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榜样就是力量>新青年

龙红:扎根红土地的歌者

时间:2007年11月05日 来源:赣南采茶歌舞剧院 作者:
0

  龙红从事采茶戏舞台表演近30年,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是赣南广大观众非常喜爱的一位演员。观众喜爱她不仅是她送给观众的可爱动人的艺术形象,更喜爱她对事业、对艺术、对观众,尤其是对赣南人民的一片真情。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龙红,把对祖国、对家乡的一腔热爱之情化作了对采茶戏痴迷的追求,化作了对广大观众无私的奉献。和她一道工作的同志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她犹如一团火般对工作的激情,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在演出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培养青年演员中豪无保留甘为人梯,为了艺术事业尽责尽力,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艺德,在演职员中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龙红出生于“文乡诗国”的江西宁都,“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正应了这句古诗。1977年,年仅11岁的龙红进入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采茶班开始系统学习赣南采茶戏。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赣南采茶剧团,悟性极高的龙红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她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采茶戏的满腔热爱,先后主演过《花田错》、《双玉婵》、《弹吉它的姑娘》、《孙成打酒》、《烽火奇缘》、《山歌情》、《围屋女人》、《茶童戏主》、《花灯仙子》、《试妻》、《远山》等大小剧目几十出,成功塑造了众多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999年,她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她曾获省级以上专业奖达20余项,其中主演《山歌情》获得1993年度第1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第四届“文华表演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该剧获得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面对大大小小的艺术成就,龙红并没有满足。1997年她发奋努力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专修演唱专业,两年后以全优成绩为她的大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3年至2004年她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生课程班,专修戏剧学取得研究生学历。在北京的求学,使她在更宽阔的领域展示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欣赏她,方方面面的诱惑也就接踵而来。有人劝她留在北京发展,有人劝她放弃采茶改新路。但是,龙红最终没有为之而动心。她知道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赣南这方水土,她荣誉的获得都源自于赣南采茶戏这事业根基。她怀着感恩之心深深扎根于赣南采茶戏这片土壤,她以一个普通演员的平常心态,扎实工作在艺术生产第一线,以自己艺术生命的光华来回报生她养她培育她的红土地。

  无数次的军警民联欢、广场晚会等义务演出,她都欣然前往,从不讲价钱,工厂的车间、乡村的晒谷坪都留下她的足迹,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演出,大戏小戏从不马马虎虎,哪怕只是唱一、两段,也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从不轻而待之。在每一次的演出活动中,总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前,演出装卸车、装卸台总是带头干并坚持到最后。作为“梅花奖”获得者,每次下乡演出吃住行都和全团演职员一道,从来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有时自带被褥睡舞台。《山歌情》连续巡演100多场,在没有B角替换的情况下,有时一天连演三场,上午化的妆直到晚上才能卸,那时正是寒冬,卸妆常常是刺骨的冷水,脸上的皮肤扛不住皴了,油彩由破裂的皮肤渗入,至今脸颊还留下两块被她戏称为“梅花斑”的印记。感冒、头痛在演出期间是常事,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过演出,而总是以充满激情的状态来完成演出任务。在历年剧团“三下乡”演出活动中,她均表现突出,多次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表彰。在排演《围屋女人》期间,她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全身投入在排练场上。多年来她因工作原因,没能对女儿尽到母亲的责任而常感内疚,在这排练期间女儿正面临中考,她还是只能心情内疚的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托付给年老的父母。通过一年的努力该剧终于成功的在江西艺术节上演,并获得艺术节上最好的成绩。作为一位院领导、名演员,她深知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仅要演好戏,而且要做好人,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以艺术家的品格魅力来感染人、带动人,这样才能在推动全院各项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龙红除了演好戏,作为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的院长,她廉洁自律、顾全大局、以事业为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剧院的艺术生产、创作、研究出谋划策。在每一次的演出活动中,既是领导者、策划者、又是剧院主要演员、艺术骨干。为了剧院的发展,放弃了众多的节假日,常常加班加点,总是劳心劳力无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剧院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四处奔波开拓演出市场,为各种演出牵线搭桥。1999年大学毕业回来以后,她为剧院创收几百万元,按剧院奖励制度,可得近几十万元的奖金,但龙红分文不要,提出将奖金全部用作剧院艺术生产的奖励资金。在《围屋女人》的生产过程中因剧院经费紧缺,她个人垫出几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为了给剧院节省开支,她把自己的住房空出给外请专家住,把家里的茶叶、水果送来招待专家和客人。她还将每年春节政府和组织上发给的慰问金,资助本单位的困难职工,并每年资助两位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在当今大多数人以讲经济效益为主的年代,她的这些事迹,让全院演职人员敬佩不已,也在赣南文艺界成为美谈。为了采茶戏剧事业的发展,2003年起她组织大批专业人才对采茶戏剧文字、音响、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修复、重新挖掘。06年赣南采茶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带领十几位艺术骨干,收集、研究、制作采茶戏资料,使申报工作按质按量如期上报,圆满完成了申报任务,最终赣南采茶戏成功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红是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演员,她从不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在执著的学习。 “艺无止境”,她知道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平时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她抓住一切空闲博览群书,钻研艺术理论,以多年的舞台实践、积累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更深层次的去思考和实践本剧种的发展。她珍惜每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有时为了看一个戏,专门跑一趟北京、上海。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打开了眼界,丰富了自己,为她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成为了推动赣南采茶戏发展的积极因素。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因此特别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重视剧院演职人员的“传、帮、带”。杨俊、杨明生、卢致苑、黄倩、易晓艳等一大批青年演员都得益于她的教诲。在院里的每一场演出中,总是诲人不倦的对待每一位年青演员,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教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总是在完成自己繁重行政事务及演出创作任务同时,利用休息时间给青年演员说戏,帮助青年演员创造角色,在她的辅导下,青年演员卢致苑、易晓艳分别获中国戏曲红梅演唱大赛金奖和银奖,杨俊、杨明生获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优秀演员奖,周欢获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作为著名演员的龙红,外面聘请她的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很多,有的聘请她做主演,有的聘请她做老师,有的聘请她做评委,只要有时间她都是不计报酬的积极扶持,2001年吉安采茶剧团请她担任申报“五个一工程”、“文华奖”剧目《远山》的女主角,她在接下任务之后服从大局,在和家人外出共渡春节的时候赶到吉安,没有任何名演员的架子,虚心请教,克服了方言、唱腔等困难,出色的完成了演出任务,得到省文化厅、吉安市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该剧获得了当年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文华新剧目奖”。多年来,龙红为赣南采茶戏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专家及广大观众的认可、好评和喜爱,成为我省、我市艺术界的佼佼者,是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2001年及2006年,她作为赣州市的唯一代表连续二次出席了全国文代会,2004年推选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候选人,并推选为大会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

  龙红深知今后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她将一往深情地挚爱她的采茶戏艺术,挚爱她的观众。她说:“我要做个红土地上的歌者,以报答这块对我有哺育之恩的热土。”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