘉宾、主持人把庸俗挂在脸上、放在嘴上、打在屏幕上,庸俗固然是社会中某些真实的写照,但电视作为聚光灯、照妖镜,无形之中就把这种庸俗、低俗放大到了极致,因此就不仅仅是庸俗、低俗了,而是恶俗。

  虚假成分多,公平性不足。有些选秀节目从一开始就带有虚假成分,观众从表面上看到栏目组在各地进行海选,似乎很公平,但却忘记了海选的结果也是由评委和栏目组决定,而栏目组又会为了节目效益考虑,在一系列的PK比赛中有多少暗箱操作便不得而知了。不仅选秀节目,相亲类节目中也存在着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因为报名的人数很多,又不可能每个人都到现场参与节目,于是这个过程又再次演变为一场PK赛。国内真人秀节目绝大部分都有问题,大多缺乏真实感,缺乏纪实的魅力。如果没有“真”这一点保证,这就是一个戏剧性的节目,它就无法跟剧情片去比。作为“相亲类”节目,贵在真实,就必须尊重真实、必须生活化,不能总是邀请导演、模特、演员上台,把“相亲”搞成娱乐“表演”。不管你的节目如何编排,但至少这些前来求偶者的身份必须真实可靠,他们所说所感应该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非作秀、炒作甚至耸人听闻。如果他们的身份是假的,资料是假的,感情是假的,这还是“相亲”吗?

  节目价值观时有偏差,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一个栏目本身的价值观定位是否正确,决定着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否良好。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曾有一段时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导致国家广电总局限令其停播整改,原因就是在一期节目中,女嘉宾马诺在面对一位男嘉宾的选择时,说出了“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辞,一时间社会舆论哗然,各个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评论,纷纷指责马诺,马诺被冠上了“拜金女”的称号,众多网友也就此事进行了大规模的争论,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对马诺的谴责。应该说,目前大多数的电视选秀节目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其参与者也大多数为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尚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整个青年群体价值的缺失。媒体应当记录和反映现实,但这不表明媒体可以用夸大、扭曲的手法渲染情节、捏造事实、伪造真情。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中存在的造假、过度炒作、宣传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现象进行整治,明文“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电视真人秀类节目的出路

  我国电视节目有一个怪圈,一旦某种形式的节目受到欢迎,那么其他电视台便会纷纷模仿,出现一窝蜂的现象。但由于中国电视频道众多、电视频道结构同质,电视创新就像生命周期极短的蜉蝣一样,呈现出一种朝生暮死的现象:任何节目红火之时就是这类节目衰落之时,“热什么毁什么”成为中国电视创新的宿命。造成这种速亡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众多,一旦某种创新获得观众认可,就会出现四级电视台的快速复制模仿,造成同类节目过量供给之后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也会带来电视节目之间过度竞争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博出位”、“撞底线”的低俗策略。结果,这些节目或者被观众抛弃,或者被政府管制。节目创新的成果,转瞬间被同质化和低俗化所葬送。相亲类节目目前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同生或者共死的尴尬局面,想要一枝独秀异军突起,就必须求新求变,很多电视台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正积极地寻求出路。

  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要想节目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单单依靠模仿是无法办到的,最重要的是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这一点上,湖南卫视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将《take me out》的中国地区独家专有版权买过来之后,湖南卫视又对其进行了很多创新,例如在嘉宾进场环节增设了“密室拷问”,这些新增环节增添了节目的乐趣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在《我们约会吧》的基础上,湖南卫视推出了升级版《称心如意》,将“妈妈们”推上相亲舞台,开始了相亲类节目的“丈母娘时代”。这一创新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现实,很多年轻人相亲的最终把关人还是父母,湖南卫视抓住了这一点,将女嘉宾的母亲请到相亲现场,增加了节目的看点,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观众,扩大了观众群。

  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一个栏目只有打动观众才是一个成功的栏目,电视节目不仅仅是用来供观众娱乐消遣消磨时间的,它需要为观众提供更多心灵上的营养,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深入到观众的心灵中去。现在有很多节目,为增加看点,将节目当做写小说一样来虚构,凭空想象,按照剧本来进行,很多观众对此十分反感。东方卫视有一档栏目叫做《幸福魔方》,节目播出早期,很多嘉宾来到节目组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解决问题,但随着节目的播出,一般的故事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离奇的家庭故事,故事之曲折复杂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故事讲得很精彩,但观众不由得开始怀疑,真的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坐在舞台上痛哭流涕的嘉宾真的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吗?为什么这些家丑不可外扬的事大家都纷纷拿到舞台上来大肆宣扬呢?这些很令人费解。

  提升参与的透明度。大部分人都觉得选秀类节目从海选到晋级,每个环节都是由观众自己评选而得出的结果,应该很公平了吧,殊不知这些披着公平外衣的选秀活动背后藏着无数的幕后黑手,这些幕后操纵者掌控着比赛的一切,最典型的便是假票。很多选秀活动对外宣布都是依据观众的短信投票决定胜负的,可是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结果,观众却不得而知。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选秀节目中,自己喜欢的选手往往不能胜出,最终得胜的反而是表现并不很突出的,深究其中的原因,恐怕与假票有关。选秀短信黑幕越来越多,监控手段的缺失损害了选秀节目的公信力。可以预料的是,长此以往,选秀节目的吸引力也会因此而大大削弱,使自己赖以存在的基础受到损害。因此,真人秀类节目要想使人信服,就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节目全程透明。

  加强正确道德观影响。真人秀类节目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信息污染,其本身活动也必须受到社会的控制和监督。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法规上作出管理和规范,更需要社会公众在舆论上给予很大监督。迫切需要各级教育机构在日常教育中对青年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成才方向,清醒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易变性,诱使某些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越来越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缺乏中国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面对新的形势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时机,更应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而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低俗化倾向必须坚决制止,在制度上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应该说,对真人秀类节目的道德监督及影响,是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四方努力才可以共同完成的。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