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国学美学

笔墨留痕云水间

时间:2022年04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尹汉胤
0

笔墨留痕云水间

——谈李玉泉的中国画创作

 

竺山行吟图(中国画) 李玉泉

  烟波浩渺的太湖西岸,历经27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镇周铁,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雾霭散尽,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孙权母亲吴国太亲手所植的古银杏。这株目睹千年岁月依然枝繁叶茂的苍劲古木,自然成为了古镇的象征。从太湖上望去,那古银杏好似一支高擎的火炬,不舍昼夜地挺立在太湖岸上。古往今来,这株古银杏便成为了太湖归航船只的航标。

  出生于古镇的李玉泉,自幼便流连在落满历史遗迹的周铁镇中,聆听着屋檐雨滴遐想,迎着雪花奔跑在街巷,登竺山远眺着春晖中的太湖帆影,踯躅在太湖岸望着摇曳的芦花思绪绵绵……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故乡记忆在其心中潜滋暗长地凝固为一幅幅画面,进而萌生了将故乡记忆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他这一心愿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古老的宜兴,作为吴越文化的交汇地,自古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中李白、苏轼、唐寅、仇英、倪瓒、石涛……大量文人墨客来到宜兴,留下了许多传世书画诗文,由此开启了宜兴的书画传承。近代以来,从宜兴走出了徐悲鸿、钱松喦、吴冠中、尹瘦石等多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画家。出生在这片丰饶文化热土上的李玉泉,自然受到地域文化的感染熏陶,对绘画生出向往之情。

  自此,李玉泉便开启了执着的绘画追求。他徜徉于太湖沿岸的村落、田畴、渔港,观察着故乡的参差溪水、百态山峦,画下大量的写生,寻找着童年记忆中的故乡背影的同时,又欣喜陌生地发现着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日积月累的行走写生,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了故乡山水的肌理、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他胸有成竹地开始了对故乡深情的水墨表达。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泉通过实地写生获得了大量鲜活素材,使他游刃有余地将古今故乡化为一幅幅流淌着历史余韵的古镇新景、湖韵新声、太湖人家……其画中不仅留存着他的童年记忆,更蕴藉着他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故乡的古韵江南,就这样成为李玉泉创作的永恒题材。通过多年的绘画实践,使他从水墨中摸索出了表现故乡山水的独特表现方式。他笔下的水乡风情,构图新颖别致,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面对他的画,会让人生出“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的感觉。时代在飞速发展,江南故地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玉泉的水乡系列,看似依然是传统的白墙黛瓦临水人家,但仔细观察,在其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细节,则让人惊喜地看到了古老江南的生活变化。这种捕捉生活细节的精准笔墨,不仅展现出了李玉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更凸显出了他对故乡历史变化的情感依托。

  2021年10月,由五洲书画院主办的“湖韵江南——李玉泉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艺术馆开幕,展出了李玉泉近年来创作的80幅作品。其中的《竺山行吟图》《雨打芭蕉》《竺山湖畔》《古银杏》《湖光秋月雨相知》以淡雅清新的画面、水韵缠绵的笔墨,呈现在首都观众面前,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艺术评论家赵强在观看李玉泉的绘画后,认为他的水乡系列作品在延续着“江南水乡”的人文关怀及精神品格外,将“水”视作“场”,展开创作,通过不同绘画元素的构图组合,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画面内涵。其画笔墨清新脱俗,画面简洁意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艺术感染力而言,李玉泉的作品做到了“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深谙“以存有画虚空”的哲理。其作品对江南水乡的景、物、像的精准把控,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瞬间被带入到画中,产生出强烈的心灵共鸣。

  蒋捷是李玉泉从小便崇敬的故乡词人。南宋覆灭后,蒋捷心怀亡国之痛,隐居于故乡竺山不仕新朝。每日遥望着苍茫太湖,聆听着潇潇雨声,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句。其中“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铭心刻骨地触动着李玉泉的内心。每当李玉泉立身于竺山,面对着浩瀚太湖时,眼前便会浮现出蒋捷行吟于竺山的历史背影。在强烈的情感感召下,李玉泉经过反复构思,将忧国忧民的蒋捷行吟于竺山的形象定格于画中,他的《竺山行吟图》不仅让人看到了蒋捷铮铮傲骨的形象,也让人在耳畔听到他对故乡的一腔赤子之情。

  李玉泉绘画中呈现出的对水墨线条的自如把握,是他多年来坚持不懈临习经典碑帖的结果。他把从书法中领悟的笔墨技法运用到绘画中,使绘画日益呈现出沉静内敛、质朴清新的境界。这种融汇和沉淀,自然使得他的水墨线条相得益彰地成就了他的绘画艺术。相信李玉泉一定会在生活中创作出更多新颖别致的江南水韵新画卷。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