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荧幕娱乐

电视新闻节目低俗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2年07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莉 康乐
0

  不断演进的社会、飞速发展的科技,引发了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的深刻变革,也推动了电视媒介领域的巨大变革。在播报内容、播报方式和播报理念上都发生很多改变。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节目渐渐丧失了媒体的责任,缺乏理性和自觉,远离“以人为本”的精神,违背了娱乐化存在合理性的度,如在新闻内容选择上“有闻比录”,有料就播”,过分关注报道渲染暴力、色情、绯闻等东西,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进而沦为娱乐的工具,因此也存在着不少庸俗、媚俗、低俗现象和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低俗化成因

  在电视新闻节目纷纷以娱乐化的姿态大行其道时,其表象的背后关联着深刻复杂地因素。

  社会的转型。因为电视声像具备,是更加娱乐化的媒介。日趋彰显出它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我国电视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相当惊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电视事业一直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电视事业尚未充分形成,广播一枝独秀;改革开放之后,电视的极大发展夺去了广播的光辉。电视产业在发展变化中无可避免地展开对消费主义、商品主义的狂热追求。电视新闻娱乐化随着电视媒介走向市场,紧跟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世纪之交,电视新闻事业与中国所有新闻媒介一样经历了转型,在恪守政治宣传使命的同时,它日益变为盈利的产业。

  市场的角逐。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电视生态格局日臻成熟,媒体的增多和同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电视新闻节目中,除了讲求新闻的“新”“快”“真实”,可读性、收视率等都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考虑内容[1]。尤其是受国外电视节目评价系统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无论是在电视节目评估、传播效果还是电视市场分析方面,收视率一直伴随着众多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频道,这都给电视节目制作人带来压力。为了赢得竞争求得生存争夺受众,各家电视台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火拼收视率,开始“眼球大战”,赢得观众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节目关注度。

  文化背景的嬗变。电视作为传媒的一个重要载体,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都是它主要的构成,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边缘文化。在当今的电视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但宣传享乐主义,讲究娱乐化、通俗化、平民化,接近生活、亲近百姓的大众文化,正强烈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日标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电视新闻节日的娱乐化趋势正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大众化。

  受众的需求。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往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人们强烈地需要某种娱乐方式,需要某种宣泄情绪缓释心理压力的渠道。人们渴望寻找一处宁静寂然的休闲圣地,成全心灵的放纵旅行,电视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电视节目既提供了信息咨讯,又提供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通过提供娱乐化地新闻和其它轻松休闲节目,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一个娱乐场,帮助了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所以当之无愧成为了大众选择的主要方式。它充分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从受众心理角度来看,求新求变求异,期待放松心情娱乐生活也是普遍存在无可厚非的。

  模式的改变。电视节目的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早已颠覆早先传统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轻松活泼主动的传播模式较于单一枯燥被动的接受,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受众的更多青睐。

  电视新闻节目低俗化现状

  主题迎合世俗。由于大众传媒商业化程度加深,大众文化越来越普及,面对大量涌入的信息,电视新闻节目在主题选材方面,逐渐衍变成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新奇来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远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避开了沉重的话题,弱化了严肃的硬新闻,忽视了思想性和艺术品位。传播学的原理认为,传播有五大功能:联系功能、监测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虽然电视有娱乐大众的功能,但是娱乐功能不足以成为电视媒体功能的全部。如果娱乐因素所占比重过于大,太多太泛了很容易冲淡主题偏离初衷最终使得节目格调转向低俗。电视台传播信息的核心内容,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各阶层互通信息了接自身与社会的“窗口”,影响到我们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仅靠发掘体现娱乐功能的主题地发挥是难以起到作用。最终步入恶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内容偏重消遣。受娱乐化潮流影响,电视新闻节目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娱乐性,为了达到引人入胜并吸引观众长期收看下去的目的,电视媒体多以“奇观制造”为卖点,力求关注八卦、煽情、刺激等新闻信息,在新闻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惊险上面下功夫。主持人也在播报方式上着重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表达。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也是对新闻表现形式和手法上的尝试和革新。但如果对当前新闻过度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的纵容,一直发挥着政治舆论武器的电视新闻节目作用将改变并发生扭曲或异化,很容易偏离健康、良性发展轨道,走向内容浅薄化、同质化和形式化。新闻节目庄重的形象面貌,内容的重大性、真实性、严肃性肯定会受到威胁挑战[2]。

  价值流于平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和民主政治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特征,均与电视传播的功能价值息息相关。电视节目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新闻的传播使人们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正确先进文化是媒体的神圣责任。电视是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新闻的本性是传递信息交流观念[3]。新闻节目的价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车祸、自杀、抢劫、乱伦这些血腥丑闻充满戏剧色彩的随意解读和充满极端的调侃恶搞。作为最普及、最具影响力的强势媒体,电视媒体更应遵循“三贴近”发挥自身优势,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彰显出应有价值。

  电视新闻节目低俗化对策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要履行好、牢记住、发挥出自己把关人的身份和作用。报道有意义的选题,精选新闻信息内容,让节目编排好看好玩,不忘发挥重要的导向和典型作用。只有在充分考虑观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才能牢牢掌握节目中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价值尺度。媒体人要保持应该有的态度和风度,要知道急什么样的功,近什么样的利来吸引受众、服务受众、引导受众。不要逾越合情合理的限度去追求媒体利益,最重要是应遵循把握以下几点:

  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一些媒体报道事件时为了大大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猎奇感,冷漠无情不择手段的炒作渲染揭露事件人隐私违反了相关法律程序。我国《新闻法》、《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规、政令中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从业人行为都有所监管。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限娱令”正式下发。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的文件,提出从明年一月一日起,三十四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体在传递信息进行报道时必需对社会公众负责,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以人性化角度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完成自我约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明确新闻节目的本质。作为电视媒体本身来讲,一直追求公信力,提高观众兴趣打造吸引力提升节目品牌。但新闻公信力是当今电视新闻节目比较稀缺想要不断提高的能力,娱乐化的新闻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公信度。面对残酷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新闻一定要回归本位,以“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肩负新闻传播的诸多传统功能[4]。否则会因漠视新闻内涵,无法涵盖新闻价值丧失节目本质失去新闻灵魂。故静下心来把焦点放在新闻内容本身肯定会收获更多。

  加强媒体自我约束力。当前电视媒体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生存压力不断困扰着在市场夹缝中的电视人。电视媒体更要意识到自身“社会公器”的角色切不可失职。要自觉地把握自身社会文化角色,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作用和教化引导的社会功能。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闻传播的“双重过程”中,既要担任信息内容的传递中介,也要有社会文化的隐性表达。尊重受众诉求,明确自身肩负的建构电视文化的责任和意义。清晰电视媒体的文化身份、文化定位和文化品质,转变思维层防止片面追求收视率加强媒介的自律,制作出高品格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提高关注度认可度。

  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电视新闻节目“媚洋”“媚俗”“媚利”,也折射出现今我国电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的弊端。开拓前进的动力在于努力创新,只有大胆创新才能提升魅力,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入同质化、低俗化、商业化的误区,让我们的电视荧屏健康丰富多彩。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真正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通过制作和把关,传播有价值、客观、公正的信息,强调新闻价值力图节目报道有深度有个性,让新闻发挥传播信息、提供知识、舆论监督、进行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生活、联系群体等作用。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