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热点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着眼于当代北京的这朵“玫瑰”

时间:2024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璐

  7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玫瑰的故事》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

  改编自亦舒同名长篇小说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以黄亦玫的一生为主线,围绕其事业、爱情、家庭展开故事,以点带面,展现出现代女性在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与美满爱情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种种抉择,探讨当下社会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议题。6月8日起,该剧在央视首播,并于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司马红表示,该剧在原著的文学基础上,通过电视剧的创新性改编实现了作品破圈传播,形成了“播出火、文旅火、周边火”的现象。该剧以北京为取景地,成功地展示了北京作为古都和现代都市的双重魅力,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识别度和吸引力。影视和旅游的联动效应,对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为未来推动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路径。

  用朴实无华的方式服务人物和故事 

  编剧李潇介绍,《玫瑰的故事》跨度20余年,展现人物成长经历,同时映照北京的发展变化。创作过程中,先立人物后有故事,创作团队深入生活,对与黄亦玫有相同成长经历的高校子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捕捉人物身上坚持学习、不断探索的特性。“我们试图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力量,让剧中人物替现实中受过创伤的人实现一场疗愈。”李潇说。

  现场,《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的饰演者刘亦菲分享了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她说,剧中“玫瑰”的“刺”体现在叛逆与疯狂的一面,“玫瑰”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是热烈的也是脆弱的,有爱人的能力也爱自己,“创作过程中,为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的丰富层次,创作团队深入人物生活进行学习,希望让人物的力量更好地流淌出来,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用感情的线和情绪的线和观众交流,用朴实无华的方式服务人物和故事”。

  《玫瑰的故事》鼓励女性如剧中人一般,无论身在哪个年纪、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尽情绽放,正如本剧结尾的台词,“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在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看来,该剧将亦舒的女性爱情成长经典以全新的面目呈现给观众,通过“她”视角再现城市变革,反映新时代女性的方方面面,既展现年轻人职场打拼的朝气蓬勃,也展现生活中烟火气十足的家长里短。

  传统的文学作品要用新时代的眼光加以提炼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看来,该剧有着浓郁的北京情调,是“京情文艺”的重要呈现。改编的过程中,透过主要人物的人生伴侣选择困窘,展现出当下时代人生道路实验场的鲜明属性,借助黄亦玫的人生伴侣选择,模拟一场当代人生道路选择实验。王一川认为,该剧最有益的启示在于:人生固然离不开幻想,但确实更需要随时丢掉幻想而准备奋斗,积极面对人生的必然与偶然、顺利与挫折、如意与不如意等多种可能性。

  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表示,对照原著对人物的描述,该剧丰富了主线与副线,以女主角黄亦玫的视角讲述成长历程与生活得失,同时通过男性女性双重视角,展现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基调更加温暖治愈,让观众感受到爱情本身就是希望。“该剧最大的特点是它扑面而来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气息以及抒情性和现实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并驾齐驱。作品创作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当代女性对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价值和自由底色的探索,也是现实题材作品对‘新女性’形象的新阐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说。

  更好促进文旅与广电联动 

  《玫瑰的故事》展现的北京场景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又具现代都市魅力,剧与城共情共生,推动影视作品与文旅产业的双向奔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该剧以文化促消费,以艺术质感唤起叙事之美,以火热反响带动文化消费热潮,描摹了新北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同样认为,该剧是一部新北京剧,展现了北京的文化标识,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景点、一流的生活空间,塑造具有魅力的北京形象。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