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莫言>现场直击

莫言获奖之后,我们该做什么

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来源:长江网 作者:陶建武
0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获得诺贝尔奖是在不容易,作为中国人,我也为此感到骄傲。昨晚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每一个人都很激动。只要看过他的小说的人,都会觉得本土的作家传达和描绘了中国的现实图景,真正像他描述得那么深刻的人,国内并不多见。

  在获奖之后,莫言自己表示对该奖项看淡。而在网上的一片舆论,都是在热捧莫言,这是情有可原的,也没有什么过错,没有必要对网友们和媒体的行为进行批判和辩驳。难得的诺贝尔奖,高兴和激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说,我们在高兴和激动之后,需要多一些高于情感层面的理性思考,准确的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

  文学之所以伟大,在于文学有自己的韵味,有自己的品格,小说是作者基于对文学的热爱、现实的观察以及自己思考而创作的。凡是大家都出自于踏踏实实,出自于刻苦努力。莫言便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莫言获奖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拙见:

  首先,请国人给莫言一个安静的创作空间。莫言获奖后,媒体不要过度打扰莫言,采访这个,采访那个,作家需要的是安静的创作环境和空间。在小悦悦事件中,拾荒阿姨陈贤妹的一个发自内心的关爱动作,之后便引来了国内几十甚至上百家媒体的采访,整天电话不断,已经让陈闲妹措手不及了。其次就是网友和市民,在为此高兴和激动之余,不要都做围观群众,有时间尽量多读读这些大家的作品,深思一下作品传达的内涵,作品所传达的意境被读者所领悟,这或许对于莫言来说,才是创作最大的快乐和意义。

  其次,不要将莫言和商业化、功利化结合起来。莫言的获奖是基于作品本身的深度,正如莫言自己所言,作品的生命力不是依靠奖项维持的,而是作品本身传达的内容,是作品的质量。莫言创作不是为了奔着诺贝尔奖去的,而是为了传达一种精神,传承一种文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所以在获奖之后,一些单位和机构,包括官方的机构,不要过多予以渲染和宣扬,当然,适当的鼓励还是必要的。在莫言获奖之后,也要警惕被商业化炒作,这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版权争夺,或者新一轮广告和口号浪潮,国人不要处处都“贴着”“莫言标签”。

  最后,也是我这个武汉大学学子最想对各位读者说的话,莫言的精神需要大家从精神上和行动上予以传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莫言,这个荣耀属于莫言,也属于所有中国人。在打破“诺贝尔奖荒”之前,我们对于“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这个问题讨论已久,很多人都从教育体制上去找原因。这不得不联想到钱学森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仿佛莫言的获奖弥补了钱学森所拷问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是个案,是莫言个人能力的集中体现。钱学森之问已经过去,莫言获奖也已经落幕,但是对于中国如何培养出杰出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拷问莫言结束,尤其是在诺贝尔奖分设的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以及和平四个奖项领域,中国的教育制度都还将面临这拷问。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除了从精神上学习他之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行动上去克服所有的困难,包括克服教育体制带给我们的弊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在各个领域有所突破,只要每一个人都这样努力,有一天,中国的复兴梦就实现了。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