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从增数量到提质量,从重票房到重口碑,让中国电影后劲十足

时间:2018年04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中国影协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发布《201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从增数量到提质量,从重票房到重口碑,让中国电影后劲十足

  从非常态到新常态,从增数量到提质量,从重票房到重口碑,中国电影的2017年,在整体创作质量和制作水平上有了全面提升,这不仅体现在50多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更体现在涌现出《芳华》这样艺术性与大众性相结合、口碑与票房相统一的佳作,以《战狼2》为代表的类型片在主流价值、社会观照与娱乐功能的融合方面更加自觉; 《羞羞的铁拳》等中小成本影片在类型开拓和叙事强度方面大有突破;《十八洞村》等献礼影片在主旋律创作模式上有新的探索;《冈仁波齐》 《不成问题的问题》 《二十二》 《嘉年华》等一批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独特艺术发现的优质影片,也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2017年的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性和观众审美选择的多样化,都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与“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已逐渐成为电影业界的共识。

  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再创新高突破200亿元大关,中国电影从业者一片欢欣鼓舞的背景下,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约活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评论家论坛”暨《201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发布仪式日前在京举行。由中国影协主持出版的《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评价了2017年度中国电影创作的成果,并分析、展望了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

  《报告》指出, 2017年是中国新主流电影的里程碑之年。现象级作品《战狼2》 58亿元的单片票房,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奇迹,测量出国内电影观众的最大宽度,也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全球市场的垄断。“如果说一流的制作是《战狼2》成功的基础,那么具有时代感及中国式主流价值的故事和人物塑造则是影片引起轰动的重要原因。 ” 《报告》指出, 《战狼2》不仅是工艺精良的文化产品,更是满足大众需求、提供集体想象、激发共同情感的文化载体。此外, 《十八洞村》《建军大业》 《血战湘江》等作品,也试图以更富亲和力的美学方式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类型范式和影像形态上作出主动探索,体现了主旋律影片创作的进步。 《报告》同时指出, “如何在正视历史和观照现实的基础上从精神价值观层面找到与当下观众的需求共鸣,如何回到以人为本并且在艺术手段上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审美统一性,特别是如何真正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真实力量、展现出符合人性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仍是主旋律影片需要继续探索的创作难题。 ”

  2017年的中国电影,在跨越商业片与文艺片的鸿沟方面,也进步明显。由于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大批所谓流量明星主演的“大IP”电影遭遇滑铁卢,很多好莱坞出品的视效大片的市场表现也远不如从前,追大明星、追大制作、追大营销的“旧三追”现象减少,而追口碑、追情怀、追故事成为中国观众的“新三追” 。正是在此前提下, 《芳华》 《冈仁波齐》 《二十二》等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创新力和创作完成度的文艺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肯定。 《报告》指出,“中国电影在2017年所呈现的多元性,是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将‘蛋糕’做大的结果,分众电影获得了生存空间;同时又是中国电影观众达到一定规模的结果,不同观众的不同观影需求开始催生不同的电影;也是电影创作者经过市场化洗礼后的结果,他们铅华洗尽,更显艺术本色。 ”

  在制作面向全球观众的主流合拍片方面, 2017年的中国电影人也有上佳表现。从《英伦对决》 《烽火芳菲》到《地球:神奇的一天》 ,这些优秀的作品都表明中国电影人开始面向全球市场制作合拍片,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和艺术家愿意与中国同行合作。 《报告》指出,“2017年的中外合拍片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中国企业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外国电影企业和影片进行直接投资,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中国元素,如《金刚:骷髅岛》 ;第二种是由中国企业主导创作,寻求国外制作和创作团队以及个人参与合作,如《战狼2》;第三种则以《英伦对决》为代表,即在世界的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突破封闭的自说自话,将中国故事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这种更加高级的合作方式,未来有望成为中外合拍片的主流。 ”

  《报告》同时指出,国产类型电影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7年上映的《功夫瑜伽》 《西游伏妖篇》 《羞羞的铁拳》等类型片在市场上创造了较好的票房成绩,但同时也体现出明显的“商业拼贴”痕迹,对娱乐性的追求大过对艺术性的尊重,类型的完成度和艺术的精致度,尤其是思想情感表达与观众的契合度,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对于商业电影尤其是类型电影创作来说,制作的精致、题材的新颖、演员的搭配、场面的刺激、节奏的张力、影像的奇观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与当下观众真实的‘焦虑’和‘期许’之间所达成的共鸣。好的IP最终还是需要转化为好的作品,商业要素的拼贴,理应让位于品质为王。 ”

  本次活动除了发布《报告》外,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还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合作,召开了以推动电影艺术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电影评论家论坛” ,邀请年度热点作品导演大鹏、郭柯、郑大圣莅临现场,与黄会林、饶曙光、尹鸿、陆绍阳、王志敏、贾磊磊、黄式宪、陈旭光、周黎明等近50位业内专家,展开了一场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行业对话。同时,委员会主办的“批评家选择”评选活动,推选《八月》 《不成问题的问题》 《二十二》 《芳华》 《冈仁波齐》 《嘉年华》 《明月几时有》《绣春刀2:修罗战场》 《妖猫传》 《战狼2》为2017年度“十佳影片” ,委员会全体委员坚持专业导向,在市场和产业的红海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中国电影多年来成为世界电影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 。当前,中国电影依然整体向好,但影院终端扩展获得城镇观影人数规模增长已达到临界点,电影市场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中国电影市场未来持续、稳定的规模增长已经无法通过人口红利、资本驱动这些外生性因素获得,影片内容质量的提升将成为电影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因此,培育、培植中国电影内生性增长动力,培育、培植中国电影增长新动能,将成为今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 ”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有着如是期许。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