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奥运会>热点推荐

压力下成长不止体育

时间:2012年08月06日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祁乐纛
0

  挫折、压力和非议中成长和成就,岂止奥运赛场。这个国家,从大国走向强国,经受着孩子们的经受,成就着孩子们的成就。

  孙杨,20岁,赢得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冠军,打破世界纪录。 

  公布成绩时,成就辉煌时,泳池尽头,孙杨的体态、神情以至泪水,让人感觉,他还是孩子,确实是孩子。 

  孩子的委屈,孩子的挫折,铸就孩子的成功。 

  或许与他同辈们的感受不同,比他大20岁以至更年长的国人,知道他先前承受的那些外界议论和怀疑,再看他那瞬间的体态、神情和泪水,相信会感触和感动,一些人眼睛会湿润…… 

  欣慰事,是那位突尼斯选手、铜牌获得者,与孙杨握手,热络;是那位加拿大选手、银牌获得者,向孙杨祝贺…… 

  他们是“同道”,知彼此艰辛,赏彼此成绩。 

  在孙杨所处“行当”里,对他的终极认可,应该是专业认可,是游泳圈,不一定是观众、是舆论,那些给予赞赏或者予以斥责的“大人们”。就像所有孩子,一定年龄以后,譬如进入青春期,大人们的赞赏或斥责不一定再作数或者管用。孩子圈里获得认可,才是真认可,促动真进步,形成真性情。 

  孩子从小到大,大人总希望其不受委屈、不受伤害。一旦委屈、一旦受伤,一些大人似乎比孩子更委屈、更受伤,愿意以至习惯于“挺身而出”。其实,那样的做法,就效果论,会让孩子“人来疯”,经受不起挫折,难以形成真实力。 

  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家门口到英国首都,直线距离近万里,少了不少呐喊助威,缺了许多欢声雷动。孩子们远行在外,心中知道家人牵挂,认知同胞道义支持,理解国人情感共鸣,懂得一切全靠自己,或许可以不以物喜或己悲,看透压力、看轻挫折、看低非议,拿出真本事。 

  孙杨是这样,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田卿和赵芸蕾也是这样。 

  压力和挫折,是必然。而非议,如若不带敌意,属于“八卦”,只要孩子们自己没有“毛病”,迟早会消散;如若带有敌意,或者成见,即使孩子们努力,还会一直存在。 

  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女一起商讨,认定从北京到伦敦,“大人们”理应有所变化,更多关注以至关爱没有成为“状元”的绝大多数孩子们。或许,从现在起,观众和舆论,尤其媒体,至少可以更多赞赏亚军、欣赏季军,不让他们有挫折感,不让他们的付出成为枉然。 

  征战奥运者,多数以年龄衡量就是孩子,代表我们大家。他们中绝大多数不会获得荣誉,却一定值得大家赞许。 

  挫折、压力和非议中成长和成就,岂止奥运赛场。这个国家,从大国走向强国,经受着孩子们的经受,成就着孩子们的成就。 

  五星红旗下,国歌奏响时,孙杨与我们,泪眼作证,都是孩子。相关报道见今天英伦纪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