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十八大>文艺界代表

余宁和他的三个角色

时间:2012年11月06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谢文雅
0

   

  余宁 《中国艺术报》新闻部主任 

  感言:艺术是人们智慧和心灵的一道闪光,新闻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告诉人们这些事实,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真,感受到善,感受到美。 

  说起余宁,他有着多重身份:在媒体同行看来,他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眼里,他是一名“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新闻工作者”;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

  “艺术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时,艺术对于提振精神、凝聚人心、激励意志的作用更加凸显。”身为《中国艺术报》新闻部主任的余宁这样诠释自己从事的工作,“真实反映艺术界对于社会和生活的关注,让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引领提升的作用,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作为一名文艺新闻工作者,如何从新闻的角度出发努力做到焕发报纸的活力,起到“高于生活”的提升引领,是余宁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在报纸内容上找准定位,形成自身特色,是运用艺术手段实现‘高于生活’的提升引领的突破点。”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余宁组织团队采写长篇通讯《抗击“非典”,艺术家在行动》,获得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他和团队策划实施主题采访,推出的一系列特刊,以翔实丰富的内容受到读者关注,体现出文艺工作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关切。

  作为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新闻工作者,余宁一直坚守一个朴素的新闻观:新闻敏感是基本的素质,第一时间在场是基本的要求,坚持不懈是基本的准则。

  2008年汶川地震,余宁前往灾区一线采访,采访完毕后他跟随总政小分队的艺术家们乘军用直升飞机返回。途中飞机遭遇低云大雾,他们乘坐的飞机快速爬升侥幸脱离了险境,但与他们编组飞行的邱光华机组却永眠在群山之中。

  这次采访让余宁深切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有些时候,记者和军人有着同样的特点:排除一切困难因素,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场’是一种状态,不仅现实中要‘在场’,思想上更要‘在场’。”余宁解释说,“思想上‘在场’,就是新闻工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中去,剖析新闻背后的细节,展示我们的态度和高度。”

  “与现实中‘在场’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相比,思想上‘在场’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在余宁看来,坚持组织培养评论作者队伍、结合热点话题焦点事件展开评论,不仅是增加报道的深度和感染力,提高媒体宣传高度、丰富宣传内涵的重要武器,也是提升媒体从业者素质,保证新闻工作者思想“在场”的重要方式。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余宁和他的同事们更加感到作为文化工作者肩负的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一个代表一面旗帜,今后自己一方面要努力发挥所长,坚守新闻一线,为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继续作出努力;另一方面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作好表率,并切实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履行好代表职责。”余宁坚定地说。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