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舞台“混搭”

交响乐混搭上海清口是恶搞

时间:2012年03月16日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
0

   周立波第一次过长江演出,还是小小惊动了一下北京。在众人好奇的期待中,周立波和余隆音乐对话的“欢乐颂·交响音乐新赏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不仅所有的票早早售罄,还吸引了很多名人捧场,而北京的媒体几乎悉数出动。

    周立波跨江赴京,海派清口结缘交响乐。有人说这是文化的对话,但笔者以为这种跨界的大众娱乐模式是表象上的行为艺术。

    语言艺术真正流行全国的,如相声和小品,其流行的基础在于语言的普适性。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所以北方方言的语言类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听得懂,听得懂的艺术才会有审美。相反,上海清口属于吴语系列的上海方言艺术,除了上海或江浙一带的人,其他地方的人听原汁原味的海派清口,恐怕就像听天书。在此语境下,上海清口又何以感染听众和观众?走不过长江也就成为其必然的宿命。

    周立波非要跨过长江、流行全国,唯一可做的就是转型和更新上海清口的表现形式。摒弃上海方言,改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去玩转上海清口。但上海清口的魅力恰恰在于上海方言所承载的独特价值。如果周立波弃用原汁原味的上海方言,即使改用上海普通话,也不是真正的上海清口了。不仅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会不买账,外地人也未必能够欣赏。

    海派清口跨越长江,与其说是上海地域文化抢占全国地盘、娱乐全国的宏大艺术抱负,毋宁说是不切实际。海派清口如果成为可任意调制的鸡尾酒以满足普遍的流行趣味,那就不是海派文化而是四不像了。即以这场周立波和交响乐的混搭而论,2个小时的表演,更像是一场夹杂音乐、调侃的杂耍。至于京城人来捧场的主因,无非是来看热闹而不是欣赏海派清口的门道。

    周立波之所以要跨过长江,海派清口之所以要流行全国,究其根本乃是浮躁娱乐语境下的一场噱头。语言类娱乐节目随着相声界大佬的连番辞世以及业界不断的丑闻和内讧,开始走向穷途末路。春晚捧红的东北话小品,赵本山们已经成为审美疲劳的娱乐富豪。在此情势下,人们希望有新鲜的语言类节目冲淡那听厌了的东北味。周立波在上海滩的走红,给了媒体和公众一个以此代彼的想像。可是,如果把这种情绪化的想像当成实在的民意拥护,期冀把海派清口变成全国流行的娱乐快餐,就像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可笑。

    如果说周立波要像老谋子玩“印象”那样搞行为艺术,没有人拦着他。可是,如果还要打着海派清口的名义,周立波请收手。海派清口经不起形式主义和跨江跨界的折腾,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原汁原味的吴侬软语,在于滋养它的上海。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