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大话西游

时间:2012年02月09日 来源:佛缘网站 作者:隋国庆
0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着之一,描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历尽艰辛前往西天求取佛经的故事。但是,小说中也描写了大量的道教人物,介绍了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主要特征,为读者了解道教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诞生于花果山的石头之中,因率先进入水帘洞,被众猴推举为王。虽然他在花果山这个福地洞天过着幸福的日子,但忧“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于是下山访求长生之道。

  孙悟空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出发,跨越两重大海,走过南赡部洲,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习道法。须菩提祖师问他是想学道字门中的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还是动字门,孙悟空皆不愿学,一心要学长生之道,最后须菩提祖师将长生之妙道传授于他。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显着特色是信仰神仙,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之一,神仙的首要特征就是长生不死。《汉书·艺文志》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释名·释长幼》说:“老而不死曰仙”。道经中说:“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录,养形以存生也。”道教认为,神多为道气所化,是先天自然存在的; 而仙则是由人修炼而成的。人修炼得道,可以长生不死而成仙。

  《抱朴子内篇·论仙》载:“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而其或升天,或住地,去留各从其所好。”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把神仙方术和当时流行的黄老道学相结合,信奉黄帝和老子,宣扬神仙长生之说。其次,大量编写道书,扩大神仙方术的影响。第三,宣传人人皆可成仙,给芸芸众生带来了成仙的希望。

  孙悟空去学长生之道,正是作者的道教思想在《西游记》里的反映。道教长生成仙的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反抗。孙悟空所寻求的长生不死之道,也正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根本。

  二

  道教不仅信仰长生不死的神仙,还认为神仙拥有各种法术。如能预知祸福吉凶、役使鬼神、祈晴祷雨、穿山破石、祛病疗疾、走火行风、收瘟摄毒等。晋代着名炼丹家葛洪在他所着的《抱朴子·内篇》中就介绍了一些神仙法术,主要有隐形法、咒语、分身法、奇门遁甲、祈禳法、腾空飞行术、行水潜水法等。

  《西游记》中,从孙悟空、各路神仙到妖魔都有一些法术,这些法术大多来自于道教文化。如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从袖中取出一张帖子,递与阿难,叫他贴在山顶上,让孙悟空出不来,这反映了作者对道教符功能的推崇;孙悟空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是道教的腾空飞行术; 孙悟空与虎力大仙赌祈雨,拔一根毫毛变成“假行者”,真身出了元神,赶到半空,叫风婆婆不要起风,云童子、布雾郎君不要行云布雾, 邓元君所领的雷公电母不要助雷电下雨,这是道教的祈祷法和分身术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而言之,《西游记》中不计其数的法术运用都与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西游记》既然是一部神魔小说,其创作就离不开神仙。而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就是神仙信仰,所以《西游记》里出现的神仙,基本上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神仙。

  《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就是道教中位列“四御”之首的执掌天上枢机总政,统管天神、地、人鬼,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之神;《西游记》里的“十殿冥王”就是道教中执掌冥间地府的十殿阎王;《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就是道教“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道教奉老子为教祖,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亦即“道”

  的化身;《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之臣、总管天兵天将,数次领兵讨伐齐天大圣,后又多次领兵帮助孙悟空擒妖捉魔的托塔李天王,是道教民俗神,他的第三子哪吒太子被道教奉为镇守天门之神;《西游记》中帮助孙悟空在比丘国捉拿白鹿精的寿星,就是道教中的南极仙翁,是执掌人间寿夭性命的天界神仙;《西游记》里孙悟空为降伏黄眉妖,飞往武当山去请的荡魔天尊,是道教中职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真武大帝;《西游记》里帮助孙悟空降伏九头狮子精九灵元圣的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尊奉的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尊神。

  《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要沿用道教所信奉的神仙呢?其主要原因是道教在初创和发展的过程中,其神仙体系继承了中国古代宗教祭祀崇拜的神仙以及民俗文化中的神仙,方士们又编写了大量的道书,广为传播,因此,道教信仰的神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基础,把这些神仙引入到神魔小说《西游记》里来,读者会感到熟悉、自然、亲切,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西游记》里,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圆融互摄,还体现了神意与人间社会关系的一致。

  道教文化所推崇的玉皇大帝,是总管天上人间、三界十方的尊神,是“万法之宗”。一切阴阳祸福都由玉帝控制,人间的一切玉帝都会知晓。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有德之君顺应天心,法天行事,天下就可以立致太平,无论是社会危机还是自然灾变或疫疾邪气等现实苦难都将得到解除。《西游记》里也有相似的故事,凤仙郡的旱灾就是一例。凤仙郡侯在献供斋天时,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被玉帝知晓。玉帝大怒,不肯降雨给凤仙郡,致使凤仙郡三年没有下雨,黎民百姓受难受苦。后经孙悟空天上地下来回奔波,叫郡侯回心向善,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才解了玉帝之怒,赐雨给凤仙郡,解了凤仙郡干旱之苦。这个故事说明,玉帝管理着人间,人间发生的事情玉帝均知晓,人间的祸福由玉帝控制,这与道教的思想是一致的。

  四

  《西游记》的开篇就写到宇宙的起源。宇宙原本是“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就像每日戌时终到亥时初一样,大地昏朦,一片黑暗,好像天和地、万物都不存在。“若到戌时之终,则天地错朦而万物否矣” 。“交亥会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后来“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 。“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再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生人生畜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其意是: 宇宙开始没有天和地、日月星辰和人及万物,一片黑暗,呈混沌状态。后来,轻的气体上升,成为天和日、月、星、辰;重的气体凝结成为地和水、火、山、石、土; 最后,天上的气下降,地下的气上升,天气与地气交合,形成人和万物。

  《西游记》对于宇宙起源的描述,来自于道教文化。道教认为,太上无极大道化生宇宙的混沌元气,浑然一体,而后由此混沌元气化生为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衍化为天、地、人三才,由此产生天下的万事万物。

  道教把宇宙演化的不同阶段以三位最高尊神“三清”作为象征。“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在道教宫观三清殿的神案上,都供奉着这三位尊神。居于中位的是元始天尊,一般头罩神光,手执丹丸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清浊未判,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居于元始天尊的左边,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混沌始辨、清浊剖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说明此时轻清之气上升为天,重浊之气下凝为地,从而才有天地,但还没有人。道德天尊居于元始天尊的右侧,手摇太极神扇,俯视着世间的万事万物,说明此时已有了人和万事万物。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