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文化改革发展

[思考·十年]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时间:2012年10月17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0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文化部主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剧照。[资料图片]

  四川省华蓥市在农村开展红色经典电影放映活动。邱海鹰摄]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革命老区演出。资料图片

  读者在北京三联书店内读书。麦田摄

进一步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

文化部部长 蔡武

  十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文化改革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在改革创新中发展繁荣,在发展繁荣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十六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积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艺术生产力。我们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坚持开放包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大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二是必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十六大以来,我们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双重功能,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为新世纪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找到了现实的路径。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引导,完善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效果。三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六大以来,我们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时期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紧紧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形势,积极发挥文化愉悦心灵、提振信心、缓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独特作用。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密围绕中央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 多出精品力作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赴朝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播影视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舆论引导、艺术创作、传输覆盖、技术和业务创新的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们深深感到:

  一是坚持导向为魂,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坚持公益优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实施村村通、户户通等重点惠民工程,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坚持品质至上,始终把多出优秀精品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影视产品由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始终紧跟时代进步和发展趋势,创新观念、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五是坚持严格管理,依法依规褒优罚劣,确保影视文化健康发展。这几条既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

发展主阵地 当好主力军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 柳斌杰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全球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竞争,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和高新技术给出版媒体带来的深刻变革,新闻出版工作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创意、创造、创新,多出精品,筑牢文化之魂,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始终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解放文化生产力,当好文化改革发展主力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经过10年攻坚,我国新闻出版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产图书、报纸的品种和总量居世界第一位,数字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出版产品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10多亿册图书和大批音像电子、报刊出版物进入60多万个行政村和社区,既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巩固和扩大了思想文化主阵地,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新闻出版业的大发展,没有文化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文化的大繁荣,这两点必须坚定不移。党的十八大将为新闻出版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全行业一定要不失时机、奋发有为,继续坚守文化之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文化主阵地;继续高举改革大旗,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文化技术融合,当好文化产业主力军;继续做到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奋力开拓文艺事业新局面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赵实

  十年不懈奋斗,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发展,文化创造力空前迸发,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始终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讴歌全国亿万人民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进一步巩固了文艺事业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文化发展前景广阔,文艺事业充满生机。沐浴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肩负庄严使命的中国文艺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奋力开拓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大繁荣大发展景象,文学创作成果丰硕,作家队伍更加团结,文学影响力日益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作家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书写时代、讴歌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作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十年来,有14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91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49部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90部作品和9位翻译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作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青年作家、基层作家、少数民族作家、网络作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文学事业增添了活力和后劲。深化文学体制机制改革,使文学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学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增强,文学理论评论不断活跃。中国作协及各团体会员努力为作家服务,在创作出版、深入生活、学习交流、宣传推介等方面为作家提供切实的帮助,理直气壮地维护作家权益。通过积极拓展对外文学交流的渠道、领域和途径,中外文学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举办了中美、中德、中法、中西、中意、中澳、中日韩等一系列文学论坛,组织中国作家参加法兰克福、伦敦等国际书展,积极参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举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加快推动我国文学“走出去”,使国际文坛更多地了解中国作家及其作品,扩大了中华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我国文学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繁荣黄金期。面向未来,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道路,努力开创我国文学事业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扩大文化消费的战略意义

国家大剧院院长 陈平

  文化消费的比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表征,当我们的观念还处在拿不着赠票就觉得没面子时,当我们宁可把钱花在大吃大喝上却舍不得花钱去买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欣赏一场交响乐时,就谈不上文化消费的增长,也说明我们的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

  高雅艺术也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高雅艺术,不仅需要经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有欣赏的能力。所以高雅艺术的消费群体需要大量的去培养,因为这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21世纪的今天,假如一个孩子,一个中学生,一个大学生,都还没有机会进一次剧院,听过一次歌剧或者交响乐,这对于他的人生来说是略有遗憾的。这些年国家每年投入巨大的财力进行艺术普及教育,比如国家大剧院每年也投入过千万,进行超过1000场次的艺术普及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文化消费群体,也是为了提高我们国家未来一代的国民素质。这个工作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完成。

  有一次在维也纳看歌剧,我问身边的一个老婆婆一个月进几次剧场,她说:“我一个月看五场歌剧,这个习惯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因此我们讲,培养一种文化习惯,它不是在大街上,举一个大喇叭,一帮人围过来的即兴工程,而是一对一的滴灌工程,一棵苗一棵苗的,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培养,没有艺术欣赏的习惯,谈何消费?这几年,世界著名的大指挥一来到国家大剧院,都夸大剧院观众的素质高。可以说通过这几年的艺术普及和熏陶,中国观众已经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了。而且最让指挥家震惊的是中国的观众95%都是黑头发。你到国外去看看,听音乐的看歌剧的,80%以上都是白头发。这一点应该是我们中国市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这个现象的出现,跟政府对艺术的大量投入、和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当然也和各大剧院采取的低票价惠民政策分不开。看起来1000元的票价卖出400张票和400元的票价卖出1000张票,是一样的,但上座率是有区别的,接受艺术普及的观众人数是不一样的。国家大剧院500元以下的票占到所有票房的2/3。比如北京中山音乐堂的“打开音乐之门”系列演出,也在于普及艺术,每张票不超过100元。

  中国目前的文化消费只有1万亿,专家认为还有3万亿的缺口,因此扩大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年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免费看演出看展览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本身也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国民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很多送戏送电影下基层的活动也是润物无声,也许听完一场免费的音乐会,他自己就有了兴趣去买票听一场音乐会。

  大剧院刚建成的时候,北京的一些剧场说这下我们可完了,演艺市场会被大剧院垄断了。但现在再看,北京演出市场的蛋糕比过去大了一倍,每个剧场通过差异化竞争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各有各的消费群体。这就如同一个海洋生态,不是说有了鲨鱼,其他鱼类就都没了,在海洋的不同深度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物种。人民生活富裕了,文化需求自然就会产生。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也自然就提上了日程。虽然现在我们的市场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文化消费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但这恰恰是希望之所在。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